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作者

于洋

白城市洮北区财政局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取得的成效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里的一项关键举措,自从实施之后收获了不少成效,对财政管理朝着科学化、规范化以及透明化方向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在资金管理范畴,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达成了财政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借助构建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把所有财政性资金都归入该体系来运作,切实规避了资金分散存放以及多头管理所引发的弊端,提升了政府对财政资金的调控能力,保证资金可依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调配,提升了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从资金支付的申请开始,历经审核再到拨付,每个环节都处在严格监督之中,达成了对财政资金流向的实时跟踪以及动态监控[1]。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作为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所取得的一项关键成果,在规范财政资金管理以及提升资金使用透明度等方面呈现出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财政改革的持续推进,该制度在运行进程中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对其功能的充分发挥形成了制约。深入探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对于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预算编制精准度不足,影响资金分配合理性

一些预算单位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一是因为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认知不足;二是对实际工作所需情况的调研不够全面深入,对相关情况的预测也不够准确,致使预算和实际支出之间出现了较为十分突出的偏差,这种偏差使得资金分配难以精确地与实际需求相互匹配,最终对资金的使用效果产生了一定影响[2]。

(二)支付流程繁琐,降低资金使用效率

国库集中支付囊括多个环节以及多个部门,从预算单位提交用款计划、支付申请、一直到最终资金到达账户,这期间需要历经层层的审核以及流转过程,手续相对复杂,在某些紧急状况下,有可能会因为流程所耗费的时间过长,对资金的及时到位产生影响,使得资金使用效率有所降低。

(三)监督机制不完善,存在资金安全风险

尽管现有监督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资金安全,但仍存在监督盲区和薄弱环节,如对一些隐蔽的违规操作难以有效察觉,监督手段和技术也有待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以确保资金安全万无一失[3]。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完善对策

(一)优化预算编制体系,提升预算科学性与精准度

预算编制作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源头环节,其科学性和精准度直接影响着后续资金支付与使用的合理性。当前,各预算单位预算编制不够细化、随意性大、时间仓促,导致预算与实际需求脱节。因此,需从多方面优化预算编制体系。

放弃传统的增量预算法,积极推广零基预算法,零基预算不考量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以及费用数额,而是将所有的预算支出设定为零作为起始点,一切依据实际需要与可能性出发,逐一审议预算支出是否必要、合理,在综合平衡的状况下编制各项预算。这种方法可避开历史数据的干扰,让预算编制更加契合实际业务需求,比如某市政府部门运用零基预算法编制办公设备采购预算时,依据各部门实际工作需求以及人员配置情形,重新评估所需设备的种类和数量,避免了以往因沿用历史数据而致使的设备闲置或者不足问题,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另外各预算单位应提前规划预算编制工作,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充分预测下一年度重大项目、刚性支出、一般性支出等,按照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项目,结合轻重缓急顺序安排,使预算更符合部门实际,充分征求各业务部门的意见与建议,保证预算项目全面且准确地反映单位的实际需求。

(二)简化支付流程,提高资金支付效率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运行过程中,繁琐的支付流程成为一大突出问题,它加重了用款单位的工作负担,还使得资金使用效率有所降低,国库集中支付是预算一体化系统的核心业务模块,从预算下达、到经费拨付、逐级审核、再到支付款项等一系列操作,都是依托这个系统内部完成的。可从完善系统这一方面,对支付流程实施简化以及优化。

技术研发部门对预算一体化系统需要开展一些功能升级以及流程再造工作,财政部门要联合技术团队,深入剖析现有支付流程里的痛点与堵点,在系统中恰当设置快捷操作模块,开辟快速支付路径,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以及重复信息录入,达成一键申请、快速审核支付。还要明确系统内各环节的职责与操作时限,依靠刚性约束保障流程高效运转,鉴于系统操作有专业性和复杂性,要强化对用款单位以及财政部门工作人员的系统培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系统操作培训课程以及答疑活动,保证相关人员熟悉并掌握新系统的操作流程和功能特点,防止因操作不熟练致使支付延误。另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优化系统性能,达成用款单位、财政部门以及银行之间在系统内的信息实时共享与交互,使支付申请、审核、批复和资金支付等环节无缝对接,缩短支付周期,比如某省凭借升级国库集中支付相关系统模块,达成了支付业务的“一站式”高效办理,支付时间大幅缩短,资金使用效率明显提升。

(三)强化监督机制,保障资金安全

完善的监督机制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当前,监督机制存在内部监督力度不够、外部监督渠道不畅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力度,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

关于内部监督这一方面,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建立与管理,使执行资金的整个过程处于有效的监督管理之下,对财政资金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与控制,有效地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清晰界定监督职责与监督程序,加强对预算编制、执行以及支付等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控以及定期检查。

关于外部监督层面,要积极拓展社会公众以及审计机关等外部监督主体的参与途径。在信息公开方面, 格遵循相关规定,在部门预算批复后,及时做好预算公开工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审计机关应进一步加大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审计监督力度,定期开展专项审计与绩效审计,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并持续跟踪整改落实情况,确保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范、高效运行。

结束语: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完善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工程。通过优化预算编制体系、简化支付流程、强化监督机制等对策的实施,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未来,还需持续关注制度运行情况,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高小辉.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 J 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及优化 [J]. 纳税, 2025, 19

(18): 121-123.

[2]胡莉莎,刘钰. 专项资金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管理研究 [J]. 市场周刊, 2025, 38 (1

8): 102-105.

[3]向兰.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背景下的财政资金管理研究 [J]. 商讯, 2025, (12): 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