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张乃玥
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
摘要:为了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深入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英语教师需要在英语课堂中有效渗透家风家训教育,深度挖掘英语教材中蕴含的家风家训素材,科学合理的设计英语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有效实现小学英语德育功能。为此,本文主要针对家风家训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策略进行了简单分析,希望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家风家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渗透策略
引言:良好的家风家训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成长。为了让良好的家风家训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英语教师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家风家训教育的渗透。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将家风家训教育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为学生营造浓郁的家风家训教育氛围,为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取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1]。下面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教学活动为例对家风家训的渗透策略进行了简单分析。
一、通过课堂导入渗透家风家训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导入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对顺利引入教学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要想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家风家训,需要英语教师加强重视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以及互动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以更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并将家风家训的概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
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入故事。故事不仅要与教学主题相关,而且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共鸣,促使学生更快地学习和接受新知识。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教学活动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围绕单元主题引入一个通俗易懂、简单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比如教师为学生讲述了一个学生帮助父母打扫房间、洗碗等一系列做家务的小故事。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生动形象的语言、表情和动作向学生讲述故事,让学生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中身临其境的感受故事前后的发展变化,体会这位学生帮助父母干家务的快乐和成就感。在讲述完故事之后,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What did this child do for his parents? How did he feel after helping his parents? Do you have similar experiences with him?”学生在思考回答以上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帮助父母顺利引出,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Whether the child's behavior of helping their parents in the story reflects a good family atmosphere”并向学生简单的介绍什么是家风,什么是家训,让学生对家风家训的概念建立初步的认知。
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通过视频的展示引导学生进行直观感受,增强学生对家风家训的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对帮助家长的重要性以及帮助家长带来的正面影响进行直观感受。比如教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浇花、整理书桌、做饭、打扫卫生等积极参与家务劳动的视频。在观看完视频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简短的讨论会,鼓励学生对视频中的行为是否符合好孩子的形象进行积极主动的交流和互动。同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What in the video reminds you of your experience at home? 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qualities of the children in the video?”在以上问题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归主题,让学生明白帮助家人不仅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当去做的事情,而且是我们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家庭良好家风家训的重要体现。
通过以上方式进行课堂导入,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家风家训教育的渗透,为接下来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课中教学渗透家风家训顺利呈现新知
课中教学主要是向学生呈现相关的新知,这也是课堂教学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新知呈现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将相关的新概念、新理论清晰简单的介绍给学生,另一方面还需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科学灵活的设计教学活动,方便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和吸收。为了将家风家训教育渗透的课中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对课中教学的优化和创新,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同时,充分的意识到良好家风家训的重要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2]。
以“Helping our parents”教学活动为例,在课中教学环节为了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高效学习,实现家风家训的有效渗透。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本单元中涉及到的相关新词汇,比如parents、 clean、 cook、wash、housework、chores等,并通过相关例子的引入或者以视频、图片的形式将这些词汇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使用场景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熟悉的父母做家务或者孩子做家务的画面,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同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What do you usually do to help your parents at home? 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benefits of helping your parents?”在思考和回答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所学习的词汇开展造句训练,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帮助父母做家务的一些经历,让学生明白帮助父母具体含义以及帮助父母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详细的介绍帮助父母的几个方式,比如帮助父母照顾弟弟妹妹爷爷奶奶,或者帮助父母干一些日常的家务等。并联系生活实际列举一些学生身边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思考“How to help your parents when faced with different situations?”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鼓励学生扮演家庭中不同的角色开展模拟对话,让学生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体验不同的家庭角色,促使学生对帮助父母这一行为背后的价值进行深入全面的理解和认知,激发学生孝顺父母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责任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发扬帮助父母的精神,实现家风家训的有效渗透。
