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在小班美术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王馨悦
唐山市曹妃甸区第四小学幼儿园,河北 唐山 063299
摘要:趣味性与艺术性的碰撞,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从而助力美术教学的高效推进,达成在美育培育的同时,实现全面化素养培育、内在精神培养以及认知思维训练的综合化教学目标。本文就趣味性在小班美术课程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学者带来一定参考。
关键词:趣味性;小班美术;素养;
“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它可以是通过线条、色彩的组合、想象,创作而来的绘画作品;可以是通过纸张折叠、裁剪、彩绘,创作的剪刻艺术;可以是通过捏揉、碾压、拉扯、塑形,创作而出的泥塑艺术,以及其他各色各样,借助不同工具、不同技艺,去赋予作品以思想、情感的创作,皆是美术艺术的一种形式,亦是语言的另一种表达。
一、在幼儿教育中融入美术教育的重要价值
幼儿教育是帮助孩童在懵懂时期建立认知秩序、培养习惯意识、培育品质思想、强化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时期。但与此同时,这一时期也是幼儿强化天赋培养、增强思维构建的关键阶段。幼儿时期,孩童们对世界的认知尚不清晰,他们通过观察、聆听、感触与模仿来进行实践的探索,借助周围人给予的反馈不断增强对自我、环境、事物、行为、言语及观念对错的判断。因此这一阶段,外在的引导、反馈对孩童的成长发育尤为重要。而美术教育,可以帮助孩童以更丰富的视角了解世界、了解自我,同时也可以帮助孩童更好地强化对思维想象、创作创新的理解与把握,促使幼儿借助美术的学习、思考与创作,更好地与世界、与思想、与内在自我建立紧密的链接,从而进一步加强对幼儿思想素养的培育、认知意识的培养,以此在丰富幼儿精神世界的同时,用艺术之美点亮童年生活的另一片天地。借助美术教育,带领幼儿开启审美艺术的视觉盛宴,丰富幼儿精神世界、强化幼儿内核能量。
二、美术教育开展的有效思路
(一)明确教育的主体--自主性的培育
首先,在开展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须明确关键的教学要点,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推进应在基于培养幼儿自主性与自主意识的基础上开展。因此,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设计上,教师须关注不仅是如何引导幼儿培养审美能力,更为关键的在于,如何正确且高效地引导幼儿开展对“审美”与“创新”的自主性探索。因此,需思考采取怎样的教学模式、设计怎样的教学内容,才能快速且精准的激发幼儿对美术探索的兴趣与热情。
(二)深化教学的主旨--美育助力德育
而后,在开展教学引导的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到美术探索的节奏性及方向性的把控,在教学中明确教学的核心主旨在于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增强幼儿对认知、思想、观念、价值理念以及是非对错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如何用浅显而清晰的教学引导,帮助幼儿在美术学习与探究中实现强化,以美育促进德育发展,成为教师在思考趣味化美术教学革新设计的关键思路[1]。
(三)顺应成长的特性--基于需求开展教学
教学的顺利推进,需要凭借的不单单是教师的引导与鼓励,更为关键的是幼儿们真实的情绪反馈。这一阶段的孩童由于认知能力不足、思维发展尚未得到强化,他们暂时还不足以借助理性去考量行为的对错,仅能依靠自身的感官体验与情绪感受做出判断与行动。因此在自我意识较强的幼儿阶段,教师想要顺利的开展教学活动,便要学会依托于孩童成长阶段中的特性与需求进行思考设计,把幼儿该阶段的需求、喜好与特性融入到教学引导的设计中,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对教学活动的兴趣,从而感受趣味教学的丰富与精彩。
三、趣味性教学思想渗透小班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
趣味性教学开展的核心在于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强化幼儿的创新思维、增强幼儿的实践意识、加强幼儿的秩序思维,从而帮助幼儿在“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路指导下,更好地建立对世界、文化、艺术、情感、思维与创新的认知,进而加强幼儿的综合素养培育,实现天赋的最大化激发[2]。
(一)以游戏思路,引导幼儿开展绘画探索
孩童大多具备探索未知、崇尚挑战的天性,这一时期的他们会因为对恐惧的不了解、对错误的不畏惧而勇于尝试一切未知的、具有挑战性的事物。如此游戏便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最喜欢的模式,游戏所具备的输赢属性可以很好地满足孩童们对挑战的欲望,而游戏过程中的配合、协调与沟通,也可很大程度上锻炼孩童的沟通能力、应急能力、思考能力以及社交协调能力,引导孩童在合作玩耍中明确对情绪的把控、对情感的体验以及对社交技能的锻炼[3]。那么把游戏设计思维渗透到美术教学中,不仅能够高效提升幼儿在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想象思维等层面的培养,更能促使幼儿在学习探索中增强对情绪、情感、思想、性格、品质、观念及修养等内在素养的培育。例如,以“春”为主题,带领幼儿们在绘画接龙的游戏中培养审美创作能力。课堂开始的阶段,教师们可以先引导孩童们了解四季的变幻,“春天有着冒出尖尖绿头的小草,夏天有着红、黄、紫、绿、蓝……各色相见的繁花,秋天有着金黄的落叶、灰冷的街道,冬天有着纯净的白雪、粉白的梅花等等,每个季节都有着不同的样貌,小朋友们你们记忆中的春天有着哪些深刻的印象呢?今天,我们一起玩个游戏,用画笔创作属于我们班级伙伴们的春景图,大家通过传递创作的方式一同完成绘画接龙的游戏好不好,看看最后我们的作品能不能取得班级比赛中的最优奖项。那么,接下来你们可以让老师来进行画作的第一笔创作吗?”而后,教师可在画纸上留下第一的图案,如一棵冒出绿头的小草,而后在一旁帮助孩童们维持绘画接龙的秩序并提供及时的帮助与引导,如画纸的衔接、适当给予小朋友一些绘画的建议等等。在游戏的欢快氛围中,既能帮助小朋友们在绘画创作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提升审美与创新能力,又能在游戏的秩序与社交属性中强化孩童对情绪变化与自我意识的认知能力,从而培养良好的表达力、应变力与社交力。
(二)以探险主题,带领幼儿开展泥塑创作
可以采取泥塑创作法,带领幼儿们在泥彩的揉捏、按压、拓印、拉扯与塑形中,帮助幼儿通过触觉感知的激发调动兴趣的引导与培育,从而带领幼儿借助泥塑活动开展知识、文化、思想、情感、德育以及创新能力的多方位培养。例如,教师在设计美术趣味教学中,可以借用触觉感应的激发,强化对幼儿素养、认知、意识、思想的培育,帮助幼儿通过趣味性的泥塑实践活动来感知学习的乐趣、品味文化艺术的魅力。如借助彩泥,教师可以快速调动幼儿们动手实践的兴趣,对泥土揉捏的喜爱是该阶段孩童所独有,他们享受在泥土揉捏中的触觉感受、醉心于捏扯按压后形成独特泥塑形状的创意满足。因此采用泥塑链接美育培育,不失为一个高效的教学思路。
四、总结
趣味性的美术教学设计对孩童的成长而言,不仅能够实现将教学依托幼儿成长阶段的天性与需求展现,满足教学深入成长的基本需求,更能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学习认知与探索意识,促使快乐教学能够更好助力于孩童终生学习意识的培育、敢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达成借美育培育实现助力孩童全面素养培育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黄晓敏. 如何提升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的趣味性[J]. 黑河教育,2021(11):41-42.
[2]王淑梅. 美术活动中小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J]. 甘肃教育,2022(7):107-110.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资助课题“幼儿园不同年龄段适宜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 ”阶段性成果(编号:210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