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

作者

高琪

华北电力大学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家精神成为引领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深入解读了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剖析了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探索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教育家精神;辅导员队伍;高素质专业化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1]。2024年8月《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确立了奋斗目标,提供了行动指南。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家精神作为教育领域的崇高理念,对于引领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

一、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专业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内涵与要求

(一)以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守育人初心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是重要的精神指引和行动导向。育人先育己,正人先正心,辅导员要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需要紧密联系,将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将教育事业作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是教育家精神的重要准则,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教育使命的践行。“师者,人之模范也,无德者无以为师”,它要求辅导员不仅在言语上成为学生的楷模,更要在行为上树立典范,用积极、正面的言语激励学生,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以行动诠释责任,以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行动影响并塑造学生的心灵。

(二)以育人智慧与躬耕态度践教育使命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教育工作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要启迪学生的智慧,滋润学生的心灵,同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的教育策略。既需要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进行价值观引导,塑造品格。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教师职业精神的深刻体现,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识,更要有勤勉不懈、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勤学以修身,辅导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保持知识体系的时代性和前沿性,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以实际行动展现“笃行”精神。

(三)以仁爱之心与弘道追求铸教育之魂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辅导员工作的核心动力,指引着辅导员以积极、热情、关爱的态度投入到学生工作中,以育人为乐激发工作热情,深情关怀助力学生成长,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贡献自己的力量。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高尚的教育理念,不仅要求辅导员具备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强调通过文化的力量来引导学生成长。以大爱之心关注学生的个体成长和发展需求,具备全球视野和文化自觉,成为文化育人的践行者和推动者,传承文化的精髓。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一)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管理职责不清晰

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日益增多,高校辅导员配备不足,工作负担过重,难以保证工作质量。年轻辅导员充满活力但缺乏工作经验,难以胜任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学历、高职称的辅导员更倾向于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许多辅导员的专业背景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性不高,在工作中难以发挥专业优势,影响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一些高校中辅导员的职责界定模糊,且辅导员队伍往往受到多个部门的共同管理容易导致职责不清等问题,也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3]

(二)辅导员培训与发展体系不够完善,队伍效能发挥不充分

培训缺乏长期、系统的战略支持,对辅导员的工作研究、技能培训和理论提高的重视不够。培训方式相对单一,缺乏创新性和互动性,角色扮演、拓展训练等现代培训方式应用较少,无法满足辅导员多样化的需求。培训内容相对局限,对实际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涉及较少。培训机制有待完善,培训时间碎片化,不成体系,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职业发展路径不够明晰,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路径不够畅通,大多数辅导员只能持续从事同一职务,缺乏职业发展的机会和动力。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导致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认同度不高,缺乏有效的奖励和晋升机会,使得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稳定性差,队伍效能发挥不充分[4]

(三)辅导员工作理念落后,核心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工作理念落后,部分辅导员仍秉持传统的管理观念,过于强调对学生的控制和约束,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需求。专业性不足,辅导员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知识上的储备不足,无法跟上学生的脚步无法捕捉学生思想动态的变化,缺乏系统的职业培训和实践经验。综合素质不高,部分辅导员在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综合素质难以得到全面提升。

(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外部挑战

教育环境日益复杂,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交织碰撞,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更加多元、复杂[5]。网络信息的海量传播和快速更新,增加了大学生思想受到不良影响的风险。学生个体差异显著,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地域文化和社会环境,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存在显著差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路径

(一)加强辅导员队伍管理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高校应建立健全辅导员管理制度,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权利义务等方面内容。加强团队协作,鼓励辅导员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和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组织辅导员开展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推动学生工作顺利开展。

(二)提升辅导员专业素养

将教育家精神融入辅导员的培养培训全过程,通过开发教育家精神课程教材资源,引导辅导员在深入学习中培育教育家精神。在教育家精神引领下,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线上资源,为辅导员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互动交流平台。同时,鼓励辅导员积极投身教育科学研究,探索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育人水平。

(三)完善辅导员激励机制

高校应合理提高辅导员的薪酬待遇,确保辅导员的收入水平与其工作付出相匹配。拓宽晋升渠道,为辅导员提供明确的职业晋升渠道和发展空间,鼓励辅导员积极投身学生工作。

(四)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高校应加强对辅导员工作的宣传引导,提高师生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可以利用校园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宣传辅导员的先进事迹和工作成果,树立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提供政策支持,高校应为辅导员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工作保障,确保辅导员能够安心、专心、用心地从事学生工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N].人民日报,2024-09-11(01).

[2] 郑水泉.用教育家精神润泽高校教师心灵打造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大先生”队伍[J].北京教育(德育),2024,(07):4-7.

[3] 刘又溦.高校辅导员德育能力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管理观察,2019,(18):129-130.

[4] 盛春.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路径探析[J].江苏高教,2020,(12):118-122.

[5] 康昱明,袁东东.关于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研究[J].数据,2023,(0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