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艺术设计类《风景写生》课程标准与岗位职业技能对接研究

作者

刘宝 李娜

烟台南山学院 烟台 265700

摘  要:本文以艺术设计类专业风景写生课程现存问题为切入点,从教学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教学内容三个维度阐述,风景写生课程现存的问题;进而分专业,以环境艺术设计、动画和视觉传达设计三个设计类专业为例,提出与岗位职业技能相匹配的课程标准。

关键词:艺术设计;风景写生;课程标准;职业技能

2019年8月,人社部印发《关于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在深化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改革的同时,建立并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由用人单位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技能人才评价迎来新的方向。2020年7月人社部印发《关于做好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退出目录有关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20〕80号)、2020年11月人社部印发《关于支持企业大力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20〕104号)、2021年11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1年版)》,等等。这一系列文件的发布,体现了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建立和推行的循序渐进,2022年3月人社部印发《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标志着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进入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阶段。因此高校教育教学标准对接职业技能迫在眉睫。[]

一、艺术设计类专业风景写生课程现状

(一)教学设计忽略“以学生为中心”

风景写生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一门重要的社会实践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体验和探索,能够主动认识美、发现美,并且将这种发现和认识转化为自己理解的艺术表现符号应用到专业设计中。然而,部分高校存在对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特点、建设发展形势认识不到位的情况,课程设计忽视当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缺乏对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和研究,导致与岗位职业技能相剥离的状态。部分专业院校忽视市场的形势变化和实际需求,依照陈旧的办学理念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活动。以往教师演示、学生学习的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单纯地模仿,缺少自主思考的过程,没有突出风景写生外出实践“探索、发现、创新”的核心要求。

(二)专业教学与课程体系匹配度不高

一方面,当前部分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风景写生作为一门实践课程,一般选择写生基地或园林景区作为写生地点,利用一到两周的时间让学生完成学习。因为其教学定位和目的在整体教学中不够明确,部分教师通常只把它作为绘画基础课程的实践补充,没有将其作为一门独立的设计基础课对待。由于缺乏明确的实践目的,部分学生不懂外出写生与专业学习的关系,导致风景写生常常被一些学生误解。另一方面,以往的风景写生教学更加适用于一些纯艺术专业,如国画、油画、版画专业等。而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而言,教师需要探索风景写生教学的新模式,将这门社会实践课程转化为专业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使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将风景写生课程中培养的造型能力与专业设计能力紧密结合。

(三)教学内容忽视了专业创作能力的培养

以往的美术教学强调对物体色彩、形态、构图等方面的表现,映射到艺术设计类专业,表现为课程教学中对空间构造、透视关系、色彩诠释和创造思维的关注。但部分教师在评画、讲画的过程中只是按照以往的美术教学思想强调色彩、形态、构图几个方面的表现,甚至会要求学生利用现成的作品半临半创,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如在进行古建筑写生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古建筑的结构、形态、装饰纹样都可以作为空间设计的元素加以应用,而非让学生盲目素描式的描摹绘画。

二、设计类专业风景写生课程具体要求

基于风景写生课程实现课程标准和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对接,是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通过两者的有效对接,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职业素养,使毕业生能较快地适应相关工作岗位,缩短企业培训的时间。而如何实现两者的有效对接,就需要我们深层次地挖掘课程教学的各个过程,以及实际生产岗位的每个阶段要求,并考虑区域经济的变化、依据职业岗位的需求,不断探索,不断完善课程标准。以此为方向,这样才能实现课程改革的活力与生机。

首先,调研不同设计类专业岗位职业技能;其次,根据设计类专业岗位职业技能的差异,制定不同的课程标准;最后,根据学生和专业教师反馈调整课程标准,完成课程标准与岗位职业技能的衔接,将课程标准用于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根据岗位职业技能调整课程标准,完成课程标准与岗位职业技能的衔接,将课程标准用于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不同设计类专业课程标准的差异性,在表现内容、表现技法和结课作业要求上的差异性。风景写生课程主要体现在表现内容、表现技法和结课作业要求上的差异性,通过差异性来对接岗位职业技能。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风景写生课程具体要求

