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补强施工技术分析
张悦洋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601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建筑施工会涉及多个工作环节,容易受到外界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建筑工程出现一定的质量问题。因此,需要施工人员采取优化措施,采取加固补强施工技术,开展建筑工程的安全加固工作,让建筑结构更加稳定、牢固,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补强措施
引言: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会存在较多的外在因素,如果没有有效控制建筑施工质量,稍有不慎,就可能埋下安全隐患,出现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或安全事故,引发严重的问题。因此,需要在建筑施工中,对建筑框架结构进行分析,提高结构柱强度的等级,并采取加固补强施工技术,切实的提高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实现预期的建筑效果。
1.工程概况
某项目工程占地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包含三栋建筑物,地上为六层,首层层高为五米,建筑高度为27米,总建筑面积约36000平方米。在建筑施工时,采用了桩基础框架异形柱结构,在首层施工时也采用了强度等级为C30的框架梁板,建筑施工质量要求较高。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利用回弹仪等装置检测建筑工程的梁板施工质量,推断强度值,但强度值未达到建筑施工标准。为保障建筑施工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对建筑工程的柱段进行加固补强处理,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建筑工程加固补强方案内容分析
2.1建筑工程柱顶松散混凝土夹层原因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会出现柱顶出现松散混凝土夹层的现象,因此施工人员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具体分析,明确柱顶出现松散混凝土夹层的具体原因,并明确混凝土缝隙,明确夹层的距离。如果夹层缝隙过高,远超过建筑工程的规范要求,就需要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浇筑梁板,避免柱顶出现过多的积水残留。在浇筑过程中,也要对混凝土拌合料进行分析,明确混合料的性能,防止出现混凝土离隙现象。在材料搅拌时,也要进行材料性能验证,让部分水泥浆能够和骨料快速分离,并随带积水流出,从而防止混凝土拌合料出现水灰比过大或水泥用量不足的现象,直接造成筑顶出现了松散的混凝土,影响了后续的施工环节。此外,施工人员也要重点关注建筑材料的性能,防止混凝土材料质量不达标,出现混凝土离散,影响建筑施工进度。
2.2选择补强加固方案
在开展补强加固工程时,需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具体问题以及建筑施工现场的施工环境、气候条件进行对比分析,明确现有的框架结构,并在现有建筑框架结构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补强加固方案。施工人员可以采用将现有的框架柱顶混凝土夹层进行补强加固处理,也可以采用置换混凝土或粘接钢板等加固方法[1],进行对比论证,征得建筑单位和监理人员同意后,对该柱段混凝土质量缺陷进行修补,提高框架结构筑梁的承载能力,避免在后续使用时出现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其次,在开展加固工程时,要保障梁板模板的支撑体系,能够达到规范的建筑工程施工要求,避免补强加固工程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后出现了拆除的现象。在补强加固时,也需要及时调整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对混凝土松散夹层分次凿除,并浇筑符合建筑工程质量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防止在后续出现更为严重的质量问题。
3.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补强施工技术类型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建筑结构是重要的建筑施工项目,引起了社会群众的广泛关注。建筑结构设计包括加固补强技术,加固补强技术的施工质量,将会直接影响整个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进度,也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积极采取优化措施,明确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和应用措施,进一步的保障建筑工程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3.1增大截面加固技术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增大截面法能够采用同种建筑材料,增大原有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结构承载能力。当建筑工程在施工时,梁柱构件的抗力不足时,就可以采用增大截面的加固方法,该方法施工技术成熟,施工质量较好,可靠性较强,能够提高柱的稳定性,具有十分明显的应用优势。在采用该方法时,首先要考虑建筑工程整体的框架结构,不能够为增加局部的承载能力而加大框架结构,否则可能会造成整体结构出现局部薄弱的现象,引发了严重的安全事故。同时,在采用该方法时,也要控制外界变量对该方法造成的影响,需要明确构件质量和构件高度变化,明确建筑框架结构的固有频率,在使用该技术时,不能够对原有的建筑结构,造成二次破坏。在现场施工时,施工人员也要明确构件的截面增大、外观以及截面增大造成的连锁反应,并在现场积极开展养护施工,避免增大截面面积,对房屋建筑原有的房屋或桥梁净空造成一定的影响,影响了建筑施工进度。
3.2预应力加固技术
预应力加固技术能够改变原有建筑结构的应力分布,降低结构原有的应力水平,从而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预应力加固方法,能够采用外加预应力钢拉杆或撑杆,对结构进行补充加固[2],适用于大跨度的结构加固工程中。该方法能够有效消除或减缓,加杆后的应力滞后现象,并且也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稳定性,改善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具有十分明显的应用优势。但采用该方法时,可能会增加预应力的工序和设备,会增加建筑工程的经济投入,需要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进行具体分析。
3.3增设支点加固技术
增设支点加固法,就是通过增设支撑点的方式,减少结构的计算跨度,从而减少建筑结构的内力,提高建筑工程承载能力的加固方法。增设支点加固技术,会对建筑工程的使用空间造成一定影响,适用于梁、板、网架等水平方面的加固工程中,能够有效调整建筑结构的支撑力,调整预应力,防止出现结构失衡问题,具有明显的使用优势。增设支点法,可以分为弹性支点和刚性支点等多种情况,能够根据不同的建筑工程和建筑支点,进行考虑分析,明确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变化幅度,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4化学灌浆补强加固技术
在具体施工时,也可以采用化学灌浆补强加固技术,提高建筑框架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施工队伍可以采用压力设备,将化学灌浆制成浆液,将其灌注在混凝土结构裂缝中,让其在混凝土结构裂缝中迅速扩散、胶凝或固化[3],从而实现加固补强的目标。化学灌浆材料,通常会采用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强度较高,粘结性较强,稳定性能好,在使用时能够在不改变建筑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能的基础上,提高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及时渗透到建筑结构的裂缝中,修补混凝土裂缝,恢复结构的整体性,是一项应用较为广泛的加固技术,能够应用在混凝土梁、板、柱等构件,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
结论: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在施工时会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干扰,造成建筑框架结构出现一定的质量问题,导致建筑施工队伍出现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正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不仅要注重建筑施工技术,同时也要优化建筑结构的性能,积极发挥建筑结构施工加固补强技术的优势,根据建筑施工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固补强施工方法,从而进一步保障建筑施工工程的稳定性,实现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效果,满足社会群众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邢锐,王妍.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补强施工技术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4,(16):170-172.
[2]徐承鹏.某高层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置换加固施工工艺研究[J].建筑科技,2024,8(08):75-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