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中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徐佳佳

福建省厦门市翔鹭小学 361006

摘 要:科技的飞速发展及疫情的助推,线上教学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混合式教学推动了教育的猛烈变革,尤其是对信息科技技术的选择、运用和开发,加快了智慧教育的进程。本文从目前小学信息科技学科课堂教学面临的困境入手,追本溯源,结合课堂实践与广大一线教师探寻双线混融的小学信息科技课堂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双线混融 信息科技 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化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小学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数据及智能化的教学平台的运用越来越普及,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双线混融”已经成为当下教学热词。而疫情助推的“互联网+教育”,使得“双线融合”式教学再次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依托网络学习平台和课堂学习资源的“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小学信息科技的教学困境

(一)学习内容的更新迭代

由于现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学内容需要实时更新。知识的前瞻性显得尤为重要,一味守旧,只能让知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及时更新学习内容才能使学生顺应当下,适应科技的飞速发展。

(二)学习时间的严重匮乏

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标准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信息科技课程,但小学每周只有一节40分钟的信息技术课。而这仅有的每周一节课常常会与节假日、学校大型活动冲突而被迫停课,原有的课时已捉襟见肘,更无法提供给学生课外拓展内容,更谈不上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

(三)统一教材的缺乏新意

近些年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在不断更新,但新课标出台后,国家标准的教材仍处于空窗期,目前各省市使用的信息科技教材往往都具有地域特色,有的以案例为主来学习知识,有的按知识点进行分类,五花八门。而大部分的信息技术课本教材,中规中矩,缺乏童真童趣。简单的知识点的传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种种困境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相违背,却加快了教育理念的革新。如大数据、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迅速发展,借助网络平台,辅助教学,有利于形成新的教学模式。而线上+线下的有效双线融合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双线混融”教学的模式探寻

“双线混融”的教学模式不是简单地将“线上+线下”两种教学场景相加,也不是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简单地拼凑。国内学者李政道发表论文定义了“双线混融”,指出了它与“混合教学”的不同。提出与“混合教学”相比,“混融教学”更加强调“融合”或“融通”,把“共生”作为“混融教学”的根本特性和核心追求。所谓“融”,指的是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它试图改变的是传统的“加法思维”,即“线上教学+线下教学”,走向“融通思维”,从而瓦解线上与线下教学之间的屏障[1]。

笔者在疫情期间线上网课的基础之上,加以线下的教学实证,结合新课标的学科融合思想将李政道提出的“双线混融”理念运用于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以期加强学科的“融通思维”,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整个教学过程,主要由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关键节点组成,具体的教学模式如图1:

接下来,以小学信息图形化编程课例《走进源码世界》为例来具体阐述双线融合的小学信息课程在课前、课中、课后如何有效融通,顺利开展。

(一)云上智库,行远自迩

首先“双线”中“线上”教学部分,就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解决教育中的时间和空间上的不足,通过“线上”的资源平台来弥补因为课时原因(小学每周只有一节40分钟的信息技术课),无法给学生提供课外拓展内容,和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的问题。

课前(online线上阶段)学生登网络学习平台账号(编程猫学习平台),根据老师提供的配套微课、自学任务清单或线上测试进行自学。学生利用碎片式时间完成线上的预习即自学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完成教师布置的拓展任务,并模仿教师给的案例,独立完成编程作品。而学习能力较弱,或学习意愿不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网上的学习时长或作业提交情况得到反馈。[2]

有了云端的自主学习,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拓展空间,了解更广阔的知识面;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也能通过云端学习,发现自身不足,也为教师线下课程提供有效反馈。云上智库,行远自迩。

(二)地空结合,知行相成

有了前期的“线上”自主学习,教师的“线下”课堂教学就更加有针对性,借助“线下”信息科技课堂,以解决学生在“线上”学习平台中呈现出来的问题,并且巩固、检验、掌握新的技能点。在云端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还是由线下“课堂”这一学生学习的沃土来滋养,线上学习的理论需要线下来实践,知行相成。

