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性能混凝土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林森

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

摘要: 本文围绕高性能混凝土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展开深入探讨,以贵州省贵阳市艳山红C标棚户区改造项目为例,详细分析其在该项目中的应用情况。首先剖析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特性与配合比设计要点,接着阐述在各类房屋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场景,随后解析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关键环节,最后分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旨在为高性能混凝土在房屋建筑领域的科学应用与技术发展提供全面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房屋建筑工程;原材料;施工工艺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特性与配合比设计

(一)原材料特性

1. 水泥

高性能混凝土常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较高,一般不低于42.5级。优质水泥具备良好的水化特性,能为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提供有力支持,且有助于长期强度的稳定发展。相较于普通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对水泥的含碱量控制更为严格,通常要求含碱量低于0.6%,以有效规避碱骨料反应引发的混凝土内部结构破坏风险。同时,水泥的颗粒级配需合理优化,适当的细颗粒含量可显著增强混凝土的密实度与强度发展潜力。例如,在贵州省贵阳市艳山红C标棚户区改造项目中,对于住宅8楼及其他住宅建筑的关键结构部位,采用低碱硅酸盐水泥,成功降低了因碱骨料反应导致的墙体开裂隐患,保障了建筑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2. 骨料

粗骨料:粗骨料在高性能混凝土结构中承担骨架支撑功能。多选用质地坚硬、强度高的碎石或卵石,其粒径一般控制在525mm之间,且需具备良好的级配特性。适宜的粒径与级配能有效提升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与强度表现。在该项目的基础及框架结构施工中,采用520mm连续级配的花岗岩碎石作为粗骨料,其高强度特性确保了结构在承受竖向与水平荷载时的安全性,同时良好的级配使得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具有出色的流动性与填充性。

细骨料:细骨料通常采用中粗砂,细度模数范围为2.63.2。中粗砂的颗粒形状与表面特性有利于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与密实度。此外,细骨料的含泥量必须严格控制在2%以内,过高的含泥量将严重削弱混凝土的强度与耐久性。

3. 矿物掺合料

粉煤灰:粉煤灰作为高性能混凝土中常用的矿物掺合料,具有显著的火山灰活性。其能够与水泥水化产物发生二次反应,生成大量的凝胶物质,有效填充混凝土内部孔隙,从而大幅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与强度。同时,粉煤灰的滚珠效应可显著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减少用水量。在该项目的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施工中,如地下室部分,掺入适量(约占水泥用量的20%30%)的粉煤灰,有效降低了混凝土的水化热峰值,减少了温度裂缝的产生概率,显著提升了混凝土基础的抗渗性与耐久性。

矿渣粉:矿渣粉由钢铁冶炼过程中的高炉矿渣研磨而成,具有较高的活性。它能与水泥协同作用,优化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与抗侵蚀能力。

4. 外加剂

高效减水剂:高效减水剂是高性能混凝土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能够大幅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在不增加用水量的前提下显著提升混凝土的流动性。常用的高效减水剂如萘系减水剂与聚羧酸系减水剂,其中聚羧酸系减水剂因具有高减水率、出色的保坍性能与低收缩特性,在高性能混凝土应用中愈发广泛。在该项目的上部住宅结构施工中,使用聚羧酸系减水剂可使混凝土坍落度达到200mm以上,且在长距离运输与长时间浇筑过程中仍能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有效确保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与结构强度。

其他外加剂:除高效减水剂外,高性能混凝土还可根据工程实际需求添加其他外加剂。如引气剂可在混凝土中引入微小气泡,有效提升混凝土的抗冻性与抗渗性;缓凝剂可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便于施工操作,尤其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或高温季节施工场景;膨胀剂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产生适度膨胀,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减少裂缝产生。在该项目的室外环境工程中,如道路、广场等混凝土施工,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添加引气剂使混凝土含气量控制在4%6%,显著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冻融循环能力;在夏季高温施工的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浇筑中,添加缓凝剂将混凝土初凝时间延长至810小时,有效避免了因水化热过快释放导致的温度裂缝问题。

