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张莺严
敦化市黑石乡学校 吉林敦化 133706
1 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内在关联
1.1 核心素养为大单元教学设计提供方向指引
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维度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文化自信要求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语言运用强调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进行交流表达;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审美创造则关注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感知与创意表达。大单元教学设计需以这四大素养为目标导向,在单元主题选择、教学内容筛选、教学活动设计等环节,均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展开,确保教学目标与育人目标的一致性。
1.2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在主题的引领下,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同时在合作探究、实践运用等活动中,提升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与审美能力,进而增强文化自信。例如,在“传统文化”主题单元教学中,通过整合古诗、文言文、民俗故事等内容,学生不仅能够积累传统文化知识,还能在赏析、创作、展示等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文化自信,实现核心素养的逐步提升。
2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
2.1 精准定位单元主题,挖掘文化内涵与思维价值
单元主题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灵魂,精准定位单元主题并深入挖掘其内涵,是确保核心素养培养落地的基础。教师在选择单元主题时,应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认知水平与生活实际,选择具有文化价值、思维价值与教育意义的主题。同时,要对主题进行深度挖掘,明确主题所承载的核心素养目标,梳理主题下各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完整的主题知识体系与思维框架。
例如,在设计“童话世界”主题单元时,教师首先明确该主题的核心素养目标:通过阅读童话,感受童话的奇幻色彩与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审美能力;学习童话的写作手法,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童话所蕴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整合《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经典童话,同时补充一些优秀的中国原创童话,如《小鲤鱼跳龙门》。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童话中的人物形象”“童话的情节特点”“童话所蕴含的道理”等核心问题,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童话的魅力,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2.2 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体系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紧密围绕核心素养的四大维度,将核心素养目标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养目标,形成层次分明、相互关联的教学目标体系。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应结合单元主题与教学内容,明确每个教学环节、每篇课文的具体目标,确保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目标的精准对接。
以“革命文化”主题单元为例,单元核心素养目标为:通过学习革命题材的文章,了解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辈的爱国情怀与崇高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与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社会责任感。基于此,将单元教学目标分解为:
(1)知识目标:认识并掌握单元内的生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了解革命历史背景,积累革命文化知识。
(2)能力目标: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如场面描写、人物描写等,并能运用到写作中;能够结合文本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感受,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3)素养目标:感受革命先辈的爱国情怀与崇高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与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3 设计“实践探究型”教学活动,促进核心素养发展
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注重实践性与探究性,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实践运用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核心素养。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设计情境创设、合作探究、实践操作、展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深入理解文本,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发展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在“环保小卫士”主题单元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1)情境创设:播放环境污染的视频,展示身边的环保问题,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出单元主题。
(2)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阅读与环保相关的文章,如《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等,合作探究“环境污染的危害”“保护环境的方法”等问题,并制作探究报告。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开展“环保行动”实践活动,如调查社区的环境状况、垃圾分类宣传、种植小树苗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展示交流:让各小组展示探究报告与实践成果,分享自己的收获与体会,在交流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与合作能力,同时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2.4 建立“多元立体”的教学评价体系
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保障大单元教学设计效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支撑。教师应建立“多元立体”的教学评价体系,从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发展状况。
(1)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应涵盖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核心素养方面。例如,在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时,不仅要评价文章的结构、语言表达等知识技能层面,还要评价文章的创意、情感表达、思维深度等素养层面。
(2)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引入学生自评、互评与家长评价,形成多方参与的评价主体。学生自评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收获,明确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学生互评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家长评价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实现家校共育。
(3)评价方式多元化: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可通过课堂观察、作业评价、小组活动评价等方式,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进步;终结性评价可采用单元测试、项目成果展示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通过评语、成长档案等定性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为学生的后续学习与发展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3 结束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通过精准定位单元主题、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体系、设计实践探究型教学活动、建立多元立体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实现语文知识、能力与素养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付珍宁.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策略探究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5, (16):142-145.
[2]尹明丽.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活动设计 [J]. 天津教育, 2025, (23): 99-101.
[3]贾舒麟.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践行策略 [J]. 智力, 2025, (19): 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