表现内容:室内陈设、植物景观、公园、广场、喷泉、山石等;表现技法:运用透视规律来表现物体的结构,搭建空间框架,注重画面物体的比例关系。侧重构图的形式美法则,弱化素描表现中的三大面五大调的运用,可根据效果需要利用简洁的线条组织进行画面的表现;具体要求:根据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方向,风景写生课程侧重环境设计中的室内外环境效果图的表现或者景观方向效果图的表现,无论是表现技法,表现形式都要为后续环境设计专业手绘效果图课程做准备,突出快速表现的要求。

(二)动画艺术专业风景写生课程具体要求

表现内容:宗教人物、建筑场景、植物花卉、水泊飞云、高山巨石等,人物作为点缀即可;表现技法:侧重构图的形式美法则,利用物体表面结构线,表现体积和明暗;具体要求:根据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向,风景写生课程侧重动画中的插画表现,无论是表现技法,表现形式都要为后续动画专业插画课程做准备。

(三)视觉传达专业风景写生课程具体要求

写生目的:通过写生采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锻炼学生对观察到的实物可以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呈现在具体的平面设计上。表现内容:在景区进行自然的风景、历史建筑为设计题材,进行设计写生表现。提炼景区的各类壁画等表现题材,进行设计插画的形式绘制,具体要求:写生自然的风景、历史建筑作为创作素材应用在插画设计、装饰绘画设计、广告设计等平面课程中。在自然风景中提炼传统文化元素、历史文化元素等用设计造型艺术描绘出来,今后运用到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VI设计课程中。

以往的风景写生课程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学生出现被动接受的情况较多,面对复杂的自然景物不知道如何取舍,出现用摄影代替写生的情况,最后各个不同专业的作品形式出现素描式速写的情况较多,因此根据岗位职业技能,动画中的插画表现,无论是表现技法,表现形式都要为后续动画专业场景设计、插画设计、衍生品制作、动画短片制作课程做准备。

三、 设计类专业风景写生课程对接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意义

根据风景写生的课程设计和培养目标,笔者认为教学目的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对自然景物的快速呈现,训练设计类专业基本功;二是通过采集地方文化,能够探究民族建筑及其风格,把地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三是强化主观意识,将景物转化为设计语言,训练设计思维;四是能够归纳自然形态,创造基于自然感受的新形态,提高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学应围绕培养目标、学生特点、课程设计等要素,专门召开课程教学研讨会,明确写生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形式,为学生后面的设计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

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一种新型岗位职业技能要求,让“产”和“教”在资源、信息等方面的充分融合,最大化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共同培养复合型人才。结合自身特点,以提升经济产业优化为立足点,以产品转化为主要载体,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根本目标是培养能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相符合的人才。

(二)制定合适的实施路径

建立合作领导小组,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调查专业需求,组织专业研究,制定或调整实施教学计划,与企业进行充分沟通,了解企业所需,建立学校、企业、学生等多方都能接受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合适的实施路径。加大创新类课堂体系的研发,找到教学内容与产品输出的契合点。风景写生根据学生写生作品,结合市场需求,制作出一批体现旅游目的地特色和意义的文创产品。这类产品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使该旅游景点的独特文化体现出来。

(三)增强岗位职业技能的针对性

课程标准和内容要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迅速进行修改、充实和更新,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完善专业内容。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实践性。

结语

把握风景写生课程对设计类专业的重要性,推导出课程教学应该明确的目的和目标。结合设计类专业的特点和岗位职业技能开展教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一手抓设计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言传,一手抓专业实践能力的身教,从而培养在相关设计领域开展专业设计研究的应用型人才。尤其是独立院校的设计专业,需要根据这一培养目标设置课程标准,达到教学目的。在高校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应用转型的历史时期,设计类专业风景写生课程作为将绘画基础与设计思维融会贯通的一门实践课程,得到了专业院校的重视。积极推进设计类专业风景写生实践教学改革,已成为满足专业市场需求、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高校深刻挖掘和提炼课程设计对专业教学的意义与价值,明确教学定位和教学目的,厘清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利用现代美学系统和设计理念定义风景写生课程,设立满足设计类专业市场需求的现代教学目标,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形成高校环境设计专业风景写生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绘画写生向设计写生的转化。

参考文献

[1] 中国就业技术指导中心. 动画绘制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M]. 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 姚庆文,丁辉. 高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11.

[3] 邓晓姣. 交互式教学研究方案的实施——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色彩风景写生实践课为例[J]. 流行色,2019.

基金项目:烟台南山学院2023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标准与岗位职业技能对接研究—以〈风景写生〉为例》,项目编号:NSJM20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