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房屋建筑常见渗漏位置的防渗漏处理措施分析

作者

姚黎康

上海心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00126

摘要:房屋建筑中的渗漏问题是影响建筑质量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常见于屋面、外墙、地下室和窗台等部位。这些渗漏问题多由设计不合理、施工工艺欠缺及材料选择不当等原因导致,给居住者带来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本文分析了房屋建筑常见渗漏位置的成因,结合实际案例浦东新区宣桥镇老港农民集中安置单元征收安置房项目提出相应的防渗漏处理措施,包括优化设计、严格施工控制、采用高效防水材料等。通过对这些措施的深入探讨,为建筑行业提供行之有效的技术指导,确保建筑物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房屋建筑;渗漏;防渗漏措施;施工工艺;防水材料

引言

房屋建筑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居住舒适度和安全性。然而,在实际施工和使用中,渗漏问题成为影响建筑质量的重要隐患。屋面、外墙、地下室和窗台等部位是渗漏问题的高发区域,其成因复杂,涉及设计、施工、材料等多个方面。有效的防渗漏措施不仅能减少建筑维修费用,还能延长建筑寿命,提高居住满意度。因此,研究房屋建筑渗漏问题及其防治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建筑常见渗漏位置入手,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渗漏处理措施,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一、屋面渗漏的防渗漏处理措施

(一)屋面设计优化

屋面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防渗漏效果。在设计阶段,应优先选择坡屋面形式以增强排水能力,避免雨水积聚。同时,设计过程中应对天沟、檐口、排水口等部位进行精细化设计,确保排水通畅。特殊部位如屋面与墙体交界处、伸缩缝等,应增加防水层次或设置附加层。在屋面设计中引入防水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结构也能显著提升整体防水效果。此外,应结合建筑使用环境和气候特点,选用适合的防水结构形式和材料,确保设计方案与实际需求相匹配。

(二)施工工艺控制

施工工艺对屋面防水性能具有决定性作用。在施工过程中,需严格遵循设计要求,确保防水层的铺设平整无空鼓,接缝部位粘结严密。施工中应注意气候条件,避免在雨雪天气或高湿度环境下施工以防影响防水材料性能。同时,应加强对重要节点部位的处理,如排水口、天沟、管道穿越点等,确保细节处理无遗漏。定期进行现场监督与验收,发现施工问题及时整改。此外,加强工人技能培训,规范施工流程,可有效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的防水缺陷。

(三)高性能防水材料应用

选择高性能防水材料是确保屋面防渗漏的关键。常见的防水材料包括高分子卷材、改性沥青卷材和聚氨酯防水涂料等,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耐水性、耐久性和抗裂性。在材料选用时,应结合屋面类型及气候环境,优先选择性能稳定、耐老化性强的产品。在施工中严格按照材料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其性能的充分发挥。此外,推广新型环保防水材料的使用,如自粘防水卷材和纳米防水涂料,不仅能提升防水效果,还能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

二、外墙渗漏的防渗漏处理措施

(一)外墙节点细节处理

外墙的节点部位,如窗框边缘、幕墙接缝、管道穿墙处等,是渗漏高发区域。这些部位需要在设计阶段详细规划,并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多层次的防水措施,例如设置附加防水层或加强密封处理。在施工中应注重细节处理,确保节点部位的密封胶填充饱满且均匀,同时避免出现空隙或裂缝。对于不同的节点类型,可结合实际需求,使用弹性强、防水性能好的材料,以应对长期使用中的变形和老化问题。

(二)防水涂层与密封技术

外墙防水涂层是提高整体防水性能的重要手段。应选择具有高延展性、耐候性强的防水涂料,并均匀涂刷在墙体表面,确保无遗漏。施工时需分层进行,第一层作为基层保护层,第二层提供防水功能,同时确保每层厚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密封技术的使用同样不可或缺,特别是在接缝、开口部位,需使用高品质密封胶或嵌缝材料进行填充,避免裂缝形成渗漏通道。

(三)装配整体式剪力墙外墙的防水系统

实际案例浦东新区宣桥镇老港农民集中安置单元征收安置房项目上部主体结构主要为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其防水重点是处理墙板接缝和墙板留洞。其中接缝分两种形式,一种是预制外墙与现浇外墙接缝,另一种是预制外墙之间的接缝。横向和竖向施工缝采用1.5厚JS-II型防水涂料(缝两边各不小于100mm)加一道耐碱网格布铺贴(缝两边各不小于90mm)防水施工。对于横向、竖向接缝以及外窗应进行淋水试验,从最低水平缝开始,然后是竖向接缝,最后是上面的水平接缝。

