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中班主任课堂教学策略
马永良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中学 661100
摘要:高中是学生的重要学习时期,高中生逐渐开始接触社会,思考自己的社会角色并对事物产生独到见解,人生观、价值观也在逐步完善。在立德树人背景下,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领者,将德育融入班级管理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中班主任课堂教学策略,旨在优化班级管理工作模式,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立德树人;教学策略
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深入贯彻落实德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有组织有纪律地参与各类班级事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有效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的高中班级管理实践中,德育的贯彻实施尚显不足,并且存在很多问题。对此,需要班主任明确自身的职责,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改进和完善班级管理工作,并巧妙地将德育融入其中,为学生提供科学全面的教育指导。
一、做好带头表率,以身作则
高中班主任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将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产生直接影响。班主任可以通过平时的言谈举止展现自身高尚品德。班主任可以在课堂、班会或日常交流中,应用和谐友善的语言,如请、谢谢、麻烦等,展现出尊重他人、谦虚谨慎、诚实守信等美德。班主任要注意自身言行举止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做到言行一致,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同时,班主任要主动遵守校园规定,如准时到校、穿着整洁、保持校园环境整洁等,用实际行动践行校规。并引导学生遵守规章制度,通过自身表率影响学生,让学生懂得规则的重要性和遵守规则的必要性。此外,当学生之间出现纠纷时,班主任要冷静客观地处理,坚持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班主任可以通过调解、协商或讨论等方式,寻找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坚守公正原则,让学生看到公平公正的处理结果,提高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与尊重,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育。
二、密切沟通,细致观察
班主任要经常和同学们交流。在推进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高中班主任要时刻与学生进行紧密的交流,不能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工作计划和工作内容上,要随时对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情况有所了解。当学生的个人心理健康以及道德品质发生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加以矫正,对其进行持续改进,并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以确保其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班主任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细致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行为表现、情绪状态等方面。班主任可以留意学生是否遵守规章制度、尊重师长、团结同学,是否有不良习惯或行为,以及是否表现出情绪问题等。通过持续观察,班主任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为开展德育教育提供依据。基于细致观察结果,班主任可以选择进行个别谈话和心理辅导,与学生深入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和成长困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通过深入交流,班主任可以建立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使学生配合教师工作,主动参与德育学习。在立德树人思想的指引下,班主任要与学生紧密接触,通过各种途径与学生交流,掌握学生的真实心理状态,将学生可能发生的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让学生永远都能保持健康的心态,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三、创设环境,凸显价值
高中班集体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环境,能够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在集体环境中,学生会受到同伴的言行影响,学会尊重和合作,形成一种共同价值观和道德规范。通过创设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集体环境,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集体中,学生需要与他人相互配合、协调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因此,高中班主任应该积极创造集体气氛,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使他们深刻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相互促进关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班主任应强调对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进而逐渐使学生发现自身与社会、自身与国家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班主任应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开始,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
舒适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格外重要,清新的空气、干净的卫生可以让学生心情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班主任可以通过借助“卫生小能手”主题评选,督促学生要保持干净卫生的班级环境,让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为教室的整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要注意并强化对学生纪律性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在不同情况下,比如学生大会、班会,教导学生纪律与规则的重要性。一个重要的集体,需要班级里每一名同学的共同努力,而且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学生应该培养自己不自私、为他人着想的品质,能够维护班级纪律。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要重视对学生群体的责任感,使他们明白,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也要顾及其他同学的意见,要为保护集体尊严做出自己的贡献。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时刻提醒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对推动整个集体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德育教育
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班主任应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德育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学的道德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道德准则。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实践和反思,从而更好地将道德观念内化为行为准则。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挑战,通过实际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格。学生的课余生活是多元化的,既有丰富的体育运动,又有以阅读为主要内容的阅读课等。活动是学生进行实践体验和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德育教育所倡导的道德准则、人生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加深学生对正确价值观的理解。所以,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高中班主任应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德育全面贯彻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首先,班主任应充分了解德育现状,以此为依据对德育模式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其次,应深刻研究德育的价值和重要性,进而树立先进的班级管理观念;再次,应明确德育的原则,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明确的指导方向;最后,应根据实际学情,设计科学合理的教育指导方法,提高德育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林军.高中德育分层教育的实施路径探析[J].亚太教育,2021(21):83-84.
[2]孙军良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思考[J].吉林教育,2019(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