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语义与知识图谱融合下的大学生防诈骗预警系统研究与实现
钱军印 陈凤 赵杭韵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2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诈骗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网络诈骗手段日益多样化,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由于缺乏足够的防范意识和经验,网络使用频率高、防骗意识不成熟,而成为诈骗分子的主要目标。本文旨在探讨如何结合多模态语义分析和知识图谱技术,构建一套高效的大学生防诈骗预警系统,该系统通过融合文本、图像、语音等多种模态数据,结合知识图谱的构建与应用,实现对诈骗行为的智能识别与预警,旨在提升大学生的防骗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关键词:多模态语义、知识图谱、大学生防诈骗、预警系统、智能识别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大学生成为网络诈骗的主要受害群体之一。传统防骗手段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诈骗手法,因此,开发智能化的大学生防诈骗预警系统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融合多模态语义与知识图谱技术,旨在提高诈骗识别的准确性和预警的时效性,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防骗保障。
1.2 研究现状
当前,防诈骗系统多基于单一模态数据进行分析,难以全面捕捉诈骗特征。知识图谱技术在防诈骗领域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强大的知识组织和推理能力为防诈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将两者结合,探索一种更为高效、智能的防诈骗预警方法。
2 系统架构
2.1 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数据采集层、预处理层、多模态语义分析层、知识图谱构建层、智能分析层和应用服务层。各层之间通过接口实现数据传输和交互,共同构成完整的防诈骗预警系统。
2.2 数据采集层
数据采集层负责从各种渠道收集多模态数据。这些数据涵盖了文本、图像、音频等多种模态,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3 数据预处理层
数据预处理层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去重、格式化等预处理操作,并提取关键信息。同时,利用自然语言处理(NLP)、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对多模态数据进行初步解析,为后续的多模态语义分析和知识图谱构建奠定基础。
2.4 多模态语义分析层
多模态语义分析层利用NLP技术提取文本中的关键信息,通过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技术分别处理图像和音频数据。随后,通过多模态融合算法将不同模态的信息进行融合,形成更加全面、准确的诈骗特征表示。
2.5 知识图谱构建层
知识图谱构建层基于历史诈骗案例、法律法规、专家知识等数据源,构建诈骗行为的知识图谱。图谱中包括诈骗手段、诈骗分子特征、受害者特征、反诈措施等实体及其之间的关系。通过知识图谱的构建,系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诈骗行为的内在规律和特征。
2.6 智能分析层
智能分析层利用AI算法和神经网络技术对处理后的多模态数据和知识图谱进行深度分析。通过构建风险评分模型、行为模式识别等方法,识别出潜在的诈骗行为并生成预警信息。同时,智能分析层还支持对预警信息的进一步分析和处理,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防骗建议。
2.7 应用服务层
应用服务层面向用户提供多样化的防诈骗服务。包括实时预警通知、诈骗案例分析、反诈知识普及等功能模块。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网页端等渠道接收预警信息和学习反诈知识。
3 关键技术实现
3.1 多模态语义融合技术
多模态语义融合技术是实现本系统核心功能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技术通过设计合理的融合算法,将文本、图像、音频等不同模态的信息进行融合,形成统一的诈骗特征表示。在融合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模态信息之间的互补性和冗余性,以确保融合后的特征表示既全面又准确。
3.1 多模态语义融合
设计合理的融合算法,将文本、图像、音频等不同模态的信息进行融合,形成统一的诈骗特征表示。融合过程中考虑各模态信息的互补性和冗余性,确保特征表示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2 知识图谱构建与查询
利用本体工程和知识抽取技术从数据源中提取实体和关系,构建诈骗行为知识图谱。图谱支持基于实体属性和关系路径的查询,为智能分析提供丰富的知识支持。
3.3 智能预警算法
基于多模态语义融合结果和知识图谱信息,构建风险评分模型。通过实时监测用户行为、交易记录等数据,计算诈骗风险得分,并在风险超过阈值时发出预警。算法考虑时间、地点、用户行为模式等多种因素,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2 知识图谱构建与查询技术
知识图谱构建技术基于图数据库和语义网络技术,将诈骗相关的实体和关系以图的形式进行存储和表示。在构建过程中,需要利用本体工程和知识抽取技术从数据源中提取实体和关系,并构建相应的实体属性和关系属性。知识图谱查询技术则支持基于实体属性的查询、基于关系路径的查询等多种查询方式,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3.3 智能预警算法
智能预警算法是系统实现预警功能的核心。该算法基于多模态语义融合的结果和知识图谱中的信息,构建风险评分模型。通过对用户行为、交易记录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计算用户的诈骗风险得分。当风险得分超过预设阈值时,系统自动发出预警信息。为了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算法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时间、地点、用户行为模式等。
4 系统实现与实验评估
4.1 系统实现
采用Java和Spring Boot框架开发后端服务,Vue.js构建前端界面。使用Neo4j图数据库存储知识图谱数据,MySQL存储其他结构化数据。系统部署在云服务器上,支持多用户并发访问。
4.2 实验数据集
收集来自多个渠道的多模态数据集,包括真实诈骗案例、模拟诈骗场景和正常网络行为数据。对数据进行标注和预处理,形成训练集和测试集。
4.3 实验评估
采用准确率、召回率、F1值等指标评估系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在多个评估指标上均表现优异,特别是在处理多模态数据时具有显著优势。多模态语义融合和知识图谱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多模态语义与知识图谱融合的大学生防诈骗预警系统。通过整合多模态数据和知识图谱技术,系统实现了对诈骗行为的智能识别与预警。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预警准确性和时效性,为大学生防骗提供了有力支持。
5.2 展望
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系统算法和模型,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加强与其他反诈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防诈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此外,我们还将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如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在防诈骗领域的应用前景,探索更多可能性以提升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用户体验。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更加全面、高效、智能的大学生防诈骗预警系统,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立鹏,陈小龙,宋诗凡,陈桢衍.基于多模态语义识别的语音识别报警系统[J].科学技术创新,2022(02).
[2]王海波.基于知识图谱并考虑智能数据关联的金融反洗钱软件设计及应用[J].软件导刊,2023.01.
[3]凡友荣,杨涛,孔华锋,彭如香,姜国庆.基于知识图谱的电信欺诈通联特征挖掘方法[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9(11).
[4]苗林林,陈一嘉.基于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法的电信诈骗研究[J].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22(01).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23 年度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主持人:钱军印;宁波市 2023 年度市社会公益研究第二批项目:基于本体和NLP的电信网络诈骗识别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23S169),主持人:陈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