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儿科呼吸道感染护理路径优化及效果评价研究

作者

冯海珍

国药一机医院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 01403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儿科呼吸道感染护理路径的优化措施及其效果评价。首先分析了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常见病原体,然后详细阐述了当前儿科呼吸道感染护理路径的现状与不足。接着,从针对性治疗、合理用药、病情监测、呼吸道管理、营养与饮食指导、心理护理与家庭支持、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后的护理路径。最后,通过对比试验,对优化前后的护理路径进行了效果评价,并探讨了其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儿科;呼吸道感染;护理路径优化;效果评价;针对性治疗;合理用药

引言:小儿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儿科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和护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然而,在实际护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护理路径不够优化、治疗效果不够理想等。因此,对儿科呼吸道感染护理路径进行优化,并评价其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小儿呼吸道感染概述

(一)流行病学特点

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主要表现为发病率高、季节性明显、易感性高、传播速度快等。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急性喉炎等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最为常见;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等则多见于冬春季节和季节交替时。此外,小儿呼吸道感染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二)临床表现

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因病原体、感染部位和个体差异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涕、鼻塞、咽痛、呼吸困难等。其中,发热是小儿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此外,小儿呼吸道感染还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如中耳炎、鼻窦炎、脑膜炎等。

(三)常见病原体

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其中,病毒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细菌则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支原体则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也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

二、儿科呼吸道感染护理路径现状与不足

(一)护理路径现状

目前,儿科呼吸道感染的护理路径主要包括入院评估、病情监测、药物治疗、呼吸道管理、营养与饮食指导、心理护理与家庭支持等方面。在入院评估方面,护理人员会对患儿的病情、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等进行全面了解,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在病情监测方面,护理人员会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如体温、呼吸频率、咳嗽情况等,并及时报告医生。在药物治疗方面,护理人员会根据医嘱为患儿提供合适的药物治疗,并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在呼吸道管理方面,护理人员会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在营养与饮食指导方面,护理人员会根据患儿的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并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喂养。在心理护理与家庭支持方面,护理人员会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为患儿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二)存在的不足

尽管当前的儿科呼吸道感染护理路径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护理路径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由于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感染部位和个体差异较大,因此护理路径应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然而,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往往采用统一的护理路径,导致护理效果不够理想。其次,护理路径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护理过程需要多个科室和多个护理人员的协同合作,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护理环节衔接不紧密、信息传递不及时等问题,导致护理过程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最后,护理路径缺乏评价和反馈机制。对于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层次上,缺乏深入的分析和反馈机制,导致护理路径的改进和优化受到限

三、儿科呼吸道感染护理路径优化措施

(一)针对性治疗与合理用药

针对小儿呼吸道感染,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是关键。需根据病原学检查和临床表现,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或抗病毒药物治疗,并考虑病情和年龄确定给药方式和剂量。同时,合理用药也至关重要,应严格遵循药物使用原则,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遵守无菌操作,加强用药后的观察和监测,确保患儿安全和治疗效果。

(二)病情监测与呼吸道管理

在儿科呼吸道感染的护理中,病情监测和呼吸道管理至关重要。病情监测能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需密切关注体温、呼吸频率、咳嗽等体征,并定期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气分析等常规检查,以掌握患儿身体状况和病情趋势。一旦发现病情恶化或并发症,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呼吸道管理则确保患儿呼吸道通畅,防止并发症发生。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和痰液,采用雾化吸入、拍背等方法促进痰液排出。同时,加强口腔和鼻腔护理,保持清洁湿润,减少感染风险。

(四)营养与饮食指导

营养与饮食指导是提高患儿身体素质和促进康复的重要手段。在儿科呼吸道感染的护理过程中,应根据患儿的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对于病情较轻的患儿,可以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对于病情较重的患儿,则需要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同时,还应加强对家长的饮食指导,让他们了解患儿的饮食需求和注意事项,共同为患儿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

四、效果评价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为了评价优化后的儿科呼吸道感染护理路径的效果,本文选取某医院儿科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实验组则采用优化后的护理路径进行护理。通过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来评价优化后的护理路径的效果。

(二)研究结果

治疗效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表明优化后的护理路径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住院时间:实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这表明优化后的护理路径能够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和护理压力。

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优化后的护理路径能够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的康复质量。

(三)讨论

优化后的儿科呼吸道感染护理路径通过针对性治疗、合理用药、病情监测、呼吸道管理、营养与饮食指导、心理护理与家庭支持以及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等方面的优化措施,显著提高了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同时,通过对比实验也验证了优化后的护理路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结论

本文通过对儿科呼吸道感染护理路径的优化措施及其效果评价进行研究,发现优化后的护理路径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同时,通过加强病情监测和呼吸道管理等措施,有效降低了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这对于减轻患儿的痛苦和家长的负担、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护理路径和方法,为患儿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参看文献

[1]胡璇. 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药物治疗效果分析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 (22): 127-128.

[2]贺美丽. 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与治疗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 (28): 76.

[3]顾庆炎. 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误区对策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 (54): 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