课中(线下Offline阶段) ,教师将学习从云端迁移到课堂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进行答疑解惑,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一化解。例如该课中教师指导学生合作讨论,阿短是如何被控制的,需要运用到哪些命令模块。教师先抛出问题“控制阿短的命令有哪些”,引发同学们思考,再请同学们以头脑风暴的形式,来畅所欲言,表达各自的看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命令模块的共同点:同一类型的命令模块颜色相同。最后学生通过编程作品展示等形式,展示其学习成果。这即是将线上学习中遇到的困惑由线下的教学来解决,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的“融通思维”。地空结合,知行相成。

(三)教学相长,师生同行

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的最主要的环节就是课后(线上Online阶段)环节,即评价的反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此“共生”。教师结合线上学习的时长,线下的学生作业,课后的学生测评等形成综合性的评价,全面评价学生。[3]

在本课中,教师将知识点用问卷星的形式发送给学生根据课后检测明确不足,找准努力方向,根据学生数据,找准教学策略,教学相长,师生同行。

三、“双线混融”实践的行思感悟

开展融合式教学的“双线混融”即要注重线上环境的建设,关注课程资源和平台功能的完善又要重视线下课程的开展,同时这样的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得师生受益匪浅。

(一)促进教师反思,回归引导本位

“双线混融”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师的引导本位,促进了教师的自省提优。

首先,教师借助平台上的学习行为数据,发现学习者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引导。教师的积极反馈引导,是学习者维持其持续学习的动力。其次,借助在线学习平台,学习者获得了更加系统和精准地学习指导。学习者通过课程安排,学习时长、学习指南等更加系统地掌握学习进程,教师也可通过平台上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实现有针对性地导学。最后,体现在学习信息及时反馈与反思上。教师通过作业完成情况(例如通过问卷网反馈)、学习时长和作品评价等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二)激发内生动力,自我赋能学习

如何才能挖掘学生的内生动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一直是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教师遇到的头疼问题,而在“双线混融”的教学模式下学习者将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强化训练。[4]

强化学习者的内生动力。在线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是否能按时完成预设学习任务是学习者是否具有强大内驱力的表现。在线的学习空间中即没有教师在眼前监督也没有家长耳提面命。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习者激发自生动力。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的实时学习情况汇总,及教师及时的正向点评,让学生间形成正向的良性竞争,感受被教师关爱的获得感,从而自我赋能学习。

强化学习者的信息素养。网络学习平台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在这样的资源多样化与内容模块化的新型学习形式下,就需要学习者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在众多数字化信息面前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即指向信息科技的核心素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5]

四、“双线混融”路径的殷切展望

“双线混融”的教学模式,依托网络学习平台和课堂学习资源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给一线教师带来了便利。从深度而言,随着精准教学的实施及生成工式AI人工智能的腾飞,大数据的分析将给“双线混融”插上“个性化学习”的翅膀。即在平台实现成绩分析、知识点诊断、试题解析的基础上,对学习者主动推送因材施教的资源。从广度来谈,“双线混融”的教学模式也可运用到其他学科课堂教学中,这必将开启其他学科的数字赋能和精准教学。

五、结束语

“双线混融”将传统线下教学与现代线上教学进行优势互补,重新整合。将当下的课堂教学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是信息时代课堂教学的一次实践探索,是基础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有了专业学习平台、丰富的教学资源、大数据分析的帮助,“双线混融”的教学模式必将助力基础教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教师们唯有不断学习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让信息科技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紧跟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线:

[1]牟莹莹.“线上资源+线下互动”双线混融教学在高中英语听说课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23(11):35-36

[2]李政涛.基础教育的后疫情时代,是“双线混融教学”的新时代[J].中国教育学刊,2020(05):5

[3]施依娴;陈诗茵;杨咏诗;张瑞平.混合式学习在小学编程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08):27

[4]童绍波.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双线混融”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4(06):100

[5]李华,魏一通.混合式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评估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中国电化教育》[J];2020(05):45

本文系2021年度厦门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混合式教学在小学信息画图课程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XMKT210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