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者

卢丙英 袁林 刘彩霞

山东临沭县发展和改革局 山东临沂 276700

摘要: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保障,是实现应急资源保障、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我国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的现状,探讨了我国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应急物资保障基地、建立科学合理的储备规模和结构、完善储备管理制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物资储备体系

一.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的重要性

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有效地保障应急物资供应,是提升应急响应速度和质量的关键。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建立完善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可以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实现快速响应,从而降低损失。可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有利于防止疫情扩散。有利于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我国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起步较晚,缺乏经验和制度保障;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部分地方对应急物资储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应急物资储备资金渠道单一,应急物资储备资金不足;缺乏系统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

1.1有利于快速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的突发性、紧迫性和不可预测性决定了其发生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根据应急处置的需要,对应急物资进行合理储备,以应对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需求。同时,建立科学、有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可以发挥不同物资的最佳效能。

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避免因资源闲置浪费而造成的浪费。

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地从各部门、各地区调集所需物资,从而有效地解决突发事件发生时所需物资的供应问题。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迅速组织生产和调运应急物资,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带来的社会问题和危机。

1.2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国的社会生产秩序受到严重影响,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受到了严重影响,尤其是基本物资供应保障尤为重要。面对这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充分发挥了“大国优势”,依托强大的产业供应链和物流网络,快速调动各方资源,确保应急物资供应。

一是迅速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应急物资的生产、加工、运输、采购和配送等环节中;二是加大对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力度,确保基本生活物资供应;三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适当增加储备品种,减少库存量;四是加大对粮油、蔬菜等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的保障力度;五是优化物流配送网络,缩短配送时间;六是强化信息服务和物资需求管理。从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的实践看,我国在保障基本生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我国应急物资储备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2003年“非典”事件发生后,国务院开始重视应急物资储备的管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都对应急物资储备的管理工作提出了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强调要加强对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的统筹协调。2019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指出要“优化完善储备功能,合理确定储备规模”。2020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要做好生活必需品供应和物价稳定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随后,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保障好群众基本生活等相关工作。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建立起由中央、地方两级政府共同管理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目前,全国已建立了中央、省级、地方三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从中央层面看,在中国国家储备网中设有中央应急物资储备库和部分省级储备库;从地方层面看,地方各级政府设立了省、市、县三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此外,许多企业和社会组织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从总体上看,我国在应急物资储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顶层设计缺乏、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出台;同时,我国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的相关制度也尚未建立起来。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有限、保障能力较弱。从我国各省市自治区情况看,受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对应急物资储备的投入较低;同时各地财政能力不同,一些地区还存在财政压力大、财政困难等问题。未建立科学合理的储备规模和结构。我国现有的储备体系是在特殊情况下为应对突发事件而临时建立的,并未从长远出发进行总体规划和布局[1]。

一些地方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重硬件投入而轻软件建设和管理。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在应急物资储备方面存在着储备量不足、储备库布局不合理、储备品种不全等问题;同时还存在着储存量小、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未建立起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一些地方政府对应急物资储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部分企业和社会组织对应急物资储备积极性不高、参与积极性不够[2]。

三.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对策研究

我国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在国家总体应急管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制度体系不健全,缺乏顶层设计;二是法律法规不完善,责任划分不清;三是应急储备体系不健全,储备规模过小、结构不合理;四是管理机制不完善,应急物资管理分散,缺乏统一的管理平台。因此,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政府公信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目标任务,以“建设负责任大国”为目标,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契机,深入推进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体系建设,从完善制度体系入手,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法制保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3]。

讨论

我国在应急物资管理方面的研究仍然处于相对不成熟的阶段,为了在重大灾害和突发事件发生时,最大化降低灾难带来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未来关于应急物资方面的探索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瑞熠.政府管理视角下应急物资储备问题[J].中国储运,2024,(07):81.DOI:10.16301/j.cnki.cn12-1204/f.2024.07.116.

[2]王军平.应急物资储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审计与经济,2020,(05):45.

[3]刘继广,管志泽.浅析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问题及对策[J].南方企业家,2018,(04):26.

[4]郑昌余.浅析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问题及对策[J].时代经贸,2017,(03):60-61.DOI:10.19463/j.cnki.sdjm.2017.03.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