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拷贝支配的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的单一性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
卢松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212000
摘要:在如今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达到了前所未见的高峰。与此同时,信息的单一性和重复性问题随之显现出来,尤其是高校学生群体中特别明显。本论文旨在探讨在“拷贝支配”的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的单一性对高校学生的影响,依据线下问卷调查以及线上信息搜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拷贝支配、信息传播、高校学生、信息同质化、信息茧房效应
引言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以及获取的方式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迅速。然而,这种便捷性也为我们带来了信息内容的单一化问题。高校学生作为信息的主要接收者和传播者,并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模式、价值观念和学习方式。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信息传播单一性对高校学生的影响。通过信息传播的现状特点、表现形式以及引发的问题,深度分析信息传播单一性如何产生影响,最后帮助我们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及建议。这不仅有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也为高校教育改革和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1信息传播的现状与特点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尤其是高校学生,其重要性难以估量。根据调差问卷数据统计,超过90%的高校学生每天通过移动设备访问互联网,其中社交平台如QQ、微信、微博以及相关媒体app占据了他们大部分时间。这些平台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实时信息资源,还通过分享和互动功能,加速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1]
除了社交媒体,搜索引擎和新闻推送网站也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输入关键词,就可以立即获得近期的相关资讯以及衍生物,极大地提高了信息获取的速率。然而,这也隐藏着信息传播单一性的问题,大量的信息传播渠道往往只提供特定类型的内容[2],如娱乐新闻或热点新闻,只追求流量,忽视多样化。
2信息传播单一性的具体表现形式
2.1社交媒体的主导地位
社交媒体平台如QQ、微信、抖音等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获取的主要渠道。这些平台会主动推送那些流量高的文章和短视频,或者是那些热点新闻的解说,反之内容小众却有创新意义的那些只能购买所谓的“推流”、“抖加”,亦或是凭运气爆火得到关注,推送给越来越多的人,否则只能埋没在互联网的“长河”里,期盼着未来哪一天被重新发现。
2.2算法推荐机制的使用
信息传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算法推荐机制的广泛使用。各大社交媒体和短视频app都采用复杂的算法,根据用户的历史行为,兴趣爱好甚至是用户个人身份信息,推送个性化内容。这种方式虽然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但失去了不同见解的机会。
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兴起更是让这一现象愈演愈烈。通过分析用户的网络行为和社交信息,平台能准确地预测他们的兴趣喜好,从而推送更有针对的广告和内容。这种高度个性化针对性的信息推送模式,无疑是商业发展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却也是信息传播的多样性的“牢笼”,禁锢着高校学生的认知模式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2.3信息茧房效应
“信息茧房”是指用户在信息获取过程中,只选择与自己已有观点相符的内容,从而形成一个封闭的信息环境。[3]这种效应对于高校学生这个群体是有致命性的。由于长期接触同质化的信息,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容易被固化,缺乏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2.4信息同质化问题
信息同质化是指信息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的高度相似性。在社交媒体和自媒体平台上,热门话题和热门视频往往代表着超高的流量,这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创作者是一个难以拒绝的诱惑,导致了创作者的创作积极性降低,作为接收者的高校学生,重复接触到相同或相似来源的信息,影响了对世界的全面认知。
3信息传播单一性引发的问题
3.1信息传播单一性对认知模式的影响
信息传播的单一性对高校学生认知模式的影响是广度和深度的。毋庸置疑,多元化信息的缺少使得高校学生在思维上呈现出一定的单向性。当面对些许复杂的问题时,他们可能更出于本能地偏向于简单化、公式化的思维方式,这不仅在学业上表现出创新能力的匮乏,也可能导致在生活中的事物过于片面,思维固化。
其次,“信息茧房”效应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明显的“知识偏食”现象。[4]由于算法推荐的局限性,他们可能专注于某一专业的知识,而忽略其他学科的信息,使得他们知识面不全面,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认知灵活度,接触新生事物较为困难。
3.2信息传播单一性对价值观的影响
信息传播单一性对价值观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高校学生接触到有限且相似的信息,慢慢地接受并内化那些与自己已有观点相符的信息,逐渐形成一种单向度的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容易缺乏包容性和多样性,使得他们对待社会事物,更偏向于一种偏激极端的心态,影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主义道德层面相悖。
3.3信息传播单一性对学习方式的影响
学习方式的个性化也受到了信息传播单一性的影响,学生在线上搜寻学习资料和视频,平台会以浏览量、点赞量、收藏情况推荐学生最受欢迎的信息,但这不代表着是最适合学生的,限制了学生的学术视野。[5]同时单一的信息传播会影响学术创新能力。
3.4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削弱
信息传播的单一性削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长期接触同质化信息,会使他们的思维产生依赖和惰性,导致缺失了独立思考和批判的积极性。他们会将信息中的观点同化成自己的观点,却没有自己的思考衡量,没有了正常的是非观,出现了明显“人云亦云”的现象。
3.5信息误判风险增加
同质化的信息是学生信息误判的一大因素。大量相同或相似的信息涌向学生,会让他们潜意识中认为事情的真实就是这样的,同时,他们懒于对事情判断思考,容易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例如“谣言”之类的。
4结论与建议
4.1加强信息素养教育
高校应提高信息素养教育的水平,训练学生对信息的筛选和判断的能力。可以开设信息素养相关的培训课程,加强辨别信息真伪和价值的能力。
4.2鼓励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渠道
高校应鼓励学生通过多种信息媒体平台获取信息,同时可以创立学校自己的论坛发布实时新闻并提供学生评论,形成多元化信息传播评论的体系。[6]
4.3重视算法推荐系统的使用和管理
高校应教育学生减少对算法推荐内容的依赖,鼓励并引入多样化的推荐算法机制,打破“信息茧房”的束缚。
参考文献
[1]倪培昆,朱建明,高玉昕,等.在线社交网络中点阻塞策略下虚假信息关注度最小化研究[J/OL].计算机学报,1-14[2024-09-1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826.tp.20240913.0913.002.html.
[2]赵静宜.信息哲学视域下的智能传播研究——一种理论补足框架的提出及其演进规律探析[J].编辑之友,2024,(09):77-85.DOI: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4.9.010.
[3]廖佚.智能时代“信息茧房”与大学生“三观”的学理研究[J].辽宁丝绸,2024,(03):83+51.
[4]韩艾瑾,高徽.智能时代“信息茧房”效应检视与破茧策略[J].统计与咨询,2024,(04):2-7.DOI:10.19456/j.cnki.tjyzx.2024.04.001.
[5]刘美玲,李管林.打通应急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N].益阳日报,2024-08-29(001). DOI:10.38276/n.cnki.nyyrb.2024.001320.
[6]赵静宜.信息学视域下媒介传播的演进及智能传播的未来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20. DOI:10.27379/d.cnki.gwhdu.2020.00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