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美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路径研究

作者

梁美凤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湖屯镇中心小学 271613

摘 要:在当今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美育不仅关注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更强调通过美的体验和感受,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基于美育的教学路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在语言学习中感受到美的力量,提升他们的情感、思维和创造力。本文将探讨基于美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路径,旨在为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和更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美育;教学路径

前言

在当今社会,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全面素养的培养。美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通过美的体验和欣赏,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道德情操的提升。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不仅是语言能力的培养,更是学生情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因此,探索基于美育背景的小学语文教学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小学阶段是孩子们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美育,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语言的美、文学的美,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美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人文情怀,使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和文学的深度。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意义

首先,在小学语文中进行美育,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心灵上的美。对美的认识和鉴赏,是培育精神美的先决条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小学生语文的恰当使用,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地累积自己的文化,让孩子们在听、说、读、写中,发掘美,培养对语文的正确认识。其次,在具备了鉴赏美和心理美能力以后,小学生对爱国主义的培养相对更容易,这对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促进个体、健康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思维和艺术是从生活中产生的,它既包含着真理,又向人类传达着美好的讯息。将审美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使其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对人文、历史和文化有更深的认识。从美的由来到美的发展过程,可以对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的文学作品进行详尽地剖析,这对于语文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二、基于美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路径

(一)强化诗文的情境体验

小学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和校本美育教材中所用到的诗词,大多是由作家本人的个人经历所致,有些是对自己生活经历的直接描述,有些则是通过旁征博引而来,所以,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强课堂情境,是提升小学生的美育水平的最好方法。由于年纪及所处的环境,学生对外部世界的了解较贫乏,阅历较浅,加之诗歌中的时代隔膜、经历的差异等诸多原因,因此,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因素,使他们难以领会其所传达的文化和观念。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让学生们去体会文章的情景,比如:以“景美”为题材的诗歌和散文中,有大量的动物、植物等风景的描述,而老师要根据本地的特点,发现二者的异同,并产生强烈的反差;此外,还可以通过图画和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手段,使学生们更接近于真实的风景,从而使他们与文章中描述的“美”更接近,有利于学生的美育培养。

(二)以学生的想象力为切入点

想象力是人类最大的特征,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它对实现美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运用诗歌中出现的形状、颜色、声音等,可以使人的感官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自我的联想,并由此产生对美的联想,从而使他们产生对美的认知和判断。老师可以运用古典诗歌来刺激学生的想象力,比如:《饮湖上初晴后雨》“山色空蒙雨亦奇”,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象,描绘出自己内心深处的山色和雨水,和普通的山色和雨水有何相似和不同之处。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断能力

在小学的语文教育中,美育的创造和实践的价值往往可以通过学生的写作来体现,而写作则是以自己所掌握的语文来表达美、创造美、沟通美的途径。在写作中,一个人的智力活动,能够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地对其进行自我的检测与提高,并在创作作品中体会到自己的审美水平的改变。但由于小学生的观察和剖析力较差,对美感的辨识度较低,因而很容易造成美与丑的混淆。所以,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必须先训练他们对美的观察和对美的解析。在诗歌中感受到渗透美,在实际中体会和剖析美,并通过对周围环境中普遍存在的美进行审视。比如:温暖的阳光,微风得清新,娇艳的鲜花,郁郁葱葱的树木。再然后,根据当地的特征,收集创作要素,比如:饱满的果实,清澈的溪流;最终以诗歌形式进行表达。

(四)丰富教学内容

此外,在小学阶段,还可以自行开发、设计美育课程,拓宽和充实小学美育的内容。在实践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生动、形象的事例,并与课本相联系,使其能够主动地思考和体会。在《海底世界》中,老师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体会到海的美,比如:广阔的海洋,日出与日落的海天一线,还有海面上的船只的影子,让孩子们从多个角度去学习、理解和感受海洋的美。其次,通过运用多种手段达到层次上的美育。第一个步骤是让学生对海底的环境有一个大致的认识;第二个步骤是使文章里的海洋更为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第三个步骤是把海洋中的凶险和美丽做比较;第四个步骤:让学生理解人类在日常的活动中所看到的与所处的海域的相似性和不同点;第五个步骤是将以前的美育与教学相融合,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

总结

在基于美育背景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将美的元素融入语言学习,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也促进了他们的审美素养和人文情怀。美育的有效渗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培养出更加全面发展的个体。

参考文献:

[1]孙铭蔓.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A].教育理论研究(第十一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

[2]张艳凤.探析小学语文教学巧妙渗透美育的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6):76-77

[3]张艳凤.探析小学语文教学巧妙渗透美育的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6):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