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刘雨晴
阜阳师范大学
摘要:近年来,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发展性与预防性相结合,“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充分挖掘学生心理潜能,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重视心理问题的及时疏导,加强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严重心理危机个案的发生。”[1]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生常常面临着来自学业、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压力 [2],辅导员应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和措施帮助学生进行疏导和缓解。本文将从实际工作中一位抑郁倾向学生心理问题的处理为例,分析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处理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辅导员 抑郁倾向
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明确为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初步排查和疏导,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培育学生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 因此,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后,辅导员应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做出应对,帮助学生稳定情绪,解决问题。
一、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及表现:
小Y是我班上一位性格内向的大一女生。在新生心理普查中,该学生被查出有中等自杀倾向。我便开始对该生进行持续关注,上半学期学生情况一直比较稳定。今年四月初,小Y突然哭着来到我办公室,反映因为下雨了淋湿了头发,心情很烦躁,没有什么别的原因情绪便突然崩溃了,止也止不住。和家长反应情况后,我给小Z批了几天假,让她回去修养调整,并隐晦地建议家长寻求专业帮助,家长表示学生本人对此有抵触情绪。五一假期放假前,小Z再次崩溃大哭着给我打电话,表示自己现在情绪非常激动,控制不住自己,她也感觉越来越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安慰后,我当即与父母取得联系,告知家长最好来学校接回学生,并关注假期期间孩子情绪变化。学生两次异常的心理状态变化给我敲响了警钟。
二、定性分析:
此案例是典型因宿舍矛盾使心理问题学生心理矛盾激化的案例,属于心理危机干预的范畴。“危机是当事人的一个认知或体验,即某一事件或者生活境遇认知或体验为远远超出自己当下资源及应对机制的无法忍受的困难。” 宿舍矛盾只是导火索,不能简单地帮助学生解决表面的宿舍矛盾,还要持续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根据情况进行危机干预,寻求学生家庭支持,进行专业诊断。
三、问题关键点:
该案例解决的关键点是在稳定学生情绪的基础上找到抑郁情绪的来源,帮助学生舒缓情绪,减少轻生等极端想法;同时规劝学生在进行专业诊断的前提下了解学生目前状态,在此基础上寻求他方力量的支持,做出科学地判断,帮助学生解决她目前的实际问题,避免极端事件发生。
四、解决思路和实施办法:
(一)了解学生思想,挖掘问题痛点。
在谈心谈话过程中,学生渐渐对我产生信任,我也从学生口中得知了一些情况:学生初中时有过被孤立的经历,再加上当时父母较忙,和父母沟通不多,初高中人生重要阶段时亲近的爷爷奶奶相继去世等原因,造就了学生敏感内向的性格。五一前学生情绪起伏的原因是和寝室成员产生误会,在微信上发生了口角导致情绪爆发。现在也不知如何与舍友相处。我询问学生是否有极端想法,学生回答:“以前觉得这样傻,但是最近在崩溃的时候真的有了自杀想法。”
(二)联合多方力量,全面心里帮扶。
在了解了该生的具体情况后,我与家长进行了多次沟通,让他们多多关心小Z,鼓励小Z,增加同小Z之间的沟通交流,打破学生心中的阴霾,在家校共同的努力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并明确向家长表示小Z的情况应该去专业机构进行诊断。
其次,我在班级联系了班长及几位班干部,让他们主动和小Z进行接触,在班级集体活动中多照顾小Z,让她在集体中能够接交到新朋友,逐渐打开心扉,减少抑郁情绪。
同时,我也为小Z预约了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小Z向我反映心理老师教给她很多对抗负面情绪的方法,对她调节情绪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在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家长和学生都对去专业医院寻求帮助有抵触情绪。对此,我先以学生为突破口,通过“心理问题不是精神疾病”“精神咨询就像身体体检”“其实老师也有过类似经历”等鼓励学生放下抵触情绪,并承诺老师会和家长一起陪同,同时在和家长的沟通中多次陈述利害关系。在一番努力之下,小Z及父母终于同意一同赴医院进行专业检查。
(三)积极解决问题,持续关注状态。
在经过专业诊断后,医生确诊学生存在抑郁倾向并为学生开了专业药物服用。根据医生遗嘱和建议,结合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确认学生不适合在寝室内居住。因此,我首先解决了学生之间的误会和矛盾,让涉事同学进行道歉,接着按照程序为学生办理了外宿手续。在外宿办理过程中,我保持一周与学生至少联系2-3次的频率,不时在QQ上关心学生,询问学生心情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学生的情绪平静了许多,也主动参加了学院的外语配音大赛并获得了个人最佳配音奖。在给学生发消息祝贺时,学生回复到“:现在我们是朋友了!”这使我倍感欣慰。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心理问题的发生会对学校及家庭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解决心理困难学生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对于这类学生的关爱应当用在平时,重在点滴。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很多阻碍。如:学生不配合、家长不重视、偶发性居多、不可预见性、不可控制性等。在解决的过程当中,首先要让学生对辅导员产生信任,有了信任基础辅导员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也一定要寻求外部力量特别是专业力量的支持,并和家长及时沟通,转变家长轻视、不配合的态度,不能因讳疾忌医而贻误病情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参考文献:
1.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18-07-0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3020/201807/t20180713_342992.html.
2.韩立伟.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01):71~73,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