缩略图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共鸣策略研究

作者

谢先红

大竹县石桥铺中学 635000

摘要:本文聚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深入探讨其中的情感共鸣策略。通过阐述情感共鸣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具体的情感共鸣策略,并结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例进行分析,旨在为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情感共鸣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情感共鸣;策略

一、引言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情感体验的激发。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情感共鸣的重要性。本研究旨在探索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的情感共鸣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文本产生情感连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共鸣重要性

(一)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当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时,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本的内涵。例如,在阅读一些描写人物情感的文章时,学生如果能够与文中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就更容易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进而更好地理解整个文本的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二)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情感共鸣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加丰富和深刻的体验,这种体验会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是能够与文本产生情感上的碰撞,他们就会更加主动地去阅读,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通过在阅读教学中促进情感共鸣,学生能够在感受文本情感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学会如何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进而提升自身的情感素养。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共鸣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创设情境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引发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的策略。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与文本相契合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沉浸其中,感同身受。

以古诗词教学为例,当教授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类蕴含着深厚思乡、思亲情感的作品时,教师可以进行多维度的情境创设。在教室环境布置上,挂上一轮明月的模型,周围点缀着古代风格的花灯,营造出一种古色古香的氛围。同时,教师可以身着古装,手持一把纸扇,仿佛穿越时空,带领学生走进苏轼创作这首词的情境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悠扬的古筝曲,如《汉宫秋月》,那婉转的旋律如同月光下的潺潺溪流,流淌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当音乐响起,学生们的思绪便会被牵引,仿佛置身于中秋之夜,看到了明月高悬,感受到了那份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除了视觉和听觉上的情境创设,教师还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加深情境的感染力。例如在教授《邹忌讽齐王纳谏》时,让学生分别扮演邹忌、齐王、妻妾、客人等角色。学生们在准备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会深入研究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点,而在表演时,他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体会到文中人物的情感。扮演邹忌的学生在对着镜子询问自己与城北徐公谁美时,能够体会到邹忌的那种自我审视和略带虚荣的心态;而扮演齐王的学生在听取邹忌的谏言后,能够感受到齐王那种从最初的疑惑到后来恍然大悟、虚心纳谏的情绪转变。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走进文本,与文本中的人物和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

(二)引导联想,激发情感共鸣

引导学生联想自身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促进情感共鸣的重要方法。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宝库中挖掘与文本相关的素材,进而与文本所传达的情感相融合。

例如,在教授《背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回忆自己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有的学生可能会想起父亲在自己生病时焦急地背着自己去医院的情景;有的学生可能会想起父亲在自己遇到学习困难时,耐心地辅导自己的画面;还有的学生可能会想起父亲在自己生日时,精心准备礼物的瞬间。当学生们沉浸在这些回忆中时,教师再引导他们将这些回忆与文中朱自清所描绘的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去买橘子的 “背影” 相联系。学生们会发现,文中父亲对儿子那种默默的、深沉的爱,与自己生活中父亲对自己的爱有着相似之处。这种联想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背影》中所蕴含的父子之情,从而与文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再如,在教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童年时的乐园。可能是家乡的一条小溪,夏天在那里捉鱼摸虾;可能是老房子后面的一个小院子,在那里和小伙伴们玩捉迷藏;也可能是学校操场边的一棵大树,在树下听着蝉鸣看书。当学生们将自己的童年趣事一一回想起来后,教师引导他们对比文中鲁迅在百草园中的快乐时光,如听油蛉低唱、看云雀高飞、雪地捕鸟等。通过这样的联想,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并且在自己的回忆与文本的交融中,与文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深入剖析人物形象,促进情感共鸣

对于一些以人物描写为主的课文,教师可以通过深入剖析人物形象来帮助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比如在教授《孔乙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让学生了解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和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通过对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入剖析,学生能够对他产生同情和怜悯之情,进而与文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共鸣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个人成长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创设情境、引导联想和深入剖析人物形象等策略,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探索和实践,根据不同的文本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这些策略,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路径[J]. 语文教学通讯, 2023, 45(3): 23 - 28.

[2]李华. 基于情感共鸣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与实践[J]. 教育科学研究, 2024, 12(2): 45 -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