以上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的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进行掌握和了解,而且深化了学生对家庭责任感的认知,实现了家风家训教育的有效渗透,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通过巩固练习渗透家风家训加深学生印象
巩固练习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加强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而且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它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想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家风家训的理解和认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需要加强重视开展巩固练习活动。教师可以教学主题为中心,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对巩固练习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确保巩固练习活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有效落实家风家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道德品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以“Helping our parents”教学活动为例,在课中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如下巩固练习活动。
活动一: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教师可以围绕单元教学主题为学生创建学生比较熟悉的日常情景,比如帮助父母整理房间的情景、洗碗的情景、做饭的情景等。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角色扮演活动,鼓励每个小组的成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比如有的学生扮演家长、有的学生扮演孩子。同时学生还需要利用自己所学习的英语单词和英语句型对角色扮演过程中的对话内容进行自行创作,在此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一些常用的表达,方便学生进行参考。最后,鼓励每个小组上台进行表演,对实际生活中的对话场景进行真实模拟,在小组表演的过程中其他小组需要进行认真观看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活动二:开展图片配文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网络渠道搜集孩子帮助父母的相关图片,并对其进行筛选、整合和制作。比如教师为学生展示了一张孩子帮助妈妈整理衣柜的场景图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张图片,并利用自己在本堂课学到的新词汇和新短语为图片配上适当的英文描述。最后,教师挑选出优秀的作品展示在班级内,鼓励学生进行学习和欣赏。
活动三:开展创意写作活动。教师可以围绕本单元的教学主题为学生设计一个开放性的题目,要求学生完成创意写作任务。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写一篇“Your experience of helping your parents with the housework.”在创意写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文章结构,比如在文章开头需要顺利引入话题,在文章的中间需要对具体的事件进行准确描述,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在文章结尾需要对相关的观点进行总结。在创意写作任务完成之后,教师鼓励学生相互之间交换作品,并立足于文章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文章语法使用的正确性进行相互批改和评价。
活动四:开展英语角讨论活动。英语教师可以以“帮助父母”为主题,为学生设置多元化的子话题,组织学生开展英语角讨论活动。比如以“Why it is important to help your parents”为子话题开展讨论或者以“How can we encourage more people to help their parents”为子话题开展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子话题进行深入探讨,相互之间交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最后由小组代表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其他小组的成员可以进行提问,也可以提出相关的补充意见。
以上多元化巩固练习活动的开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着手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反复接触、理解和应用,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激发,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对“帮助父母”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理解和认知,有效地实现了家风家训教育的深度渗透,实现了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
四、通过课后总结渗透家风家训深化教学效果
在多元化巩固练习活动开展之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在总结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对单元主题的意义以及家风家训形成更为深刻的认知,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深化小学英语教学效果[4]。
以Helping our parents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围绕本单元的教学主题设计了如下课后总结提升方案。
方案一:教师要求每一位学生对自己整个课程期间的表现进行回顾,比如自己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自己完成课堂作业的表现、自己在家中帮助父母的实践表现等。同时回忆最难忘的帮助父母的经历,对自己帮助父母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以及如何克服挑战进行分析,并对自己帮助父母过程中学习到的新技能以及新知识进行反思,探讨自己帮助父母过程中获得的幸福感、成就感等相关的情感体验,思考自己在未来如何能够更好的帮助父母,如何在家庭中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和价值,如何树立良好的家风家训等,最终以个人反思日记的形式将以上过程记录下来。
方案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班级分享会,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反思日记,相互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感想。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比如“How to balance study with housework”“The sense of family responsibility means to our growth”等,然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方案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作感恩墙。要求学生自主准备相关的画笔以及彩色便签纸等工具,鼓励学生采用画画的方式或者写作的方式,将自己要感谢父母的一件事情呈现在便签纸上,并将自己制作的便签纸贴在教室的感恩墙上。教师可以邀请全体学生对制定的感恩墙进行参观,感受感恩墙上充满爱意的作品,以及作品中所传递的温暖和力量。
方案四:教师也可以定期邀请家长开展家校联合会议,发展家校合力关注孩子的成长变化。并鼓励家长在家里与孩子一起开展亲子主题活动,比如家长可与孩子一起做家务,或者家长与孩子一起共同阅读有关于家庭责任感的故事和书籍。家长可以将孩子在活动中的实践瞬间记录下来,并与其他家长进行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心得,实现优良家风的有效传承。
通过以上总结提升措施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帮助父母”的主题意义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而且有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同时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感恩精神,为良好家风家训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家风家训是实现小学英语德育功能的重要措施之一。英语教师需要立足于当前的教学现状,围绕教学主题积极探索家风家训渗透的策略和方法,采用多元的方法和路径将家风家训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丰富英语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良好家风家训的有效传承,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切实提升小学英语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杨品利.谈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与家风家训的融合[J].安徽教育科研,2022,(05):60-61.
[2]何石连.如何让客家家风家训转变成小学英语班风学风[J].赤子,2019,(31):259.
[3]王清波.由家风谈班风、学风建设[J].高考,2016,(18):52.
[4]张渝.家风家训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校园英语,2016,(1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