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型电力、电气设备的安全控制措施对电力建设的重要性

作者

黄文意

湛江中汇电力咨询有限公司 广东省湛江市524000

摘要:电力、电气设备是电力建设的基础物质条件之一,而其安全控制措施则是决定能否顺利进行电力建设,尤以新型电力、电气设备为重。在现行的行业标准、国家规范中,针对这部分的电力、电气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运输、检查、安装施工、验收和监理等相关的细则和规定都尚有待更完善的空间。如今,本文就创新电气技术生产的新型电力、电气设备,其安全控制措施对电力建设的重要性浅谈一下。

关键词; 电力设备;安全控制措施;作用;重要影响

前言:新型电力、电气设备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其行业分类、行业规范要熟悉,并与传统的行业标准区分开来,才能针对性制定安全控制措施,对电力建设的影响和作用才能预估得更加全面。

1 新型电力、电气设备

当今世界是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第四次工业革命加速了传统的电力行业转型使得传统的电力、电气设备面临着更新换代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电力、电气设备已经适应不了诸多应用场景,必须加快生产研发技术的创新速度,才能让电力行业在这场革命以智能化、信息化为核心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才能满足在“双碳”背景下,我国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时代建设电力系统的要求。

1.1 行业分类

新型电力电气装备产业主要包括高效清洁能源装备、先进主辅设备、新型储能装备等。高效清洁能源装备是绿色能源技术的载体‌,其特点是清洁能源转换为电力,无污染物排放,生产利用率高。主要包括以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为驱动力的发电设备及其配套的控制、处理系统等。

先进主辅设备包括发电和输配电设备,其应用的新型技术主要涵盖了新材料及新器件研发、人工智能技术、智能感知与监测技术、新能源预测与接入技术等。主要包括智能控制系统、新型输配电及大容量电力设备。

1.2 现行行业标准和规范

新型电力、电气设备的行业规范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安全技术规范、设备性能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等。如GB/T 17626.11-2023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11部分:对每相输入电流小于或等于16 A设备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GB/T 43460.1-2023《电磁兼容 风险分析方法 第1部分:电缆屏蔽》、《电力并网运行管理定》、《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办法》、《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1年本)》等。

2 新型电力电气设备的安全控制措施

安全控制措施的实施是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减少事故风险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包括组织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两种。

2.1 组织管理措施涉及管理措施、组织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

2.1.1管理措施

人员资质和机构设置需要具有针对性和特殊性。智能建筑弱电高级工程师证书,电气智能工程师、新能源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LEED(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认证等。不同等级、不同专业的培训时长和教师资格有具体要求。机构设置则重点强调专业对口,将熟悉新型电力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等工程步骤、施工工艺的人员安排在对应岗位,促进人员岗位匹配度、员工能力素质双提升。

2.1.2 组织措施

传统的电力电气设备在电力系统发挥作用时,传统的安全控制组织措施还是有效的,但由于其具有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等特性,需要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打造新的系统环境。

依据分区平衡规律确立分而治之原则,将困难化整为零,分散压力和责任,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依据问题具体情况各个击破,就地解决;限制影响范围,最大限度减小安全事故引起的损失;降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复杂度,提高其自身的可靠性。

2.2 技术措施

2.2.1智能化技术应用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电力建设智能化转型趋势明显,电网正逐步演变为源、荷、储、人等多重因素随机,时空不确定的新型网络,构建以“数据驱动”+“机理驱动”为主导的电力人工智能融合理论与应用范式显得尤为必要。南方电网公司于广州发布的 《数字电网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白皮书》中提到,数字电网将成为承载新型电力系统的最佳形态。南方电网依托强大的“电力+算力”,通过海量信息数据分析和高性能计算技术,透过数据关系发现电网运行规律和潜在风险,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使电网具备超强感知能力、智慧决策能力和快速执行能力。

3 新型电力电气设备在电力建设中起到的作用

如今,全球能源正在加速转型,我国也积极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旨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这已定向为我国未来长期的重要战略方向。新型电力电气设备更是在电力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型电力电气设备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由于充电设施建设投资与布局不足、配电网扩容与改造滞后、充电设施与配电网智能化融合不足等原因,导致充电服务便捷性与广泛性受限,影响了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体验。这与国家的"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战略相悖。

3.1 新型电力电气设备推动多元能源优化组合,强化电力系统统筹协同规划

新能源设备虽处于发展起始阶段,但已经与现有的传统煤电能源相辅相成,政策激励和技术研发支持强化了煤电与新能源、新能源与调节电源、本地电与外来电的优化组合。对各新能源实行可开放容量发布机制,科学统筹规划各区域新能源可开放容量,以及设立相应的检测预警机制,可使电力系统大幅提升调度能力、提高运行效率。

3.2 新型电力电气设备的技术研发推广加快标准化改造进程

需求决定供给,新的生产生活模式促使着电力电气设备不断创新技术,因此源网荷储双向互动技术、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长周期储能技术、虚拟电厂技术等关键技术应运而生。使得电力电气设备设计标准化、预制工厂化、建设模块化、施工建设化程度更高,更深。而物联网、AI智能等技术能有效优化充电负荷分配策略,打造新电力行业生态。

3.3 新型电力电气设备影响资源调节,重组电力市场

智能电网技术的推广应用,如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高级计量基础设施(AMI)、以及电力储能解决方案,能有效调节资源,实现供需两侧的动态平衡。新型电力电气设备冲击了传统的集中式电力市场模式,促使其向更加市场化、分散化的交易模式转变,并且加快完善新技术应用和市场创新的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优化电力资源在全国乃至跨境范围内的配置,提升整体电力系统的利用效率和稳定性。推广智能电表和家庭能源管理系统,促使终端用户能够根据市场价格信号调整用电行为,成为主动的能源消费者和生产者(如屋顶光伏+储能用户)。

结论:

在本文关于新型电力与电气设备的安全控制措施对电力建设重要性的探讨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安全控制措施的革新是推动电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智能化、自动化的深度融合,以及对网络安全的高度重视,新型电力系统不仅显著提升了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效率,也促进了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增强了电网面对未来挑战的韧性。尤为重要的是,这些安全控制措施的实施,为分布式能源的集成、微电网的普及以及用户侧的深度参与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标志着电力建设正从单一的产能扩张转向质量与效益并重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它们不仅是技术上的飞跃,更是理念与模式的深刻变革,引领着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创新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新型电力装备产业分析

2024-06-13 11:43 发布于:广东省

https://www.sohu.com/a/785595696_121709768

2.变电站智能巡检与传统巡检大PK

作者:北极星输配电网

https://m.bjx.com.cn/mnews/20161110/7880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