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作者

毛莹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年龄段,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一直以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备受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青少年若出现心理问题未能及时处理,可能影响长远发展。那么,哪些原因可能导致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呢?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学业压力

学业压力大是导致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当今社会,学习成绩常常被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准。因此,学校、家长对青少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时间背负着沉重的学业负担,缺少休息时间、娱乐时间,容易导致青少年出现压力大、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1)学习压力大。青少年正处于学习成长期,学业繁重,心理压力大,容易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失眠、记忆力下降、神经衰弱、思维迟缓等症状。

(2)厌学。学习活动中厌学的情况比较突出,不管学习成绩好还是成绩差的学生,或多或少出现过厌学情绪,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问题。

(3)考试焦虑。尤其遇到比较重要的考试时,精神压力大,出现心理焦虑。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和谐、稳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若家庭中存在暴力行为或者缺乏沟通、父母离异等情况,易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导致出现心理问题。有研究指出,相比父母一方死亡,父母不和睦给青少年带来的心理伤害更大,家庭不和让其看到人际关系的恶劣性。父母不和睦给青少年的心理影响表现在多方面,青少年可能产生被抛弃感、愤怒感,也可能变得抑郁、敌对,产生破坏性,对学校作业、社会活动失去兴趣,甚至认为是父母给自己带来了痛苦,憎恨父母。

——社交压力

社交压力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一定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与同龄人间的社交。青少年正处于自我认同和自尊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非常看重同伴对自己的看法。若在同龄人中没有得到认可和被接纳,容易出现孤独、自卑等负性心理。同时,现代社会的虚拟社交无形之中也增加了青少年的社交压力,比如网络欺凌、沉迷社交媒体等问题。

(2)与老师间的社交。主要问题在于老师不理解学生、不信任学生,导致学生产生对抗心理,或者老师的认知偏差给学生带来压抑情绪,甚至是攻击行为。青少年时期,老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是公正的代表,更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若老师缺乏理解、缺乏耐心,缺乏同理心,缺乏积极态度给予青少年指导和帮助,反而指责,可能让青少年感到失望、失落,甚至造成心理创伤。

——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身体变化。青少年时期,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变化逐渐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影响。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可能让青少年情绪波动,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怒、情绪低落。身体形象的变化也会让青少年感到焦虑,甚至产生自卑感,心理问题发生风险高。

(2)青春期闭锁心理。青春期的闭锁心理主要表现在同一个体同时存在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与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这是青春期心理的普遍现象。闭锁心理问题主要指消极状态下的心理。青少年如果受消极情绪控制,拒绝与外界交流,需要重点关注。

(3)青春期早恋。青少年特别是高中生,正处于发育阶段,这一时期关键的矛盾在于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幼稚。受到认知能力、个性发展的限制,尤其是教育引导不当、不及时的情况下,青少年的性心理发展呈现出相对幼稚的特征,可能出现自认为非常认真的恋爱,这需要引起老师和家长的关注,给予正确引导。

——环境压力

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与环境压力有一定关系。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竞争压力大,社会变革、更新迭代快,社会、经济和就业等各方面都会给青少年带来压力,这些压力甚至让青少年失去方向,导致出现心理问题。

——生活中的挫折

青少年所面临的挫折来源于多方面,主要来源于学习、家庭、人际关系方面,如学习成绩不理想、父母离婚、遭同龄人排挤等。面对挫折,青少年主要采取两种方式应对,即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若挫折的消极应对方式成为习惯、稳固化,便很难改变,导致其今后面对挫折均采取消极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