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索
顾屹峰
苏州工业园区星浦小学
摘要:本文探讨了“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新思路与实践策略。通过优化作业设计,旨在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高作业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提出分层设计、趣味性和实践性结合、以及多元化评价等策略,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引言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升教学质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小学数学作业作为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其设计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围绕“双减”政策背景,从三个主要论点出发,详细探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与措施,并通过具体案例加以说明。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价值意义
在“双减”政策下,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具有多重价值意义。首先,它有助于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兴趣爱好的探索。其次,高质量的作业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作业完成效率,进而提升教学效果。最后,通过多元化的作业设计,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宗旨,体现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整体设计课内外的学习活动,把课外作业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少而精”的高质量作业取代简单、机械、重复性的大量作业,达到“减负增效”目的。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
在“双减”政策下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针对性原则,作业设计需符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验的要求,指向数学本质的理解及在具体情境中的合理应用,体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十大核心素养,并设计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作业。作业设计应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水平,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适量性原则,作业量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过多过重的作业负担。三是多样性原则,作业形式应丰富多样,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相结合,严格控制书面作业的量,符合各年级书面作业的时间要求。适当布置与学习内容密切联系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四是趣味性原则,作业内容应富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
1.分层设计,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作业是“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重要策略。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应设计一些基础性的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激发他们的挑战欲望;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性和探究性的作业,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基础题如分数的基本读写练习,中等难度题如分数大小的比较和应用题,拓展题如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
分层作业设计是“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重要策略之一。由于学生在数学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知识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作业设计应充分考虑这些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作业内容。以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分层作业。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设计基础层作业,如填空、简单计算等,帮助他们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与基本计算方法;针对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设计提高层作业,如运用分数乘法解决稍复杂的数学问题,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发展层作业,如设计一些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鼓励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数学素养。
2.创新形式,激发兴趣
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单一,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影响作业效果。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加愿意完成作业,“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注重创新形式,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还应注重趣味性和实践性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可以通过设置游戏化的作业形式、结合生活实际的情境题目等方式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同时,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究也是提高作业吸引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设计新颖有趣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作业,提高作业质量。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认识”时,可以设计一些手工制作作业,如让学生用纸片剪出各种图形并观察其特点;或者设计一些实践性强的作业如测量房间的长度和宽度并计算面积等。
又如在学习《因数与倍数》内容后,教师可以设计“猜电话号码,联系老师”的作业形式。教师将自己的电话号码编成一个竞猜题,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猜测电话号码。这种形式新颖有趣,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家的电话号码也编成一个竞猜题让同学猜,将课内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3.联系生活,实践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实践性作业。通过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如在学习《角的认识》之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用牙签、小棒等材料制作角的模型,通过动手操作来体验角的特征;在学习《图形的拼组》之后,可以让学生回家后用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图案并画在纸上返校后与同学交流;在学习《克与千克》之后,可以让学生掂一掂不同的实物估一估、称一称感受1克和1千克的质量等。这些实践性作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教师需要遵循针对性、适量性、多样性和趣味性等原则来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同时还需要注重分层设计作业、趣味性和实践性结合以及实施多元化评价等策略来提高作业质量和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正霞.例谈“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新课程研究, 2024 (23):120-122.
[2]刘筠雯.“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求知导刊,2023(32):8-10.
[3]王思懿.浅析“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路径[J].理科爱好者,2023(05):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