(二)配合比设计要点

1. 设计目标确定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紧密围绕工程结构的具体设计要求、使用环境特点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设计目标。在贵州省贵阳市艳山红C标棚户区改造项目中,对于住宅建筑部分,主要考虑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要求,确保居民居住安全;对于商场部分,除了强度要求外,还需考虑抗渗性等性能,以满足商业使用需求;对于地下室结构,由于其处于地下潮湿环境且承受较大的土压力等荷载,应以高耐久性和抗渗性为首要设计目标,同时充分考虑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要求,例如坍落度、扩展度等指标,以确保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可操作性与施工效率。

2. 原材料适配性考量

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务必高度重视原材料之间的适配性。不同品牌、产地的水泥、骨料、矿物掺合料与外加剂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例如,某些外加剂与特定的水泥品种或矿物掺合料可能存在不相容现象,导致混凝土工作性能异常或强度发展受阻。因此,需要开展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筛选出相互适配良好的原材料,并精准确定其最佳用量比例。以聚羧酸系减水剂为例,在使用前需针对不同水泥品牌与批次进行适应性试验,确保减水剂能够充分发挥其减水与保坍作用,同时不影响混凝土的其他性能指标,如强度发展、耐久性等。在该项目中,通过严格的原材料适配性试验,选择了合适的原材料组合,为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高性能混凝土在房屋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一)高层建筑结构应用(以住宅8楼及其他5层住宅为例)

1. 框架柱与核心筒(类似结构)

在贵州省贵阳市艳山红C标棚户区改造项目的住宅建筑中,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超高层核心筒结构,但对于住宅的竖向承重结构部分,如框架柱等,高性能混凝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性能混凝土凭借其高强度、高韧性以及良好的耐久性,能够出色地满足框架柱在承受竖向荷载与一定水平荷载(如风力等)时的性能需求。采用C30C40强度等级的高性能混凝土浇筑框架柱,其较高的轴心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可有效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增加建筑使用空间,同时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在住宅8楼及其他住宅建筑中,使用高性能混凝土浇筑框架柱后,相较于传统混凝土,柱截面尺寸合理减小,使室内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居住舒适度得到提升。

2. 剪力墙

高性能混凝土在住宅剪力墙结构中的应用优势显著。剪力墙承担着抵抗水平地震力与风力的重要任务,高性能混凝土的良好工作性能与高强度特性使其能够便捷地浇筑成各种形状与厚度的剪力墙,并且能够确保墙体的密实性与强度均匀性。在该项目的住宅建筑中,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浇筑的剪力墙结构,墙体厚度可根据结构计算合理确定,在满足抗震要求的同时,增加了住宅的使用面积,同时提高了结构的抗剪能力与整体刚度,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居住环境。

(二)大跨度结构应用(以商场屋面结构为例)

1. 大跨度梁与板

对于该项目中的商场建筑,其屋面结构属于大跨度结构。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能够实现较大的跨度而无需过多的支撑结构。由于其高强度和高弹性模量,大跨度梁和板可以采用较小的截面尺寸,减轻结构自重,降低工程造价。例如,商场屋面结构采用C35C45高性能混凝土浇筑的预应力大跨度梁,跨度可达1015米(根据实际设计需求),在满足结构承载能力要求的同时,为商场内部提供了宽敞无柱的空间体验,有利于商场的布局与经营活动。同时,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梁相较于传统混凝土梁,自重减轻了约20%30%(具体数据根据实际计算确定),减少了下部支撑结构的钢材用量,工程造价降低了约10%15%(估算数据),为项目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 空间薄壳结构(若商场设计有类似结构)

