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教学实践
代慕妮
湖北省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 430023
摘要:为了探索项目化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有效策略,文章从主题式整合单元学习内容、生活化设计学习任务链条、组织递进式的探究性活动、分角色开展合作学习任务四个方面提出了教学建议和具体举措,旨在引导学生在探究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在真实语境中习得语文、运用语文、感悟语文,进而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单元教学;语文素养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项目化学习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视角。如何立足单元教学,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语文、构建语文,成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文章聚焦项目化学习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教学,从教学内容整合、学习任务设计、探究活动组织、合作学习开展等层面进行了系统阐述,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优化单元教学设计、突破传统教学瓶颈提供参考。
一、主题式整合单元学习内容
在项目化学习视域下进行小学语文单元教学实践,首先需要对单元内容进行主题式整合。单元内容往往包含多篇课文、古诗词等,教师应深入挖掘各篇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提炼出单元的主题,如家国情怀、自然之美等,以主题为纽带将单元内容有机整合。主题的提炼要立足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力求高度凝练又不失丰富内涵,使学生能够在单元学习中形成宏观认知,对单元知识形成整体把握,夯实语文学习的根基。
以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该单元包含《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等内容。教师可以提炼出“中华传统文化之美”这一主题,以此为主线设计教学活动。在教学《北京的春节》时,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春节习俗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热烈欢快、亲朋好友的团聚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在教学《腊八粥》时,让学生体味腊八粥所承载的中国人重情重义、善待他人的传统美德;学习《古诗三首》则能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隽永意境和浓郁情感;《藏戏》展现了少数民族艺术的独特魅力。以“中华传统文化之美”为主题串联单元内容,学生能充分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在潜移默化中坚定文化认同,学习语文的同时涵育家国情怀。
二、生活化设计学习任务链条
教师应立足单元主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生活阅历等因素,精心设计学习任务,构建起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任务链条。任务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内化,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任务链条的设计要富于弹性,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空间,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引导学生在开放的语文学习中享受语文的魅力。
仍以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教师可围绕“中华传统文化之美”这一主题,设计“寻访家乡的春节习俗”“制作家乡特色美食”“吟诵描写月亮的古诗词”“观赏一段藏戏表演”等学习任务。这一系列任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与单元主题密切关联又各具特色。在“寻访家乡的春节习俗”任务中,学生走访家中长辈,了解当地的春节风俗,体验传统节日的氛围;在制作美食的过程中,学生亲历传统食品的烹制,感受劳动的快乐;吟诵古诗词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学的兴趣;观赏藏戏则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学生在层层递进的任务链条中建构知识、内化方法,实现从学习过程到学习结果的升华,获得全面发展[1]。
三、组织递进式的探究性活动
项目化学习强调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学习,教师应设计富于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建构知识。探究性活动的设计要基于语文学科特点,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活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探究性活动要为学生提供表达和交流的平台,通过启发诱导、合作探讨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时,教师可围绕单元主题,组织一系列探究性活动。比如,在学习《藏戏》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欣赏藏戏表演视频,感受藏戏的魅力,继而提出疑问:藏戏的表演形式有哪些特点?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从表演者的动作、表情、服饰、乐器伴奏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究藏戏表演的艺术特色。探究活动逐步深入,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搜集更多藏戏的表演片段,并尝试模仿片段中的表演形式,在表演实践中进一步感悟藏戏魅力。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升。类似的探究性活动贯穿单元教学始终,学生在“问题—探究—感悟—再探究—新感悟”的递进式活动中实现语文素养的内化升华。
四、分角色开展合作学习任务
项目化学习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优势互补,相互启发,深化学习效果。在小学语文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单元内容和学生特点,分角色为学生设计合作学习任务,角色分工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扬长避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发挥引领和协调的作用,及时化解学生合作中的困惑,推动合作不断深入,促进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共同进步。
在探究“中华传统文化之美”这一主题时,教师可安排学生分角色开展合作学习。比如,在学习《古诗三首》时,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组内分别饰演小诗人、小书法家、小画家等角色。小诗人负责吟诵古诗,揣摩诗歌意境,引领组员感受诗意之美;小书法家把古诗抄写成书法作品,借助优美线条抒发诗歌情感;小画家则创作诗歌插图,以图画的形式再现诗歌意境。学生在分角色合作中加深了对古诗词的感悟,在吟诵、书写、绘画等实践活动中生成了个性化的理解,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创作时实现了互补促进,共同提升了文学审美能力[2]。
结束语
综上所述,项目化学习为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动力。文章提出的四项教学策略,强调以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创设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感悟语文、应用语文,最终提升语文素养。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立足学情,精心设计项目活动,为学生搭建语文实践平台,助力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佳敏.项目化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J].新课程研究,2024(22):37-39.
[2]徐墨竹.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的应用策略[J].辽宁教育,2024(16):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