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途径

作者

钟楠

子洲县第二中学 陕西榆林 718400

摘要:作为素质教育、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物课堂上“教”与“学”的根本任务和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已成为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师在以新课标为导向推动教学改革重要的战略执行点。故而,文章以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途径为题,先后就实现该目标所面对的困难及具体的教学策略等议题展开论述,希望能够为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科学思维;培养途径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等教育新理念的出台,作为初中课程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已成为初中生物教学新的改革要点。作为课堂上“教”与:“学”活动的策划人、实施者、监督者,教师应在明确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学挑战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设计,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1.初中生物课堂上培养学生科学思维需要面对的挑战

1.1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局限

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不同的学习能力、家庭环境等造成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各不相同,如部分学生可能对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理解不足。这种差异使得教师在开展科学思维培养时,难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此外,受应试教育等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初中生习惯于接受信息,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这使得他们在进行科学探究时,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1.2教学资源不足

虽然自推行以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等教育新理念领衔的教学改革工作以来,生物已成为初中课程体系中发展学生综合素养重要的教学科目,但在某些学校,在某些学校,生物教学资源仍然较为匮乏,如缺少实验器材、图书资料和数字化教学工具等,而缺乏实验器材意味着学生无法进行系统的生物实验,无法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图书资料的不足导致学生在查阅相关信息时面临困难,难以深入理解生物学的复杂概念,这些都使得课堂内容变得单一,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受到限制。因此,教学资源不足成为制约学生实践和探究的重要因素。

1.3教学方法传统且单一

虽然说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摆脱了应试能力培养的认知局限,投入到以新课标为导向创新教学方法的教学改革工作中。但或许是因为现阶段,大多数中学生仍需通过升学考试来争取接受“更优质教育”的机会,仍有部分初中生物教师仍在延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强调知识的灌输,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的机会。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容易产生对学习的倦怠感,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1.4缺少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

或许是因为受到了应试教育等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现阶段仍有许多学校在构建生物课程教学评估体系以知识记忆为主,主要是利用考试和测验来衡量学生的学业表现。这种评估机制往往侧重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记忆和再现,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关注应试技巧,忽视了对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情况使得学生难以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限制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途径

2.1通过提问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基于初中生好奇心强、探索欲望强烈的心性特征,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讨论和分析,从而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比如通过实验、调查或查阅资料等方法来寻找解决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多种多样的生物”这一单元时,可以利用问题“你认识哪些无脊椎动物,为什么说它是无脊椎动物?”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2.2利用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上“教”与“学”的重要内容,科学实验同样也是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学生的实际学情等设计适合学生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同时,实验结果的讨论也能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

2.3开展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需要以知识与技能教学为主,同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一课程目标,就学龄段学生的思维方式而言,单一学科教学并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课程目标。此时,讲师就可以将生物学与其他学科(如化学、物理和数学)结合起来,利用跨学科教学引导学生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从多个角度理解生物现象的机会,拓宽他们的思维视野。

例如,在讲解光合作用时,教师不仅可以讨论植物如何利用光能,还可以引入化学反应方程式,帮助学生理解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关系。这种跨学科的结合使得生物学不再是孤立的学科,而是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其他科学领域紧密相连的整体。

2.4引入真实情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基于对初中年龄段学生思维方式、认知习惯、理解和接受能力、年龄和心性特征的分析,为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其思维的发散,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基于该年龄段学生的生活阅历引入真实的生物案例和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种方法不仅使生物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还能让他们意识到科学对社会和环境的重要影响。

例如,在讨论生态保护时,教师可以介绍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如何改善生态系统?怎样保护濒危物种?这种参与感和现实关联性使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2.5利用现代科技拓宽学习平台

基于思维与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不断地“思”和“想”来实现,而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有限,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工具和在线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通过视频实验、模拟软件和在线讨论平台,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探究,提升他们的科技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2.6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

基于“教”“学”“评”三者间的关系,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教师应打破常规,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新奇的观点等进行评价,并采用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保障评价的精准。

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以知识与技能教学为主,发展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教改要求。身为教师应积极革新思想,树立以科学思维培养为目标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范镌娟.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J]天津教育.2024(08):79-81.

[2]金小息.浅谈如何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J]中学课程资源.2021(08):49-50.

[3]陈建容.浅析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J]东西南北.2021(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