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的法律问题与对策

作者

王冰

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 要

工程项目招投标是一种重要的市场竞争方式,对于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保证工程进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招投标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法律问题,严重影响了招投标市场的公平、公正和有序发展。因此,深入研究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法律问题,揭示法律问题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并从多个角度提出完善法律法规方面的建议、加强监管力度的方式方法、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以促进工程项目招投标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招投标、法律法规、对策

工程项目招投标是一种通过竞争机制选择最优承包商的方式,这种方式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法律问题,不仅影响招投标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也给建筑市场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内主要招投标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招投标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些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规避招标或者搞“明招暗定”的虚假招标,严重扰乱了招标投标活动的正常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招标投标法》的一些规定在面对新问题时难以满足实践的需要,加上政策上的要求与部署,2011年11月30日国务院第183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后来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别进行了三次修订。

二、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的法律问题

(一)招标阶段常见法律问题

如果招标人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规对招标主体的特定要求,将导致招标活动的合法性受到质疑;招标人委托招标代理机构进行招标时,若授权范围不明确,可能会出现代理机构超越权限行事的情况;招标文件中设置不合理的条件、评标标准模糊不清等,这些都会给投标人造成困惑,导致评标过程混乱。

(二)投标阶段常见法律问题

投标阶段常见的法律问题主要有围标串标、虚假投标、泄露投标信息、投标保证金问题、不正当竞争等。例如,在某大型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几家投标企业事先约定好由其中一家企业中标,其他企业配合抬高报价。在评标过程中,由于这些企业的报价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经过调查,证实了这几家企业存在围标串标行为,最终这些企业被依法处罚,取消了投标资格,并被处以罚款。

(三)评标阶段常见法律问题

评标阶段常见的法律问题有利益冲突未回避、不按评标标准评标、收受投标人财物、歧视性评标、评标结果缺乏透明度等。例如,在某工程项目评标过程中,部分评标专家收受了某一投标企业的贿赂,在评标时给予该企业高分,使其顺利中标。后来,这一违法行为被曝光,相关评标专家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该中标结果也被宣布无效,重新进行招标。

(四)定标阶段法律问题

定标过程中常见的法律问题有违法确定中标人、中标通知书发出不规范等。例如,某工程项目招标,评标委员会推荐了甲、乙、丙三家公司为中标候选人,排名依次为甲、乙、丙。但招标人出于与丙公司的特殊关系,不顾评标结果直接确定丙公司为中标人。后经其他投标人举报,该定标结果被认定无效,招标人被处以罚款,并重新进行定标。

三、工程项目招投标法律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法律法规不完善

建筑行业技术和市场环境变化迅速,新的工程技术、材料和施工工艺不断涌现。我国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虽然在不断完善,但仍存在一些细节方面的漏洞。对于一些新兴的招投标模式,如电子招投标中的数据安全、电子签名合法性等问题规定不够细致。

随着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新兴领域的兴起,现有的招投标法律对于这些特殊工程在资质要求、评标标准等方面的规定还不够完善,无法有效规范这些领域的招投标活动。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资企业参与国内工程项目招投标的情况增多,现有的法律在与国际惯例接轨、对外资企业的监管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调整。

(二)监管不到位

工程项目招投标涉及多个监管部门,数量众多,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水利工程等多个领域。而监管部门的人员和资源有限,难以对所有招投标活动进行全面、及时的监督。

(三)市场主体法律意识淡薄

部分招投标双方主体对法律法规的认识不足,对于虚假招标行为,有些招标人认为只是一种行业 “潜规则”,没有认识到这种行为不仅会损害投标人的利益,还会面临行政处罚。部分投标人将围标串标视为一种行业竞争手段,他们认为通过与其他投标人合作抬高或压低报价是一种正常的商业策略,以确保自己或合作方能够中标,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可能导致罚款、取消投标资格,情节严重的还会面临刑事处罚。

(四)利益驱动

有些招标人通过设置不合理的低价中标条件,迫使投标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投标,然后在后续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变更设计、增加工程量等方式获取额外利益。而投标人为了获取中标机会,围标串标是常见的违法行为之一,投标人通过联合抬高或压低标价,排挤其他竞争对手,以确保其中标后能够获得高额利润。

四、解决工程招投标法律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法律法规

针对当前招投标领域存在的法律漏洞,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细化和完善。对于围标串标行为,明确界定各种具体的表现形式,如投标人之间协商报价、轮流坐庄、故意抬高或压低标价等行为,并制定相应的认定标准和处罚措施。

对于电子招投标等新兴招投标模式,制定专门的法律规范,明确其操作流程、监管要求和法律责任。加强与国际招投标惯例的接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完善我国的招投标法律体系。

(二)加强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招投标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对招标公告发布、投标文件提交、开标评标、中标结果公示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实现对招投标活动全过程的在线监管。

(三)提高市场主体法律意识

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主流媒体,宣传招投标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增强市场主体的法律观念和自律意识。在行业媒体上开设招投标法律专栏,解读法律法规,曝光违法案例,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四)建立诚信体系

建立健全招投标市场诚信体系,建立投标人、招标人、评标专家等市场主体的信用档案,记录其在招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不良信用记录等信息,并根据信用评价结果实行分类监管。将招投标领域的不良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与其他领域的信用信息进行整合共享,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的联合惩戒,使失信市场主体在税收优惠、市场准入等方面受到限制,提高其违法成本,促使市场主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的法律问题是影响建筑市场公平、公正、公开的重要因素。只有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加强法律法规宣传等措施,并结合实际法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反思,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法律问题,规范工程项目招投标行为,促进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源.公路工程招投标管理问题及解决策略[J].建设标准化,2024(21):77-79

[2] 徐力.公路工程招投标中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9(31):208.

[3] 李萍.电子招投标在高速公路工程招投标中的 应用研究[J].交通科技与管理,2022(19):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