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丁娟
耒阳市金杯小学421800
摘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 核心素养被提升到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本研究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背景,首先分析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发展特性,然后依据核心素养的角度,探索适合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设计方法。研究发现,核心素养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在思维品质、文化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显著。同时,设计的教学活动也以学生为主体,落实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引言
新一轮的教改重视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太关注知识学习,而没注意到全面素质培养。核心素养涉及学生所有方面,需要我们放弃旧的教法,运用新的理念和办法,制定出既符合核心素养,又对小学生合适的教学方案。这样能推动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包括思维品质、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1、核心素养的理论探析
1.1 定义与内涵的解析
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在各种领域的学习和生活中所必需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1]。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凸显了其重要性。核心素养包括诸多方面,如思维品质、文化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等,这些方面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人的综合素养[2]。核心素养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逐步形成的过程。学生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和思考,逐渐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水平。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得到特别的关注和培养。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学以及思维方法的主要场所,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这些都是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当贯彻核心素养的理念,即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各方面的素养[3]。教学活动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探究、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还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核心素养。
1.2 核心素养发展特性的深入探究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多种学科领域中获得的基本能力和素质,是整合性、根本性的素养,包括了认知素养、情感素养、身心素养和行为素养等方面。核心素养的发展特性的深入探究是对核心素养理论的更为具体和详细的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应用。核心素养的发展特性表现为整合性特点。核心素养是一个统一而整体的概念,它要求个体在多种能力和素质中实现统一,相互之间相辅相成。这意味着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能力,而应该全面发展各类素养,实现统一整体的发展目标。核心素养具有阶段性和渐进性发展特点。个体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和成长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比如,在小学阶段,重点可以放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上,而在中学阶段则更加注重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需要结合不同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另外,核心素养的发展受到个体自身特点和环境影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都会对核心素养的培养产生影响,有些学生可能更擅长语言表达,而有些学生可能更擅长逻辑思维。在教学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发展。
2、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2.1 核心素养应用于教学设计的方法探索
核心素养作为一种全面的学习素养,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设置启发性问题和开放性任务,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给予学生合适的提示和指导,引导他们自主探索,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涵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联系[4]。通过阅读古诗词、名著文言文等传统文化作品,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也要引导学生关注现代文学作品,了解当代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另外,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口头表达、写作表达的任务,让学生通过描述、议论、说明等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展示自己的想法,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设置适合学生发展的任务和活动,引导他们全面发展,提高语文素养水平[5]。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能有效推动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2.2 教学设计及效果评估
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设计了一个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型,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该教学模型结合了核心素养的要求,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核心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施教学模型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在教学设计中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度。设置任务驱动机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和文化背景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和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从中感悟文化内涵,在语文学习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熏陶。通过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讨论,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进行朗读和表演,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注重写作训练,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地锻炼,提升了他们的语文素养。通过对教学模型的实施和效果评估,发现学生在思维品质、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升,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有效的 改善。
结束语
本研究以核心素养为切入点,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进行探索,希望通过融入核心素养理念,推动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具体表现在思维、文化及语言表达等方面。同时,我们也注重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来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这项研究结果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进和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应用进行深化研究,以满足新时代教育的发展需求,旨在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蒋亚芬.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1,(05):42-43.
[2]陈荷丽.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9,0(08):24-24.
[3]王志清.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02):21-22.
[4]高由由.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索[J].视界观,2019,0(21):0197-0197.
[5]宋克平.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0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