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农作物和农业种子高产栽培技术策略

作者

陈江丽

麒麟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云南曲靖 655099

摘要:农业生产中,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对于农业生产工作的进行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相关部门需要提高对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视程度,并在日常工作中对技术进行推广,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农作物整体产量与质量,在推动农业健康长远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农作物和农业种子高产栽培技术策略。

关键词: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农业技术

中图分类号:S318文献标志码:A

引言

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同时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产业。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如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所以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工作,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同时还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1影响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的因素

1.1播种时期

选择科学的播种时间,可为种子发芽提供适宜的水分、养分以及温度等,帮助农作物抵御恶劣天气以及病虫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帮助其健康稳定地生长。

1.2种植的密度

栽培密度也会对农作物的产量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开展农作物种植工作时,要借助科学合理的方式控制农作物的密度,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农作物吸收到光照,还能增强农作物的呼吸作用,更好地实现光合作用[1]。

1.3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之间在土质条件、气候变化以及农作物栽培的种类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比如我国北方以旱田为主,而南方则以水田居多。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温度和湿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2农作物和农业种子高产栽培技术应用策略

2.1科学选种

选择优质种子是确保农作物高产、稳产的关键。优质种子应当具备以下特征:纯度高、发芽率高、生命力强、无病虫害等。在进行品种的选择时,要对种植地的条件做好研究与掌握,具体包括气候、土壤类型、降水量等信息因素。考虑到当地的温度、湿度和季节变化对不同品种的影响。同时,需要提前做好种子处理有助于促进种子高产,例如,可提前进行种子的清洁处理,及时去除杂质和表面附着物,保证种子的纯净度并处于一个健康状态;可以对种子展开消毒处理,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种子提前做好消毒处理,杀灭种子表面和内部的病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减少后期生长过程中病害发生的可能性;可以使用营养润湿剂对种子进行处理,增强种子的营养吸收能力和生长势,促进种子萌发和生长,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激素对种子进行处理,有助于促进种子萌发和生长,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2.2合理施肥

通常人们在给农作物施肥时,往往是一次性将底肥施足。这样会导致肥料浪费和土壤板结,因此科学、合理的施肥管理有助于提高农田的肥效和减少资源浪费。要把握农作物的施肥时机,适时适量进行科学施肥。如玉米,可以按照6∶4的比例,分成两次来施肥,在玉米长出4~5叶时,施以追肥。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科学施用肥料,通常会在播种前以及苗期施加N、K、P等元素,正式播种前可以整地并施加基肥,以保证种植地营养物质充足,若土壤较为干旱可以同时施用基肥和追肥,一般在刚播种阶段进行追肥,不宜过晚,以氮肥为主,支持和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在农作物栽培的过程中,有机肥和化肥常常是配合使用的。这是因为有机肥可以提供持久的营养来源,同时改善土壤结构;而化肥则可以迅速地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合理地搭配使用这两种肥料,可以更好地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2]。

2.3优化密植

优化密植与农作物产量息息相关,因此,在高产栽培工作中,有必要优化密植。优化密植是指调整植株布局,以保证植株有足够的生长空间,避免植株间产生竞争。种植地的环境温度、光照条件是确定种植密度的重要考虑因素。在温暖气候条件下,作物通常可以更密植,这是由于温度有利于生长发育,而在寒冷条件下,可能需要稀植以减少作物之间的竞争,保证每株作物都能获得足够的光照和营养。土壤水肥状况直接影响种植密度的确定。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养分供给可以支持更高的种植密度,而贫瘠的土壤可能需要减少密度以避免作物生长受限。当前通过科学利用各种机器播种,即能够按需调整行距,使作物之间的间距更加均匀,避免过密造成的营养物质争夺和竞争,有利于每株作物充分吸收养分和阳光,促进健康生长。

2.4土壤管理

高产栽培技术对于选地和整地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在选地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环境等因素,优先选择那些土层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养分供给充足的地块。避免选择那些土壤板结、盐渍化严重或埋藏物过多的问题地块。土壤管理作为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之一。具体管理措施包括扩穴、深耕以及秸秆还田等,可优化和改良土壤原有结构,增强土壤肥力,从而保证土壤支持农作物高产栽培。扩穴的目的是熟化土壤,使植株附近的土壤孔隙度进一步增大,增强土壤通气性与渗透性,可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避免土壤因缺水造成板结硬化问题;深耕指土壤翻耕深度超过25cm,使底部土壤到达上层,疏松土壤,增加有机质,有利于农作物根系健康生长;秸秆还田是指第一批农作物收获后将留存的秸秆粉碎后撒入种植地,一般会在春季播种时随着翻耕作堆肥处理,提高土壤肥力,秸秆还田的优势包括可以减少土壤中营养元素的挥发量,减少N、P元素的损失,使农作物根部更为适应种植地环境,保证农作物生长时能吸收到充足的养分[3]。

2.5病虫害防治

结合现实情况来看,病虫害给农作物栽培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极为显著的,为此便需对病虫害作出科学检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诊断病虫害类型、发生趋势等,此外选用高抗性农作物品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期间应采用生态友好的防治方法,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避免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安全,具体措施有引进天敌昆虫、使用防虫网、轮作换茬等。农作物常见的病害有锈病、丝黑穗病、大小斑病等。针对农作物病害的防治,一方面我们可以选用抗病能力强的作物品种,另一方面是要尽早防治,在返青拔节期进行喷施,有助于及早阻止病害的发展。这个时期是植物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病害扩散的高发期,因此,及时的施药有助于最小化病害对植株的影响。以玉米病虫害为例,针对玉米螟虫与贪夜蛾,可以在种植地释放优势蜂种以捕杀成虫,对于处于卵期的虫害可以用白僵菌、芽孢杆菌等药剂进行防治,防治率不低于90%,也不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2.6除草

农作物高产栽培时,需要借助科学的除草技术来抑制种植地附近杂草生长,避免杂草与农作物争夺营养物质,避免农作物产量下滑。但是现阶段的除草技术较为单一,种植人员通常使用化学除草剂去除杂草,长久下去会增加杂草的耐药性,而这种除草方式带来的效果并不算高效。因此,在对农作物开展除草工作时,可将多种除草方式相结合,在使用化学除草方式时结合实际情况使用物理方式进行干预,一旦发现杂草,可通过自动除草装置实施进一步的除草工作,在减少了除草剂使用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除草工作的效能[4]。

结束语

栽培技术种类繁多,在过程当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与农作物是否高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并做好相应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以促使农作物更加高产稳产,推动农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房传军.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及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4(3):97-99.

[2]黄涛.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及农业技术推广应用[J].河北农机,2024(3):37-39.

[3]吴艳.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及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11):211-213.

[4]苏南南.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农业技术推广实践[J].种子科技,2023,41(17):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