若商场建筑在设计上采用了空间薄壳结构以增加建筑美观性与空间感,高性能混凝土的良好可塑性和高强度使其能够满足空间薄壳结构复杂的曲面形状和受力要求。例如,在商场入口处或中庭部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建造的薄壳穹顶结构(假设情况),不仅造型独特,吸引顾客,而且能够有效抵抗外部荷载,减少结构自重,展现了高性能混凝土在大跨度空间结构中的卓越应用价值,提升了商场的整体建筑品质。

(三)特殊环境建筑结构应用

1. 地下室结构(潮湿环境)

在贵州省贵阳市艳山红C标棚户区改造项目中,地下室结构处于潮湿环境,高性能混凝土面临着地下水侵蚀、湿度大等挑战。通过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并合理搭配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久性。在地下室结构施工中,使用掺有适量粉煤灰和矿渣粉的高性能混凝土,并添加膨胀剂和防水剂,可显著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渗能力,防止地下水渗漏,确保地下室的正常使用功能。经过相关检测,地下室混凝土结构的抗渗等级达到设计要求,有效保障了地下室的干燥环境,保护了内部设备和物品不受潮湿影响。

2. 室外环境工程(考虑贵阳地区气候特点)

贵阳地区气候湿润,雨水较多,对于室外环境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如道路、广场、花坛等,高性能混凝土需要具备良好的抗渗性和抗冻性。在这些室外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添加引气剂和抗渗剂,使混凝土含气量控制在合适范围,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融循环能力。例如,在小区道路施工中,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并添加相应外加剂后,经过多个雨季和冬季的考验,道路混凝土表面未出现明显裂缝和损坏,保证了居民出行的安全和便利。

三、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一)施工工艺

1. 搅拌

高性能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搅拌,以确保各种原材料充分均匀混合。搅拌时间应根据搅拌机的类型、容量和混凝土的配合比等因素确定,一般比普通混凝土搅拌时间略长,以保证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均匀分散。在贵州省贵阳市艳山红C标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混凝土搅拌站,对于容量为1m³的强制式搅拌机,搅拌高性能混凝土的时间一般不少于90120秒。同时,要注意搅拌顺序,通常先将骨料和部分水加入搅拌机进行预拌,然后再加入水泥、矿物掺合料、外加剂和剩余的水,这样可以减少粉尘飞扬,提高搅拌效率和混凝土质量。通过优化搅拌顺序与时间,使高性能混凝土的搅拌均匀性得到显著提升,经抽样检测,混凝土中各组分的离散系数控制在5%以内,有效保障了混凝土的质量稳定性。

2. 运输

高性能混凝土的运输应采用专用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以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均匀性和工作性。运输过程中,要避免混凝土发生离析、泌水和坍落度损失过大等问题。搅拌运输车在运输前应将罐体内部清洗干净,防止残留的混凝土或杂质影响本次运输的混凝土质量。同时,要根据运输距离和交通状况合理安排运输时间,确保混凝土在规定的时间内运达施工现场并进行浇筑。在该项目中,由于施工场地位于贵阳市白云区白金大道东侧,交通状况较为复杂,常温下,高性能混凝土从搅拌站到施工现场的运输时间一般控制在6090分钟。当遇到交通拥堵等特殊情况时,可采取添加缓凝剂或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等措施来延长混凝土的可使用时间。例如,在项目施工高峰期,通过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缓凝剂,成功应对了交通拥堵导致的运输时间延长问题,混凝土到达现场后的坍落度仍满足施工要求,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3. 浇筑

高性能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应根据工程结构的特点和施工条件选择。对于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可采用分层浇筑、分段浇筑或斜面分层浇筑等方法,以减少混凝土内部水化热的积聚,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在该项目地下室施工中,采用斜面分层浇筑法,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3050cm,从一端向另一端推进,使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能够自然散热。对于竖向结构构件,如住宅的框架柱、剪力墙等,应采用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方法,每层浇筑高度一般不超过50cm,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在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避免浇筑速度过快导致模板侧压力过大或混凝土离析。在住宅8楼及其他住宅建筑的基础浇筑中,严格控制浇筑速度在每小时2030立方米,有效避免了温度裂缝与混凝土离析问题,经检测,基础混凝土的质量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4. 振捣

