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视角下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策略
黄勇红
茂名市人民医院 广东茂名
摘 要:本文探讨了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视角下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策略。本文剖析了医院资产管理存在不规范、运营效率低下、风险防控意识薄弱、员工积极性欠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明确管理职责、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维护管理以及加强固定资产风险管理等优化策略。这些措施旨在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效能,优化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医院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研究为公立医院的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启示,有助于推动医院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关键词:公立医院 财务精细化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 优化策略
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通过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手段,对医院财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细致、深入的管理,对医院各类资源进行科学统筹分配,优化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医院运营效益,从而推动医院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固定资产在实际运营中是开展医疗服务的物质基础,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公立医院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固定资产管理是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视角下,如何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资产利用率,本文将从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角度出发,以广东某地级市综合性三甲医院为例,基于医院资产管理不规范、运营效率较低、风险意识不强、员工积极性不高等情况,探讨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策略,这些措施旨在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效能,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为公立医院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建立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确定资产责任归属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部门和科室之间常常存在责任推诿现象,科室管理者往往过于重视采购而忽略管理工作。由于管理者与实际使用者之间存在距离,资产管理工作容易出现漏洞。为了改善管理职责不明,规范和加强资产管理,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医院成立了资产管理委员会及资产监督小组,明确各部门、科室在资产管理中的职责,并将责任明确到个人,形成了高效协同的管理网络。修订了一系列的制度、流程,包括: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验收制度、资产报废制度、资产申购流程、调拨流程等,做到有法可依,照章办事。
在这一管理模式下,采购部门负责接收购置计划和实施招标、采购等程序;总务科、设备科负责资产验收、管理、培训等;财务科负责总账管理和监督;各科室负责人是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人,要管好、用好资产,确定账物相符。资产管理监督小组负责督促资产管理部门规范管理、处置资产,资产的计价、折旧计提是否合理,资产的账实是否一致等。
通过明确管理职责、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效能,避免责任推诿现象,确保资产管理工作的严谨性和透明度,从而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加强固定资产培训和意识教育
目前很多医院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并未能认识到管理医院各项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不足。因此,要加强员工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提升规范管理固定资产的方法,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医院通过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培训计划,包括资产管理政策、流程、规定等内容,并设计相应的培训课程,确保培训内容系统全面;定期组织固定资产管理培训活动,包括集中培训、现场观摩等形式,提高员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理解和掌握;针对性培训内容,根据不同岗位和职责的需要,设计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包括固定资产采购、使用、维护、处置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同时注重实践教学的结合,通过实际操作、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员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满足不同员工的学习需求,提高培训效果。
通过以上具体措施,医院可以加强固定资产培训和意识教育,全面提升员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确保医院资产安全和经济运行的稳定。
三、采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是公立医院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关键举措。由于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难以做到电子化登记、管理和查询,容易存在资产丢失或遗漏等问题,增加了管理难度。同时存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不完善的、不准确、不对称等问题,例如,部分固定资产缺乏统一的编码,规格和型号等重要信息欠缺详细记录,无法精准核算和统计,增加工作的复杂性和出错率;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使用人员不明确,难以追根溯源,厘清责任;部分资产变动记录不全面,没有及时更新,难以真实反映资产的使用情况。
为解决上述难题,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性,优化资源配置,医院财务部门在HRP系统基础上增加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明确分类和统一编码,建立其位置和使用情况信息,从而搭建其相应的数据库,建立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台账,以便于精准查询,更加清晰地了解固定资产具体的数目、使用情况等关键信息,真实地反映医院的实际资产情况。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资产的盘点效率,优化盘点流程,采用电子化盘点方式,运用二维码、条形码等先进技术,实现信息化、精准化盘点。此外,为了优化资产报废流程,利用医院OA系统办公流程,增加线上报废申请模式,实施电子审批替代传统人工签名方式,从而提高资产报废的管理效率。
通过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解决资产管理问题,提升管理效率和准确性,确保资产安全有效利用,进一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加强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维护管理
在资产使用和维护过程中,缺乏资产保管意识和错误使用方式可能导致部分资产提前损坏和寿命缩短,进而影响医院的设备管理和服务质量。因此,财务部门作为固定资产的监督部门,督促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建立固定资产使用规范,加强对资产的使用监督,以防止资源浪费和滥用,确保资产的正常使用和保值增值。
针对资产使用规范要求,在日常工作中要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和更新,各科室需要进行日常检查和保养工作,确保医疗设备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每天下班或交班前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清洁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提高设备效率和安全性。
另外,设备维修人员需要定期巡检和保养医疗设备,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提高修理质量并缩短修理时间。预防性巡检和保养工作可以减少设备故障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对重点科室和大型设备进行巡查和检查,可以确保设备良好状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其次,设备厂家定期巡检和保养也是必不可少的。保修期内设备由厂家售后工程师定期上门巡检,及时处理设备问题,保证设备正常运转。设备管理部门积极协调厂家或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针对那些技术挑战大、备件获取困难的设备进行专业的维修服务,并实施定期的设备巡查与保养计划。通过这些日常工作的措施,能够有效追踪设备的维护历史与现状,从而确保所有设备均能保持最佳运行状态,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维护管理水平,确保医疗服务的顺利进行。
通过加强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维护管理,公立医院能够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延长设备寿命、提高效率,确保医疗服务的顺利进行。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提升医院整体运营效率和质量。
五、加强固定资产风险管理
在医疗器械设备的采购过程中,加强固定资产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医院在设备购置方面,存在“重采购、轻使用”等问题,导致资产闲置等情况的出现。医院在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还面临的挑战包括评估和论证的不足,以及对项目长期效益和潜在风险的考量不足。这可能导致医院在资产采购时目标不明确,投资规模不当,或者资金投入与实际需求不相符,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影响医院的运营效率和财务稳定,构成对医院持续发展的威胁。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医院需加强对固定资产采购的监督,确保医院设备采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医疗器械设备的采购过程中,采购部门需严格遵循规定的流程和要求,加强对固定资产配置的论证,以确保设备的采购符合医院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规划。
在采购表格中,科室需详细列出所需医疗器械设备的相关信息,包括名称、数量、预算价格、性能、参数、配置等。此外,还需提供推荐的同档次产品供选择,包括生产厂家、品牌、规格、型号以及相应的预算价格,以便进行全面评估和比较。
科室在采购过程中必须清晰阐明申购设备在医院内的作用,包括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具体作用。这有助于评估设备的实际需求程度,避免购置不必要的设备或与医院实际需求不符的设备。
此外,科室还需明确设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包括预计设备的年使用量、收费标准、收费编码、年收益等信息。这些数据对于评估设备的投资回报和对医院经济效益的贡献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加强固定资产风险管理是确保医院设备采购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步骤。通过严格遵循规定的流程和要求,科室能更好地评估设备的实际需求,减少潜在风险,提高资产管理效率,推动医院持续发展并提升服务质量。
六、结语
在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视角下,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策略对于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明确管理职责、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维护管理以及加强固定资产风险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优化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医院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实施,公立医院可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精细化和高效化,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公立医院的管理实践提供有益启示,推动医院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陈海涛,2024,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路径探析,《现代营销上旬刊》,第10期,第130-132页。
李颖、曹萌,2024,内部控制视角下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研究,《财政税收》,第9期,第45-47页。
陈国光,2019,医院资产管理的优化策略探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第1期,第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