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与现场的施工管理探析
王雯珺
370306199805053521
摘要:本文聚焦建筑工程关键领域,深入剖析建筑施工技术与现场施工管理两大核心板块。在施工技术层面,详细阐述地基基础、混凝土、钢结构施工技术要点,涵盖各类地基处理法、混凝土全流程工艺及钢结构加工安装关键环节;于施工管理方面,着力构建质量管理体系,谋划进度管理策略,健全安全管理机制。进而探索基于 BIM 技术及信息化平台的协同优化路径,实现技术与管理深度融合,提升工程效能与品质。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BIM 技术;信息化平台
引言:
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与深刻变革交叠期。一方面,建筑规模持续扩张、功能日趋多元复杂,新型建筑材料、工艺不断涌现,对施工技术精准度、创新性提出严苛要求;另一方面,施工现场人员、物资、机械流动繁杂,施工环境动态多变,管理难度直线攀升。施工技术直接决定工程实体质量与性能,现场施工管理则把控工程进度、成本及安全底线,二者相辅相成,任一环节短板皆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危及项目整体成效。
一、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剖析
1.1 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地基如同建筑的脚,承载着整个结构的重量,其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多样,桩基础应用广泛,灌注桩能适应不同地质,施工时通过钻孔、灌注混凝土成桩,紧密与土层结合,适用于软土地层;预制桩工厂预制,现场锤击或静压入土,桩身质量可控,常用于对沉降要求高的建筑。而强夯法加固地基,利用重锤从高处落下产生巨大冲击力,压实土体,提升地基承载力,成本较低但施工噪音大。深基坑支护技术同样关键,悬臂式支护结构靠入土部分嵌固抵抗侧向土压力,适用于浅基坑、土质较好情况;内支撑式在基坑内设置支撑体系,撑住坑壁,保障深挖基坑稳定,不过拆除支撑繁琐。
1.2 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是建筑血肉,原材料选择是第一步,优质水泥确保强度,粗骨料粒径、强度影响混凝土骨架结构,细骨料关乎工作性。配合比设计依工程需求而定,水灰比精准调配,外加剂按需添加,如缓凝剂调节凝结时间。浇筑环节,分层浇筑避免混凝土离析,振捣密实消除气泡孔隙,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严控温度,布置冷却水管导出内部热量,以防开裂,养护时保湿保温,保障水泥持续水化,提升耐久性。
1.3 钢结构施工技术
钢结构以强度高、施工快崭露头角。加工制作在车间把控,钢材切割精准下料,焊接依工艺评定确保焊缝质量,涂装防锈蚀。现场安装塔吊吊运构件就位,高强螺栓连接施拧分初拧、终拧严控扭矩,高空焊接防风防雨,确保焊缝成型美观、性能达标,复杂结构安装巧用三维测量定位,保障安装精度。掌握这些技术精髓,才能在建筑施工中筑牢根基、塑造精品。
二、建筑现场施工管理核心环节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宛如一场精细复杂的交响乐演奏,各核心环节相互交织、协同共进,任何一处失准都可能打乱整体节奏,影响项目成败。而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构建、进度管理策略谋划以及安全管理机制设定,无疑是这场演奏中的关键音符。
2.1 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质量是建筑的灵魂所在,构建严密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首当其冲。伊始,需锚定清晰、可量化的质量目标,从建筑整体稳固性到细微装饰收口,皆应契合国标乃至超越行业规范,而后层层拆解至每道工序、每个班组。原材料把关为质量奠基,严格抽检钢筋屈服强度、水泥安定性等指标,杜绝劣质材料入场;工序交接检则像接力赛交棒,前一工序自查、后一工序复查,抹灰前确保基层平整无空鼓,防水施工后即刻闭水试验,环环相扣。隐蔽工程专检更是重中之重,桩基钢筋笼规格、地下室防水卷材铺贴全程监督,留存影像资料以备回溯,以全程无死角管控为高质量建筑筑牢防线。
