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基建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关键技术分析
林智宜
陆丰宝丽华新能源电力有限公司 广东省 陆丰市 516543
摘要:目前工程规模的扩大和施工环境的复杂化,施工安全面临着更高要求。本文分析了电厂基建施工中的关键安全管理技术,重点探讨了施工现场安全监控、风险评估与控制、智能化安全管理系统的应用以及安全文化建设与人员培训技术。研究表明,采用先进的安全监控技术和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够有效识别和防范潜在风险,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同时,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和培训,有助于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本文提出,结合新技术和管理手段的创新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电厂基建施工的安全管理效果,推动工程建设的高效、安全实施。
关键词:电厂基建;安全管理;风险评估;智能化技术;安全文化
1引言目前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电厂建设规模的扩大,施工环境和管理要求日益复杂,施工安全成为了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关键因素。施工过程中的各类安全隐患,如设备故障、施工事故、环境变化等,都可能对工程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威胁到人员生命安全。强化电厂基建施工的安全管理,采取科学的安全管理技术,是保障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安全管理手段逐渐暴露出局限性,亟需创新管理技术与方法来应对新的安全挑战。本文将分析电厂基建施工中的关键安全管理技术,探讨如何通过先进的监控系统、风险评估方法、智能化管理和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安全管理效能,为电厂基建施工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2电厂基建施工安全管理的关键技术2.1 施工现场安全监控技术
电厂基建施工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高空作业风险、吊装作业的安全问题、设备故障、临时设施的稳定性等。由于这些隐患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传统的人工巡查和定期检查往往无法及时发现问题或处理隐患,特别是在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工作任务繁重时,容易出现遗漏或误判。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安全监控系统,通过传感器、摄像头、无人机等设备对施工现场进行24小时监控,实时获取土建施工、高空作业、设备状态等信息。例如,无人机可以用于高空作业区域的监控,通过高清视频回传及时发现作业中的安全隐患;传感器和物联网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电气设备、起重机械、施工车辆等设备的运行状态,自动捕捉到异常信号,提前预警[1]。大数据分析则可以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智能算法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区域并进行量化评估,提前进行风险预警,避免事故的发生。在实际应用中,结合AI算法与实时监控数据,系统可以动态评估施工现场的安全等级,智能识别出风险点,为安全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从而为现场管理者提供科学、及时的指导意见,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2.2 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
在电厂基建施工中,施工安全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如何对复杂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传统的风险评估方法多依赖专家经验或标准化的评估流程,虽然能够识别出部分风险,但由于施工环境和操作过程的复杂性,常常存在漏评和误评的风险。近年来,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逐渐成为主流。对施工现场数据进行多维度的分析,结合历史事故数据、设备状态、施工环境等因素,建立全面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模型,能够对各类潜在安全隐患进行准确预测[2]。
利用BIM(建筑信息建模)技术,能够对施工现场进行数字化建模,在施工前进行模拟仿真,提前发现施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如材料堆放问题、设备布置不合理、人员密集区域的安全隐患等,进而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在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控技术可以提供连续数据流,结合机器学习模型,对安全风险进行实时评估,针对性地识别和防控高危区域的隐患。风险控制方面,通过建立动态的风险数据库,结合实时数据和模拟结果,可以形成一个动态闭环系统。
2.3 智能化安全管理系统的应用
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大多依赖人工巡查和手工记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存在信息滞后和隐患漏检的风险。智能化安全管理系统将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个集成化、自动化的管理平台,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对安全隐患进行实时监测、风险预测、报警和控制。以物联网为核心的安全管理系统,通过部署各种传感设备对施工现场进行全天候监控,如环境监测、设备运行状态、施工人员健康状况等。采集到的所有数据通过云平台进行汇总和分析,形成可视化的安全管理信息,便于现场管理人员随时查看。
结合AI技术,系统可以对实时数据进行深度分析,识别出潜在的风险点,并及时发出预警。例如,当检测到设备的温度、压力或振动等参数异常时,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并发送警报,提醒相关人员进行检查和维护。智能化安全管理系统还能够对人员的安全作业情况进行实时追踪,如佩戴安全设备、进出危险区域的记录等,确保施工人员遵守安全规定[3]。
2.4 安全文化建设与人员培训技术
电厂基建施工中尽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保障安全,但安全文化建设仍然是提升施工现场整体安全意识和减少事故发生的核心。安全文化建设是一种组织内部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和理念的体现,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人为操作失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安全文化的建设需要从公司管理层到一线工人全员参与,形成“人人为安全负责”的文化氛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规章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文化建设方案,并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和教育,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够树立强烈的安全责任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员工安全培训是提升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信息技术在培训中的应用使得培训过程更加生动和高效。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施工人员可以身临其境地进行模拟训练,学习如何在高危环境下进行操作,了解并防范潜在的安全隐患。
增强现实(AR)技术则能够通过实时信息提示和交互式培训,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安全操作规程。通过培训,还能实现安全知识的持续更新,保证员工能够适应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员工培训不仅应定期进行,还应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岗位和作业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确保员工具备足够的专业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在强化培训的同时,安全文化建设也需要通过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鼓励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时刻关注安全、报告隐患、遵守规程,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保安全”的良好工作氛围[4]。
3结论电厂基建施工安全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有效识别、评估和控制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对于这一问题,智能化安全管理系统的应用,以及施工现场安全监控技术的引入,显著提高了风险识别的效率和准确性。结合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施工现场可以实现实时监控、动态评估和及时预警,减少人为疏漏,确保安全措施的执行。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的发展,使得施工企业能够基于全面数据和科学分析,准确判断潜在风险并采取适当措施,减少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安全文化建设和人员培训同样是保障施工安全的核心要素,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构建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提高施工现场的整体安全水平。电厂基建施工安全管理的关键在于将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与安全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形成系统化、精细化的安全管理模式,提升整体施工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子岩.电厂基建项目质量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24,43(24):165-168.
[2]韩磊.电厂基建期物资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气技术与经济,2024,(07):268-270+274.
[3]张友功,田志强,宫元涵,等.新基建时代燃煤智慧电厂建设与技术升级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24,(03):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