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易培培
南通市通海中学 226311
摘要: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写作灵感匮乏、思路不清晰、缺乏创作激情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写作能力的提升。面对这一现实,本文提出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设置问题情境、开展角色扮演和组织实践活动等策略,全方位激活学生的写作潜能。这种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引导他们梳理写作思路,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提升初中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运用
引言:语文写作是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深远意义。然而,传统写作教学往往局限于抽象的理论指导,缺乏生动的情境设计,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写作教学如何突破固有模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成为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情境教学法应运而生,它通过构建生动、真实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和表达空间,逐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美,培养写作兴趣。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写作灵感
生活化情境是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的重要途径,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学生能够深入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细微的情感流动和细节变化。通过观察和体验,学生可以将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紧密连接,逐步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感知能力[1]。生活化情境不仅能够打破传统写作的空洞和生硬,还能帮助学生建立与写作的情感联系,使写作过程成为一种自然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写作的兴趣。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热爱生活,学会观察”写作指导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日常生活中的美好细节。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鼓励学生记录家庭生活的温馨瞬间,捕捉父母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或者描绘校园里朋友间的真诚互动和成长故事。学生可以聚焦身边平凡yet动人的场景,用细腻的文字重现生活的质感,将内心的情感和观察的细节完美融合。这种写作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帮助他们学会用文字记录和表达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写作的热情。
二、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写作思路
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梳理写作思路的有效教学策略。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建构写作框架,明确写作方向。这种引导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还能系统的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逻辑推理。问题情境犹如一个智力开发的路径图,引导学生从零散的想法逐步形成结构清晰、逻辑连贯的写作内容[2]。通过设置不同维度、层次的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其思维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最终提升写作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会记事”的写作教学中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叙事写作训练。教师可以设计一组引导性问题,如"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特定的时空背景下?事件的主要参与者都有哪些?他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事件的转折点是什么?你从这个事件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和成长?"通过这些引导性问题,学生能够逐步厘清事件的脉络,梳理人物关系,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层意义。这种问题情境的设计不仅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叙事框架,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深入思考能力,使写作过程变得更加有目的、有章法。
三、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深化写作理解
角色扮演是情境教学法中的一种深度学习策略,它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帮助学生跨越认知的边界,深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角色转换,学生能够超越自我局限,以多元视角感知和体验不同人物的情感、思维和行为方式。这种体验式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还能激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在模拟情境中获得丰富的心理体验[3]。角色扮演作为一种动态的学习方式,能够打破传统写作教学的静态模式,将抽象的文学理解转化为具体的感性认知,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准确、生动地进行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在教学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写故事”的写作时,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针对一个复杂的人物故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演绎不同角色,让学生轮流扮演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体验其内心的矛盾、挣扎和成长。通过角色置换,学生能够从不同视角感受人物的情感脉络,理解其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心理变化。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还能激发他们在写作中进行更深入、更富有同情心的人物描写,使故事更加立体、生动,充满人性的温度和深度。
四、结合实践活动情境,丰富写作素材
实践活动是连接理论与现实的桥梁,是激发写作创造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地考察、社会调研等活动,学生能够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直接感知和体验真实世界。这种体验式学习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入思考的能力。实践活动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来源,使写作不再局限于想象和书本,而是植根于真实的生活经验。通过亲身观察和深入体验,学生可以捕捉生活的细微变化,积累鲜活的写作素材,将抽象的写作技巧转化为具体的表达方式,最终提升写作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写游记”的写作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深入的实地考察活动。学生可以走出校园,深入当地的历史文化景点或自然风景区,通过实地观察和体验,收集丰富的感官信息和情感触动。在游记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多维度的观察视角,捕捉景色的细微变化、当地居民的生活特色以及自身在旅途中的情感变化。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生动的写作素材,还能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入思考的能力,使游记写作从单纯的景点描述转变为一种富有个人色彩和深度的文学表达。
结束语
情境教学法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动力。未来,教师应进一步拓展情境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更加丰富、生动的写作情境。同时,还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因材施教,真正实现写作教学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将逐步建立起更加有效、富有吸引力的写作教学体系。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学研究第十五期课题:“个人生命史视阈下的‘历史微写作’教学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鲁鸿艳.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好作文,2024,(22):71-72.
[2]张雯.巧设情境,高效作文——探究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作文,2024,(36):53-54.
[3]曾沁.情境化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