2.2 施工进度管理策略
施工进度宛如建筑项目的生命线,按时交付关联多方利益。编制进度计划时,巧用横道图直观呈现工序时长,网络图深挖关键线路,如高层住宅主体施工与穿插砌筑、水电安装并行规划,识别关键工作精准发力。动态监控借助信息化软件实时追踪,一旦因设计变更延误,迅速评估影响,或调配班组三班倒赶工,或调整后续工序逻辑,权衡增减设备资源成本,灵活应变保工期,避免逾期违约罚金与信誉折损。
2.3 施工安全管理机制
安全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安全管理机制保障着施工现场全员安危。风险识别勘查高处临边、电气设备、起重机械运转等高危区,依LEC法量化风险,高处作业坠落风险高则增设防护栏、安全网双重屏障。安全防护设施依标准配备,安全帽定期检测冲击性能,安全带规范挂设;施工升降机防坠安全器定期校验,塔吊限重、限位装置灵敏可靠。人员培训常抓不懈,新工人经三级教育明晰基础风险防范,特种作业人员定期复训电气焊、架子工实操技能,辅以安全演练,强化应急逃生、事故急救能力,全方位守护工地安宁,使建筑拔地而起时无安全阴霾笼罩。
三、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协同优化路径
3.1 基于 BIM 技术的施工一体化管理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恰似建筑工程的数字化全息投影,重塑施工一体化管理格局。在技术交底环节,它打破传统二维图纸晦涩难懂的壁垒,通过创建精细3D模型,复杂节点构造一目了然,如钢结构梁柱连接部位螺栓穿插顺序、钢筋混凝土异形结构钢筋排布,施工人员仿若置身实体建筑内部,直观领会技术精髓,降低理解偏差导致的返工风险。施工模拟更是BIM的拿手好戏,借助4D(时间维度加持)乃至 5D(融入成本信息)功能,将施工计划从抽象图表具象化为动态虚拟建造流程。从基础开挖到主体封顶,各工序时空交错、资源调配状况尽收眼底,提前揪出技术碰撞点,像通风管道与结构梁打架、设备预留孔洞错位等问题,在虚拟世界里化解,避免现场施工混乱、延误工期。
3.2 信息化平台驱动施工技术革新与管理升级
信息化平台汇聚大数据洪流,深度挖掘为施工技术革新开源引流。采集海量工程案例数据,分析不同地质条件下桩基础沉降规律,校准灌注桩泥浆比重、钻进参数,使技术方案更贴合工况;研究气温、湿度对混凝土养护影响,精准设定养护时长、保湿措施,保障实体质量。于管理层面,物联网传感器织就施工现场监测大网,实时回传塔吊运行姿态、施工升降机载重、深基坑位移等关键数据,一旦异常即刻智能预警,如塔吊倾翻临界预警、基坑坍塌隐患提示,管理人员远程掌控全局,决策有的放矢。云计算助力数据深度剖析,生成进度偏差曲线、成本超支热点区域报告,辅助优化资源投入、调整施工节奏,驱动管理从粗放迈向精细,借技术与管理深度融合东风,助推建筑工程高质量、高效益前行。
结语
建筑施工领域,技术与管理恰似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经对施工技术要点深度剖析,从地基筑牢到混凝土精筑、钢结构巧搭,为建筑品质奠定基石;现场管理各核心环节构建,在质量严控、进度把控、安全坚守上织密防护网。而 BIM 及信息化平台铺就的协同优化路径,打破技术与管理壁垒,催生高效融合新生态。展望未来,从业者当持续深耕,紧握数字化革新利刃,让技术与管理在动态磨合中升级,为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续航,矗立更多精品地标。
参考文献
[1]葛以松.建筑施工技术与现场的施工管理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32):31-33.
[2]褚康民.建筑给排水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及管理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26):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