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双减下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李怡
中学二级 沈阳市第七中学 110016
摘要:高效的数学课堂不仅要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提升其知识探索能力,还要能够引导其学会运用知识,促进其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效课堂一直以来是教师所追求的目标。“双减”政策推行和实施后,教师可通过精心备课、丰富教学方法、设置有效作业等多样化的途径与方式,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加强对学习本质的理解与重视,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双减下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引言
双减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目的是,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创设情境等方法来提升教学效果。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初中数学教师要加强对教学方式的研究和探索,并且采取科学合理措施,通过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运用多种途径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从而真正发挥出教学成效。
一、双减下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地提高
首先,部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过于老化,其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多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讲解,大多数教师皆未曾站在学生角度上,围绕学生心理特征来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长此以往,教师课堂教学氛围便会逐渐变得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其次,从我国大多数初中教师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其课堂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多为“灌输式”教学,即仅围绕课本内容单方面的对学生进行知识内容的讲解,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位置,也同时降低了学生对数学习题自主思考的可能性,最后,学生长期处在枯燥的教学氛围中,其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也会大大降低,而此种情形则皆会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造成一定的阻碍。
(二)学生学习压力得不到有效的缓解
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始终秉持着“题海战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教学理念。因此,其在实际教学课堂中,往往忽略了与学生的实际教学互动,随之而来的,则是大幅度的习题式教学。数学课堂的整体发展走向逐渐被“刷题”所占领,学生在课堂中完成了教师所布置的习题任务,教师再对学生进行统一的习题讲解,此种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会令大多数学生找不到数学学习的核心要点,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也无法得到明显的提高。除了课堂习题外,部分教师为学生所布置的课外作业依然是数学习题,学生长期处在此种题海战术的学习氛围中,其精神状态便会愈来愈疲惫,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也不能得到良好的培养。
二、双减下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借助高效情境,锻炼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学科有鲜明的特点,那就是理论性极强,对于初中生而言,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相较于小学阶段有了很大的难度,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失去学习兴趣。而情境是激活数学课堂的有效形式。实践证明,将情境创设教学法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高效的情境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深入体验,继而理解知识,活跃思考,从而锻炼其数学思维,建立坚实的思维基础。
例如,在《图形的全等》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图形的动态演示,通过不同图形位置、形态及方向的变化,让学生感受不同角度图形的特点,然后通过动态移位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图形重合的过程,继而激发学生的动态立体思维。随后教师再利用信息技术展现各种图形,让学生判断是否是全等图形,在判断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积极思考,继而深入理解全等图形的特性,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加持让课堂情境在更短的时间内能够获得更直观地演示,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有更充实的情境体验,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学生的思维也更加活跃。
(二)倡导小组合作学习
在构建高效课堂时,初中数学教师还需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将学生分成小组,促使他们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数学知识,进而对数学知识的内涵有所理解。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还能相互督促,由此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进行《一次函数的图像》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之前,笔者首先会对学生进行测试,看他们是否掌握了上一节课的知识,其与该节课的知识密切相关。根据测试结果,笔者将学生进行了分组。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会为学生布置如下任务:(1)结合生活实际,列出一次函数(2)动手操作,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总结步骤(3)分析一次函数图像存在的意义。这三个任务都具有一定的难度,笔者会让学生合作完成。此时笔者会让各小组派出一名成员,通过抽签,确定竞争小组。拥有竞争关系的两个小组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竞争,因而其成员必须要有着积极的探究行为,认真去完成任务。此时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自然而然得到了提高。
(三)课堂作业巩固,实现课堂随学随会目标
作业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检验方式,其作用不可估量。“双减”政策下,作业负担的减轻成为重要的政策指导目标,教师进行这一政策指导,可通过“当堂讲、当堂练”的作业模式,完成为学生“减负”的目标,使学生可以借助课堂作业,完成课堂数学知识点的巩固,实现课堂“随学随会”目标,实现“双减”政策下的“有效果的课堂教学”目标,激活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
例如,以“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活动后,对其中的数学知识“实际问题”以及“反比例函数”,教师就可通过课堂预留出的十分钟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课堂作业的完成,并就学生作业的结果,及时进行点评,实现课堂教学从备课准备到课堂新知识巩固的目标,让学生了解“当堂学、当堂会”为主的课堂学习有效性,使学生快速的进入到课堂作业练习中,高效率的完成课堂内容巩固。这样的课堂作业巩固模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减负”目标,使学生通过课堂内作业的完成,及时发现课堂新知识学习出现的问题,借助这个环节中教师的指导,及时掌握难点以及重点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能够从本质上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频率,帮助学生掌握更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做好有效的教育教学规划,严格按照双减政策教学标准,来进行更为合理有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张丹.高效课堂下初中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差异化探析[J].新课程导学,2022(15):77-79.
[2]陈庄玉.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2(21):83-86.
[3]葛正艳.“减负”不“减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J].初中生世界,2022(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