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水环境及其水污染的检测技术分析

作者

葛素雅 张键

江苏正远检验检测有限公司 213032

摘要:水环境作为地球上生命存续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生态平衡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准确、高效地检测水环境中的污染物已成为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综合分析了当前水环境及其水污染的检测技术,为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水环境;水污染;检测;技术

引言:水环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其质量和污染状况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态平衡。检测水环境中的污染物,及时掌握水质状况,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健康以及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一、水环境及其水污染现状

(一) 工业污水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这些排放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包括重金属、有害气体、原油及其制品、有毒有害化学品等。这些污染物一旦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系统,会对水质造成严重的破坏。重金属如铅、汞、镉等具有累积性和毒性,长期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同时,工业废水中的有害气体和化学品也会通过挥发和渗透作用,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长远影响[2]。

(二) 农业污染

农业活动也是导致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会通过农田径流和渗漏等方式进入水源,造成水源污染。这些污染物中的氮、磷等元素会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或“藻华”,消耗水中的氧气,影响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畜禽粪便中所含的有机物、病原微生物等也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水质安全和生态平衡[3]。

(三) 城市生活污水

城市生活污水主要由家庭污水、商业污水和雨水污水组成,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无机物、细菌、病毒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直接或间接地排入水体后,会严重破坏水质,导致水体恶化、水生生物死亡等严重的水环境问题。特别是在雨季,城市排水系统往往不堪重负,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加剧了水环境的污染程度[4]。

二、水环境及其水污染的检测技术分析

(一)物理探测技术

该技术主要包括倾斜法、电导法等,为水体污染的快速识别和初步评估提供了有力支持。倾斜度测量技术通过监测流动水中悬浮物的运动状态,反映水体的浑浊度和悬浮物含量。这一方法对于初步判断水质状况、监测水体中悬浮物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倾斜度测量技术对于微小悬浮颗粒的探测能力有限,且易受水流速度、方向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准确反映水质的真实状况。电导法则是利用水溶液中离子的导电性质,通过测量电导率来间接评估水中离子的含量,适用于对水体中溶解性盐类、酸碱度等指标的快速检测,电导法对于特定离子的识别能力有限,无法直接测定水中具体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

(二)生物测定法

生物测定法,作为水体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其基本原理在于利用水生生物对污染物的敏感性和响应性,评估水体的污染状况,主要包括生物标志物法和微生物检测法两大类,为水体环境质量的监测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依据。生物标志物法通过分析水体中特定生物种类、数量以及生物体内特定化学物质(如酶、蛋白质、DNA等)的变化,判断水环境是否受到污染及其污染程度。这种方法能够反映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累积效应和生物对污染的适应性反应,为评估水体的长期污染状况提供了有力支持。生物标志物法所反映的数据往往是污染物在环境中长期作用的结果,对于突发性和即时性的污染事件,其响应速度相对较慢,难以及时提供预警信息。微生物检测法则是根据水体中微生物的数量、种类以及群落结构的变化来判断水质。微生物作为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质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通过分析水体中酵母菌、藻类等微生物的群落特征,可以了解水体的营养状态、污染程度以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微生物检测法在操作阶段需要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方法对实验条件和设备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无菌操作、精确计数等,增加了实施难度和成本。

(三)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作为水质检测的传统手段,主要利用化学反应来检测水质,通过特定的化学试剂与水样中的污染物发生反应,对污染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在化学分析法中,电化学分析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技术。通过电极与水样中的离子或氧化还原物质发生反应,产生电流或电位变化,对水中污染物进行检测。但化学分析法所检测到的结果往往偏微观,难以全面反映水环境的整体状况,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四)光传感技术

光传感器系统通常由光源、光学元件和光探测器等核心部件构成。光源发出特定波长的光,这些光经过水样中的待测物质时,会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光的强度、偏振状态、相位、波长或频率等特性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随后被精密的光电探测器捕捉,并转换为电信号,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即可获取水样中待测物质的浓度和种类信息。在实际应用中,光传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体中浊度、色度、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的检测和监测。例如,测量散射光或透射光的强度变化,评估水体的浊度;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特性,对色度和有机污染物进行定量检测;而对于重金属离子的检测,虽然光传感技术通常具有非特异性,但结合特定的化学修饰或纳米材料,可以显著提高其对特定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光传感技术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实现对水质的连续、实时监测,这对于及时发现并处理水污染事件至关重要。

(五) 气味传感技术

气味传感器,作为一种能够探测和识别特定气体的传感装置,近年来在水体污染检测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其技术原理基于特定气体与敏感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会导致敏感元件的电学和光学特性发生改变,从而实现对气体的检测和识别。在水体污染检测中,气味传感器能够针对多种污染物进行高效、准确的检测。例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硫化物等常见的水体污染物,往往具有特定的气味特征。通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敏感元件,气味传感器能够对这些特征气味进行捕捉和识别,实现对水体污染物的快速检测。在水体污染检测的实际应用中,气味传感器可以与其他检测技术相结合,形成多参数、多维度的检测体系。例如,可以将气味传感器与电化学传感器、光谱传感器等相结合,实现对水体中多种污染物的同步检测。这种综合检测体系不仅能够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能够为水体污染的来源分析和治理提供更为全面的数据支持。

结语:

近几年来,国家一直在加大对水污染的治理力度,但劣级水源的比例依然很大。本文首先分析了水体污染的来源,并对传统的水体污染检测技术作了简单的介绍,相关的环保部门和技术机构,可以对水污染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方法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并将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从而使水环境的检测工作更有效地进行。

参考文献:

[1]王万斌, 韩人杰, 刘明涛. 非开挖检测技术在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工程中的应用[J]. 地质装备, 2024, 25 (S1): 115-120.

[2]张亮亮. 微生物检测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 清洗世界, 2024, 40 (09): 73-75.

[3]公诚, 李路娟. 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检测技术探究[J]. 清洗世界, 2024, 40 (09): 115-117.

[4]桑爽, 鲁丽花, 高杨, 王海玉, 刘佳丽. 水产品中重金属污染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J]. 食品安全导刊, 2024, (25): 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