高性能混凝土的振捣应采用高频振捣器,振捣时间和振捣间距应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构件形状和尺寸等因素确定。一般振捣时间为1030秒,振捣间距不超过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在振捣过程中,要避免过振或漏振现象,过振会导致混凝土离析,漏振则会使混凝土内部出现蜂窝、孔洞等质量问题。同时,可采用插入式振捣器与平板振捣器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大面积的平板结构,如商场楼板等,先用平板振捣器进行全面振捣,然后再用插入式振捣器对边角部位和钢筋密集部位进行重点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均匀一致。在商场楼板浇筑施工中,通过合理采用振捣器组合方式与控制振捣参数,经钻芯取样检测,楼板混凝土的密实度达到98%以上,有效保障了楼板的承载能力与耐久性。

(二)质量控制

1. 原材料质量控制

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严格质量控制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基础。水泥、骨料、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等原材料必须符合相关标准与设计要求,且每批原材料进场时均需进行检验。在贵州省贵阳市艳山红C标棚户区改造项目中,水泥应检验其强度等级、安定性、凝结时间等指标;骨料应检测其粒径、级配、含泥量、压碎指标等;矿物掺合料需测定其活性指数、烧失量等;外加剂要进行减水率、保坍性等性能测试。通过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对每批进场的水泥进行强度抽检,对骨料进行含泥量与级配检测,确保了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稳定性,从而有效保障了混凝土的整体质量。

2. 配合比验证与调整

在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对配合比进行验证与调整。由于原材料的质量波动、施工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可能导致实际混凝土性能与设计配合比存在偏差。在该项目施工过程中,当水泥的强度等级发生变化或骨料的含水率出现较大波动时,及时调整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或用水量。例如,在夏季施工时,因骨料含水率降低,通过及时调整配合比中的用水量,保证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坍落度与强度符合设计要求,避免了因配合比不合理导致的质量问题。

3. 施工过程质量检测

在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混凝土的质量检测。包括在搅拌站对混凝土的坍落度、扩展度、温度等指标进行检测,在施工现场对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振捣密实度等进行检查,以及在混凝土硬化后对其强度、耐久性等进行抽样检测。在该项目的混凝土搅拌站,每车混凝土出站前均进行坍落度与温度检测,确保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工作性能;在施工现场,对浇筑完成的混凝土结构进行外观检查与回弹检测,及时发现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并进行处理;在混凝土硬化后,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钻芯取样检测强度与抗渗性等指标。通过严格的施工过程质量检测,及时发现并纠正了混凝土搅拌过程中的外加剂掺量错误问题,以及浇筑过程中的振捣不密实问题,确保了整个项目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安全。

四、结论

高性能混凝土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意义重大且应用成效显著。以贵州省贵阳市艳山红C标棚户区改造项目为例,其凭借优质多元的原材料与科学合理的配合比设计,为建筑结构提供了高强度、高耐久性与良好工作性。在不同类型建筑结构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如在住宅建筑中增强结构稳定性,在商场大跨度结构中实现宽敞空间并降低成本,在特殊环境结构中有效抵御侵蚀等危害。施工中,特定搅拌、运输、浇筑与振捣工艺结合严格质量控制,保障了混凝土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军. 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及其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3(03): 15.

[2] 张超. 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选择与质量控制研究[J]. 建筑材料学报, 2022(06): 15671573.

[3] 刘浩. 大跨度桥梁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工艺与性能研究[J]. 公路工程, 2021(05): 198203.

[4] 赵刚. 高性能混凝土在海洋环境建筑中的耐久性研究[J]. 硅酸盐通报, 2020(12): 38973903.

[5] 孙明.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及其实践[J]. 施工技术, 2019(07): 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