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的措施探究
陈智
湖南省常宁市培元中学 421500
摘要:为了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文章从知识难度设计层级作业、学习能力调整提问方式、史料解读分级引导思考、课标重点实施分层复习四个角度切入,提出了精心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灵活提问启发学生探究、梯度呈现史料培养解读能力、紧扣课标分层推进复习等建议,旨在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切实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彰显历史教育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分层教学;个体差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引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教学的时代主题。然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存在明显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难以充分照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分层教学应运而生,成为历史教师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文章聚焦分层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策略与实施路径,以期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一、基于知识难度设计层级作业
在历史教学中,针对不同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层级作业。将历史知识内容划分为基础、提高、拓展三个层次,分别设计与之相匹配的作业。基础层次的作业主要包括历史知识的识记与理解,帮助学生夯实历史学科的基本功。提高层次的作业侧重历史知识的分析与应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拓展层次的作业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设置开放性的探究类问题,激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为例,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中,教师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次的作业要求学生掌握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史实;提高层次的作业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并思考其深远影响;拓展层次的作业可以设置开放性问题,如“若甲午战争中国获胜,历史将如何改写”等,培养学生换位思考和历史想象力。学生在完成不同层次的作业过程中,循序渐进地理解和内化历史知识,达到因材施教、培优补差的目的[1]。
二、依据学习能力调整提问方式
面对学习能力各异的学生,教师应根据学情,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调整提问方式。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以直接、引导性的问题为主,循循善诱,帮助其梳理知识脉络;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多采用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引发其进行深度思考。同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质疑的能力。在问题设置上,应兼顾记忆、理解、分析、综合、评价等不同层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戊戌变法》一课时,针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提出“戊戌变法的背景是什么”“谁是戊戌变法的主要领导人”等基础性问题,引导学生理清历史发展脉络。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可以提出“戊戌变法的历史地位如何”“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等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变法的得失,培养其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如“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是一次维新运动”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其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意识。
三、运用史料解读分级引导思考
历史学科重视史料的学习与运用,教师应根据史料的难易程度,实施分级引导,提升学生解读史料和感悟历史的能力。对于基础水平的学生,选取浅显易懂的史料,引导其理解史料大意,把握史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面向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蕴含丰富历史信息量的史料,引导其深入解读,追本溯源,探寻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同时,教师还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梯度支架,如以问题形式呈现线索,启发学生对史料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
以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为例,教师可选取《七七事变通电》《为抗战发出总动员的命令》等不同类型的史料。针对基础水平的学生,引导其借助问题,如七七事变爆发的直接导火索是什么?理解史料表层信息;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鼓励其结合所学知识深度挖掘史料,如分析《为抗战发出总动员的命令》颁布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史料心得,集思广益,在分享与碰撞中加深对史料和历史知识的理解。
四、结合课标重点实施分层复习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了不同学段学生必须达成的学业质量,这为教师开展分层复习指明了方向。教师应紧扣课标要求,针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实施梯度式的复习策略。复习内容上,围绕历史知识与史料阅读、历史理解与解释等方面,突出基础性、全面性复习,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巩固夯实已学知识,同时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进阶式的复习材料,引导其拓宽视野、升华认知。复习方式上,可通过基础复习、综合复习、专题复习等多元形式,最大限度地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2]。
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专题复习为例,基础性复习着眼于回顾和巩固该专题的核心知识,如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关系发展的历程,祖国统一大业取得的成就等。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网络,掌握关键节点,夯实历史学科素养。综合性复习注重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和分析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相关问题。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任务,如“结合统编版教材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历程的认识”“试分析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等,鼓励学生从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中,加深对国家统一的理解,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信念。专题复习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从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家国情怀等维度审视和体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重要性。
结束语
在新时代育人背景下,开展初中历史分层教学既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障教学质量的应有之义,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这需要广大历史教师立足学情,精准施策,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充分践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理念。未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必将为分层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李本群.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的措施探究[J].家庭教育研究,2024(2):175-177.
[2]蒋晓勤.新课程观下的初中历史分层次教学可行性探究[C]//教育发展与科学研究论坛论文集.20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