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交通运输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作者

潘云

云南省玉溪工业财贸学校653100

摘要:本文探讨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交通运输课程中的应用。分析了线上资源构建知识宝库、线下互动深化理解以及两者混合协同提升教学质量的具体策略和实践效果,旨在为交通运输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交通运输课程;教学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变革。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融合了传统线下教学的优势和线上教学的灵活性,为交通运输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交通运输课程对于培养专业交通人才至关重要,传统教学方式在信息传递和互动性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而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学质量。

一、线上资源:搭建交通运输知识宝库

利用在线教学平台整合交通运输课程内容,打造全面系统的知识宝库。将课件、教学视频等资料有序分类,方便学生浏览学习。其中,课件详细阐述课程重点,教学视频深入浅出讲解复杂概念。建立完善的在线测试系统,依据课程知识点生成多种类型题目,即时反馈结果,助力学生自查知识掌握情况。教师借此掌握学生学习水平,优化教学策略。设置拓展学习资源链接,涵盖行业网站、论坛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其获取和分析信息能力,为深入理解交通运输知识构建更广阔的信息通道。这些线上资源相互配合,为学生学习筑牢根基。

在交通运输课程的线上资源建设中,以“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知识点为例。某线上课程平台提供了北京、上海、东京等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与线网规划资料。其中,详细展示了北京地铁从早期规划到如今庞大网络的建设过程,包括规划背景、人口分布与流动因素、城市功能区布局对线路走向的影响等内容。同时,对比东京复杂而高效的轨道交通线网,分析其如何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大运量运输和多线路换乘。学生通过这些案例,能深刻理解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二、线下互动:深化交通运输课程理解

线下互动对于深化交通运输课程理解有着重要意义。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开展头脑风暴式讨论,围绕交通运输热点话题,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对城市出行的影响等,激发学生思维碰撞,使其深入理解课程知识与现实应用的联系。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交通管理部门与运输企业间的协调沟通,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在交通运输中的职责。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在实验室进行交通模型搭建,或在实地观察交通设施,这种亲身体验能将抽象理论具象化。教师在这些互动过程中引导、答疑,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时,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头脑风暴讨论。一组学生扮演交通管理部门,一组扮演运输企业。管理部门提出限号、优化信号灯等方案,运输企业则从运营成本和效率角度提出意见,双方激烈讨论。实践操作中,学生在实验室搭建交通流模型,模拟不同治理措施下的路况。还有学生实地观察拥堵路口,统计车流量、分析车道设置。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各角色职责和治理措施的实际影响,对课程理解进一步深化。

三、混合协同:提升交通运输教学质量

混合协同在提升交通运输教学质量方面效果显著。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科学衔接是关键,线上资源作为预习和拓展的有力工具,为线下深入学习奠定基础,线下教学则进一步强化重点和难点,二者相辅相成。多元化评价体系综合考量线上学习数据和线下表现,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同时,持续改进教学模式至关重要,依据学生反馈和教学数据调整教学比重和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这种混合协同的方式,打破传统教学局限,充分发挥线上线下优势,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方位提升交通运输课程的教学质量。

在“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课程中,充分体现了混合协同提升教学质量的优势。教师先在线上平台发布课程资料,包括某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现状分析报告、规划的理论模型等。学生预习后,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头脑风暴,讨论规划方案的制定,模拟规划团队与政府部门、市民沟通协调的角色扮演活动。之后,教师又布置线上作业,要求学生利用线上交通模拟软件,依据所学对该城市部分区域交通规划进行模拟,并在线上小组内分享交流。线上资源为线下教学铺垫,线下互动深化理解,线上作业巩固拓展,学生对交通规划中多因素考量、方案可行性评估等内容理解更深入,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四、结论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交通运输课程中的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搭建线上知识宝库、深化线下互动以及实现混合协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和学生需求,为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培养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也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论概念、对象及学科性质[J].电化教育研究,2019,30(05):35-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