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军事理论课课程思政研究
张玉琪 李宇璞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100083
摘要: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课程思政为军事理论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教学途径,同时也赋予了课程思政课程新的灵魂。而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军事理论课课程思政,不仅可以加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还可以促进军事理论课程朝着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基于此,本文阐述了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军事理论课程思政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第二课堂;军事理论;课程思政
引言
“第二课堂”因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推动了传统“知识本位”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课程变革,创新了协同育人路径,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国防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同时还可以增强当代高校学生现代国防安全意识的养成,因此,利用第二课堂,将军事理论课程与课程思政结合,从而进行实践探索十分必要。
一、第二课堂概述
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如果说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称之为第一课堂的话,那么第二课堂就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从教学内容上看,它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它无需考试,但又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从形式上看,它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它的学习空间范围非常广大: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操场;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社会、家庭开展。大学阶段,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学生组织,被认为是课堂之外的第二大育人载体,通常被称作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二、当代高校军事理论课课程思政教学现状
(一)军事理论课程的地位有待提高
军事理论"课程思政"教学在高校中通常是作为公共必修课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公共必修课上课人数较多,且当代高校学生对于公共必修课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思政"教学的发展与普及。我国高校在军事理论课思政教学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并没有将这门课程归属到某一门学科中,这使得部分军事理论课程的授课内容缺乏专业的部门对其实施严谨的把控工作,往往由高校公共基础课程部对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进行简单地审核,学工部也缺乏教学计划的有效制定。
(二)教学形式单一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中,影响最大的便是教学形式过于单一这一问题,当代高校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极高的好奇心,由于他们平时接触到的高科技电子产品较多,传统的教学形式已经无法很好的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过于单一的教学形式使得大学生缺乏对军事理论"课程思政"教学的学习兴趣,在军事理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习体验不佳进而影响学生该门课程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导致军事理论"课程思政"教学不能很好的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三)师资力量不足
大部分高校的军事理论教师数量较少,甚至部分高校只有一到两名专业的军事理论教师。绝大多数的高校在进行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会邀请校外兼职教师进行授课,这些教师往往无法深入了解高校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教学大纲,因此教学的过程中并不能对学生展开积极教育。师资力量的缺乏导致高校内部的军事理论教研室的存在感不断变弱,进而导致与军事理论教学有关的教育内容无法顺利进行。并且由于社会当中的兼职教师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进而导致学校内部无法形成较为稳定的教学团队,这也不利于高校定期展开教学研讨,同时也会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三、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军事理论课课程思政的策略
(一)以赛促建,开展军事理论课程思政实践教学
辩论赛是第二课堂的另一种常见的活动形式。这种形式的好处是需要学生进行初赛.复赛复活赛、决赛等多轮的控辩参与,在多轮的参与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有一个反复强化和加深的过程,因此,能够牢固的将知识点记人脑海,并理解知识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
另一方面,由于辩论赛通常对学术性的问题不会产生定论,没有所谓的对错之分,参与的控辩双方主体只要能够围绕自己的论题,形成自己的逻辑即可。因此,学生在利用辩论赛学习军事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不会存在过重的心理负担,能够大胆的解放思想,展开深入的交流与讨论,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分析和认识国防普及过程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同时对世界国防科学的发展和我国国防建设的光荣历史,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
(二)加强高校师资力量建设,提高国防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
首先。高校在开展相关教师的选拔工作时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对于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予以重任,对于选拔通过具备教学资格的教师,组织集体培训或者有针对性的对个人开展培训工作。其次,高校应在教师的培训工作中注重提高他们的国防安全意识,建立长效的教学机智,确保高校国防教育工作与相关教师的教育水平协同发展,从而提高国防教育教师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
(三)以交流促建设,展开军事理论课程思政实践教学
利用第二课堂,通过开展必要的交流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国防教育中所蕴含的红色精神,从而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首先,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学生外出去军事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或者其他国防院校进行参观、走访和交流。其次,采取引进来的方式,积极的邀请革命老红军、国防教育专家和其他兄弟院校的校友走人校园,与本地的学生就国防教育普及以及军事理论课程思政的开展情况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最后,采取内部走动的方式,就是在校园内院系之间以交流会和座谈会的形式,组织本学校的学生互相之间定期开展学习交流与讨论,就学习的得失心得进行沟通,同时邀请军事理论教学的老师参加,教学相长,促进学习以交流促建设的好处在于能够充分的碰撞学生的思想,以头脑风暴的形式提升军事理论课程思政学习的实际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军事理论课课程思政,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在引导学生了解军事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姜帆.课程思政背景下军事理论课课程建设及实践方式探析.教育学,2024-01.
[2]刘佳峰.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军事理论课与思政课.,2023-07.
[3]缪思伟.高校军事理论课课程育人体系的实践路径.教育学,2023-04.
张玉琪,(1984-),男,汉族,山东泰安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学工处国防教育科科长、军事理论课教师、工程师,研究方向:高校国防教育李宇璞,(1999-),男,汉族,河北邢台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基金资助: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23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专项项目“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军事理论课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23ZX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