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文化元素视角下非遗技艺与红色文化在文创设计中的创新实践

作者

陈芮莹 易鑫余 国铭洋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066102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非遗技艺与红色文化在文化创意设计领域的融合与创新实践,从文化元素的视角出发,分析两者结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具体策略。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将传统非遗技艺的美学价值、技艺传承与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相结合,创造出既有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旨在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促进文化创新与传承。

关键词:非遗技艺;红色文化;文创设计;文化元素;创新实践

引言: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创新的重要力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民族智慧;而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将非遗技艺与红色文化融入文创设计,不仅有助于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还能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一、非遗技艺与红色文化的融合意义

1.1 文化传承与创新

非遗技艺,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民族的智慧。通过将非遗技艺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可以使这些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例如,将刺绣、剪纸等非遗技艺应用于红色主题的艺术创作中,不仅能让观众感受到技艺的精湛,还能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这种融合使得非遗技艺得以传承,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活化利用。非遗技艺的融入为红色文创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视觉语言与技艺支持,使产品更具传统韵味与文化深度;而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则为非遗技艺注入了新的时代活力,使其更加贴近现代生活,实现“活态传承”。

1.2 增强文化自信

非遗技艺,如传统手工艺、民间音乐、舞蹈等,是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活化石,它们承载着先人的智慧与情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将非遗技艺与红色文化融合,不仅能让人们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式感受历史的厚重,还能在年轻一代中激发对先辈的敬仰之情,从而增强对民族历史的认同感和责任感。非遗技艺往往蕴含着勤劳、智慧、坚韧不拔等优秀品质,与红色文化中强调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通过展示非遗技艺在红色历史中的应用,如革命时期的民间艺术创作、传唱红色歌谣等,可以更加直观地传递这些价值观,促进社会的正向发展,提升民众的道德素养和精神风貌。结合非遗技艺与红色文化的文创产品,能够增强国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文化自信的构建,为国际文化交流提供独特而丰富的中国故事。

二、文化元素视角下非遗技艺与红色文化在文创设计的实践策略与方法

2.1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在将非遗技艺与红色文化融入文创设计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深入挖掘两者背后的文化内涵。非遗技艺,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审美观念和技艺智慧,是民族身份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而红色文化,则代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精神、奋斗历程和价值观念,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非遗技艺的美学特征、制作工艺与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相结合,探索新的表现形式。例如,可以将刺绣、陶艺、剪纸等非遗技艺应用于红色主题文创产品的设计中,通过图案、色彩、造型等元素的创新运用,使传统技艺焕发新的生命力,同时传达红色文化的深刻意义,让人们在欣赏美的同时接受精神的洗礼。

2.2 创新设计手法

在文创设计的实践中,将非遗技艺与红色文化相结合,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革命精神的弘扬。这一结合要求设计师们运用创新的设计手法,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既有文化内涵又具市场吸引力的产品。跨界融合是近年来设计界非常流行的一种手法,它指的是将不同领域、不同风格的设计元素进行组合,以产生新的创意和效果。在非遗技艺与红色文化的文创设计中,可以借鉴这种手法,将传统工艺如剪纸、刺绣、陶艺等与现代设计元素如数字艺术、动漫形象等相结合,创造出既传统又现代、既具有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产品。例如,可以设计一款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剪纸艺术装饰品,通过现代数字技术进行图案设计和色彩搭配,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非遗技艺和红色文化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说。设计师可以通过故事化设计手法,将这些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说融入到产品中,使其不仅具有装饰和使用的功能,还具有一定的教育和传播价值。例如,可以设计一款以革命历史人物为主题的茶具套装,通过精美的陶瓷工艺和生动的造型设计,讲述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和事迹。随着科技的发展,互动体验设计成为提升产品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在非遗技艺与红色文化的文创设计中,可以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让用户在体验产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非遗技艺和红色文化的魅力。例如,可以开发一款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VR游戏或AR应用,让用户通过游戏或应用了解革命历史、学习非遗技艺。在文创设计中,不仅要注重产品的美观和实用性,还要关注其可持续性。将非遗技艺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的产品,可以通过使用环保材料、推广循环利用等方式,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例如,可以设计一款以传统工艺制作的环保背包或旅行袋,既展示了非遗技艺的精湛工艺,又符合现代人对环保的需求。

2.3 可持续发展策略

在推动非遗技艺与红色文化融合于文创设计的进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核心目标之一。这一策略旨在确保文化资源的长期保护、传承与创新,同时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以下是几个关键策略:

在高校和社区设立非遗技艺与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通过工作坊、讲座、展览等形式,普及相关知识,培养年轻一代的兴趣与技能。

师徒制复兴:鼓励和支持经验丰富的老艺人收徒授艺,将技艺以个人经历、故事的形式传授给下一代,保持技艺的活态传承。

创新融合设计

跨界合作:鼓励设计师、艺术家与非遗传承人、红色文化研究学者跨界合作,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红色文化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既有文化底蕴又符合当代审美趋势的产品。

市场细分:精准定位目标消费群体,针对不同年龄层、兴趣偏好的消费者开发多样化产品,如面向年轻人的时尚文创、面向家庭的亲子教育产品等。

品牌故事营销:挖掘并讲述非遗技艺背后的故事和红色文化的历史意义,通过情感共鸣提升品牌形象,构建具有独特魅力的品牌故事,增强消费者忠诚度。

三、 结论

非遗技艺与红色文化的结合在文创设计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与价值。通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创新设计手法及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不仅能够有效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还能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未来,应继续探索更多元化的融合路径,让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在创新实践中绽放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高迪 .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留学生教育中的应用 策略 [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4,40(04):128-132.

[2] 李苏苏 . 非遗融入来华留学生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的策 略研究 [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23(01):44-47.

[3] 陈浊 , 吴寒天 , 吴雪萍 . 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知识职能与 文化使命― 以留学生“非遗”传承教育项目为例 [J]. 教育与职 业 ,2024,(06):19-25.

[4] 李红 , 张华 . 高职院校留学生非遗文化体验教学模式研究 [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43(04),44-4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4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资助项目“‘绮梦琉璃’——掐丝珐琅玻璃艺术的现代表达与‘非遗活化’实践”(项目编号:S202451721048X);“红韵记忆,智慧传承——保定古建筑元素在红色文创设计中的应用”(项目编号:X20245172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