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全程关护护理在核医学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

黎露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广东广州 412200

摘要:目的:探究核医学检查中应用全程关护护理(TCT)策略的干预效果。方法:84例核医学检查患者依据护理模式分为RCI组(常规化护理干预模式)与TCT组(全程关护护理干预模式),对其核医学检查认知与行为状况、心理状态、生理应激、满意程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TCT组认知与行为评分、护理总满意度高于RCI组(P<0.05),焦虑与抑郁评分、收缩压水平、心率水平、呼吸水平低于RCI组(P<0.05)。结论:TCT模式的有效应用利于核医学检查患者认知提升、行为改善、情绪调节、应激减轻、满意度提升。

关键词:全程关护护理;核医学检查;心理状态

核医学是在核技术与其他科学技术在医学领域联合应用下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涉及核医学检查、核医学治疗等多个维度[1]。核医学检查在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甲状腺疾病等早期诊断与精准治疗中具有较强优势[2]。但由于患者核医学检查认知有限,加之“谈核色变”的公众心理因素影响,核医学检查工作开展并不顺利,部分患者甚至出现无法一次性完成检查问题[3]。为保证核医学检查高效率、高质量开展,有必要做好患者护理工作。本研究将全程关护护理(total care and treatment,TCT)应用于核医学检查中,希望明确其应用价值,为核医学检查护理质量提升提供指导。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以核医学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从医院2023年10月至2024年7月收治患者中采集84例分析。按照护理模式分为两组:(1)RCI组:42例,男21例,女21例;年龄24~79(50.85±12.62)岁;学历为高中以下10例,高中及以上32例;全身骨骼显像24例,消化道显像8例,甲状腺显像6例,其他显像4例。(2)TCT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22~77(50.71±13.04)岁;12例<高中,30例≥高中;全身骨骼显像25例,消化道显像7例,甲状腺显像7例,其他显像3例。上述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18~80岁;(2)临床资料齐全;(3)符合核医学检查标准;(4)无精神心理障碍、认知障碍、视听障碍等。

排除标准:(1)关键内脏器官功能衰竭;(2)对显像剂过敏。

1.3方法

RCI组:予以患者常规化护理干预,如告知患者检查时间、地点、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完成核医学检查各项准备工作、配合工作。

TCT组:予以患者全程关护护理策略,主要包括:(1)检查前:仔细核对信息;向患者解释说明检查的有效性、可靠性、安全性;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告知患者配合的重要性;予患者针对性心理疏导;一对一陪同患者完成前期准备工作等。(2)检查中:严格按照技术标准与要求操作,保证注射药物名称、剂量、时间、方式的正确性;通过肢体动作、沟通语言、面部表情等向患者传递安慰、鼓励、赞扬、关怀等信息。(3)检查后:为患者提供舒适观察与休息环境,咨询患者感受,及时予患者对症护理。

1.4观察指标

(1)认知与行为状况:应用医院自制《对核医学检查的认知与行为调查问卷》评估,按百分制计分,分值高代表认知与行为状况好。

(2)心理状态:应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包含“焦虑”“抑郁”两个方面,每个方面0~21分,分值越高代表心理状态越差。

(3)生理应激:测定干预前后收缩压、心率、呼吸等水平。

(4)满意程度:应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获取“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信息,总满意度=(非常+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SPSS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数(n)、率(%)表示,行X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认知与行为状况比较

表1显示,干预后认知与行为评分TCT组>RCI组(P<0.05)。

2.2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表2显示,干预后HADS评分TCT组<RCI组(P<0.05)。

2.3两组生理应激比较

表3显示,干预后收缩压、心率、呼吸等水平TCT组<RCI组(P<0.05)。

2.4两组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表4显示,总满意度TCT组>RCI组(P<0.05)。

3讨论

影响核医学检查质量的因素众多,较为突出的当属核医学检查知晓率低、依从性差、应激反应程度高等。这就需要医务人员能够运用行之有效的护理策略,解决或减轻上述问题,提高患者核医学检查质量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TCT模式患者护理满意度达到95.24%,高于应用RCI模式患者,说明该模式可有效满足患者对核医学检查护理服务的需求。这与TCT以患者为中心,能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提供全程、细致、全面、个性的护理服务,使患者以最佳状态进行核医学检查相关。本研究通过对比TCT与RCI患者认知与行为评分、HADS评分、生命体征指标水平,证明RCI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状况、检查行为、心理状态、生理应激程度,减低认知因素、情绪因素、应激因素、行为因素等对检查质量的不利影响。总之,RCI应用效果较好,适用于核医学检查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巨玉莲,达选祯,张桂琼,等.核医学专业护理联合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核医学SPECT-CT检查中的效果评价[J].甘肃医药,2022,41(06):569-570+576.

[2]王石娟,韦红娇,劳永聪,等.淋巴瘤患者行PET/CT检查的真实体验及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22,12(02):121-124+132.

[3]侯雪舞.全面护理干预在核医学SPECT检查中的实施意义[J].中外医疗,2021,40(19):132-135.

作者简介:黎露莎(1989-11),女,汉族,本科,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