对于对拉螺杆孔洞和管线穿墙的封堵。一般情况下,小于50mm的孔洞采用与穿墙对拉螺杆的封堵做法;50mm≤孔洞尺寸≤100mm时,可用于硬性水泥砂浆参照对拉螺杆封堵做法分次加发泡剂堵塞;当孔洞大于100mm时,采用细石混凝土封堵,所有封堵必须保证密实。对拉螺杆两端(模板内侧)有锥形塑料垫块的,封堵前需逐个剔除塑料垫块,未加设锥形塑料垫块的孔洞,封堵前先对外墙外侧对拉螺杆孔洞用机械(电钻等)扩孔,并将扩孔部分的PVC管除去。扩孔尺寸为:直径不小于30mm,深度不小于20mm。

三、地下室渗漏的防渗漏处理措施

(一)基础防水结构设计

地下室基础部分是渗漏防治的重点,应采用高效的防水结构设计。常见方法包括设置复合防水层,如柔性防水层与刚性防水层的结合,形成多道防水屏障。同时,可选用抗渗混凝土材料提高基础的自防水能力。在设计中,还应注重伸缩缝、沉降缝等关键部位的超前防水处理,采用橡胶止水带或遇水膨胀止水条,以增强整体的防水效果。

(二)地下室外墙的渗漏防治

地下室外墙需通过高质量的防水施工减少渗漏风险。施工前应清理墙面并保持干燥,确保防水涂层或防水卷材能牢固附着。选择耐久性强、防水性能高的材料,如高分子防水卷材,施工时层层铺设,确保无空鼓、接缝严密。对于贯穿外墙的管线和开口,应重点加强节点处混凝土自密实和附加防水层内翻增加防渗路径等密封处理,以防水汽渗入墙体内部。

(三)排水与引流系统的设计与维护

合理的排水与引流系统设计对地下室防渗漏至关重要。应在地下室周围设置环绕式排水沟,并通过集水井和排水泵将积水及时引出。外墙四周可设计排水板或滤水层,减小水压力对墙体的侵蚀。日常维护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排水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及时清理排水管道内的堵塞物,以保持系统高效运转,从而确保地下室的干燥和安全。

四、窗台及门窗渗漏的防渗漏处理措施

(一)窗框与墙体间隙密封

窗框与墙体间的连接处是门窗渗漏的高风险区域。在施工中,需使用弹性好、粘结力强的密封材料,如聚氨酯密封胶或硅酮胶,均匀填充所有间隙,确保无空隙和裂缝。同时,为了增强密封效果,可在窗框周边增加防水条或双层密封设计,防止雨水通过间隙渗入室内。

(二)门窗排水系统优化

门窗排水系统是防止积水侵入的重要屏障。设计时应确保排水孔分布合理且通畅,避免出现堵塞现象。在窗台下部设置排水坡,以引导雨水迅速流出。对于窗框下部的排水孔,应在安装后定期检查和清理,确保排水通道无障碍,增强整体排水能力。

(三)安装工艺与质量控制

门窗的安装工艺直接影响防水效果。在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确保门窗框与墙体接触紧密,避免因松动或错位导致渗漏问题。安装过程中需特别注意节点处理,如接缝和边角的密封,并对可能产生应力集中的部位进行强化处理。同时,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可使用辅助固定件以增强门窗的稳固性。定期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施工完成后进行防水测试,如针对窗框和墙体连接处的冲淋试验,淋水时宜对试验部位进行有压力喷淋,每处不宜少于30分钟,外部检查排水管是否排水顺畅,内侧仔细观察是否有水印,水迹。发现有局部渗漏部位必须认真做好记录查找原因及时处理确保门窗具备良好的长期防水性能。

结论

房屋建筑的渗漏问题是一项长期性和复杂性并存的技术难题,其防治需要从设计、施工和维护等多个环节综合施策。通过针对不同部位渗漏问题制定具体措施,可有效降低渗漏发生率,提高建筑整体质量与耐久性。未来,随着防水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施工工艺的改良,建筑防渗漏性能将进一步提升。建筑行业应加强技术研究与经验总结,推进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工程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周天赐.房屋建筑常见渗漏位置的防渗漏处理措施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4,23(11):96-98.

[2]刘大成.房屋建筑给排水管道防渗漏施工工艺及渗漏处理技术探讨[J].四川水泥,2024(3):158-160.

[3]王孟全,李翠霞.房屋建设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及其改进措施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24,22(15):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