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多变”在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廖怡娜
广东梅县东山中学 广东梅州 硕士研究生 514011
摘 要:本文从一道高考真题入手,通过对此题进行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课堂教学研究,一题多变作为二轮微专题复习课中主要的教学模式,通过一题多变归纳总结出一类题解题的通性通法,活跃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推动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二轮复习;一题多变;解三角形;通性通法;数形结合.
1.引言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1]中提出,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是启发学生学会数学思索,引导学生会学数学、会用数学.在教学中,老师应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落实“四基”,培育“四能”,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2024年高考数学1卷的命题思路,也提醒我们在日常教学和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带领学生回归教材,深入理解数学的本质,注重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教师善用一题多变[2]的教学方法发散学生思维.
2.问题的提出
高三的二轮复习不像一轮复习那样“大而全”,而要“小而精”,那么“微专题”的复习方法是二轮复习中常用的方法,教师通过筛选教材或者高考真题,对题目进行归纳整理,从不同的角度对题目进行变换,形成一课一专题的二轮复习模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二轮复习的效率. 那么,如何在二轮复习中渗透“一题多变”的教学呢?下面将以2024年高考数学1卷的解答题第15题来进行探究实践.
4.教学反思
本节二轮复习微专题课由一道高考题“定三角形中知面积求角”入手,通过变式变出五道题, [变式1]为定三角形中知边长求面积,[变式2]为不定三角形中知“角+对边”求面积和周长的最值,[变式3]为不定锐角三角形中知“角+对边”求面积和周长的取值范围,[变式4]为不定锐角三角形中知“角+邻边”求面积和周长的取值范围,[变式5]为不定锐角三角形中知“两边”求面积和周长的取值范围,五道题题目虽“变”但互有联系,考查本质不变,难度循序渐进,通过变式得出此类题解题的通性通法,最后再以两道高考题作为课后练习巩固,难度由低到高,回归真题,总结规律,让学生学以致用.
5.结束语
二轮复习对高中数学知识框架已基本掌握,学生也具备了“生生”、“师生”之间交流探讨的知识储备,因而本节课设计为在教师引领下,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进行的一节一题多变探究与实践的微专题课.二轮复习课不必频繁地切换试题,通过一题多变的模式进行知识梳理,攻克知识难点,提炼解题的通性通法,提升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发散创新思维的形成,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周思宇,童赛花,谢建军.从“一题多变”谈高三数学二轮复习的有效性[J].数学通讯(下半月),2023(7):46-49+56.
*本文系广东省2022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课题《高中数学“一题多变”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思考》(课题编号:2022YQJK416)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