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的关键控制
曲江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10001
摘要:随着现代建筑功能需求的日益复杂,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本文深入探讨该领域的关键控制要点,涵盖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防雷与接地系统以及施工质量管控等多个方面,旨在为提高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的建设水平、保障建筑整体运行效能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推动建筑行业向智能化、高效化发展。
关键词:建筑电气;智能化工程;关键控制;供配电;智能系统
一、引言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已成为现代建筑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建筑物内各类设备的正常运行,更直接影响着使用者的舒适度、安全性以及能源利用效率。从大型商业综合体到住宅小区,从高端写字楼到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统的优劣决定着建筑品质的高低。因此,精准把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的关键控制环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供配电系统关键控制
(一)负荷计算与容量选型
准确的负荷计算是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基石。需综合考虑建筑类型、功能分区、使用设备功率及同时使用系数等因素。例如,商业建筑的空调、电梯、照明等用电设备在高峰时段负荷巨大,而住宅建筑则侧重于照明、家用电器等相对稳定但分散的负荷。通过科学的负荷计算方法,如单位面积功率法、需要系数法等,合理确定变压器容量、线缆截面等参数,避免容量过大造成浪费,或过小导致供电不足、设备过载发热等问题。
(二)电源可靠性保障
对于重要建筑,如数据中心、医院手术室等,双电源甚至多电源供电是必要的。采用自动切换装置(ATS)确保在主电源故障时,备用电源能迅速无缝接入,维持关键设备运行。同时,定期对备用电源(柴油发电机、UPS 等)进行维护保养,测试其启动性能、带载能力,保证关键时刻不掉链子。此外,优化电源进线方式,分散进线风险,提高供电可靠性。
(三)电压质量调控
供配电过程中,电压波动、谐波干扰等问题会影响设备寿命与运行稳定性。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如电容补偿柜,就地补偿感性负载产生的无功功率,稳定电压。针对谐波源设备(如变频调速装置、电子镇流器等),增设谐波滤波器,滤除谐波,净化电网,保障精密电子设备不受干扰,正常工作。
三、照明系统关键控制
(一)节能照明设计
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灯具,如 LED 灯,其发光效率高、寿命长、能耗低,已成为主流照明选择。结合自然采光,通过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根据室内光线强度自动调节灯具亮度,实现按需照明,在满足视觉需求的同时最大程度节能。例如,办公区域靠窗位置灯具可根据日光变化自动调光,走廊等公共区域采用人体感应灯具,人走灯灭。
(二)照明场景控制
根据建筑不同功能区域需求,预设多种照明场景。如酒店宴会厅可设置宴会、会议、清场等场景模式,通过智能面板或中控系统一键切换,各场景下灯具亮度、颜色、开关组合不同,营造适宜氛围。在住宅中,也可设置休闲、观影、就餐等场景,提升居住体验,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三)应急照明保障
应急照明系统是建筑安全的重要防线。确保疏散指示灯、应急照明灯布局合理,疏散通道全程无照明死角,照度符合规范要求。采用自带蓄电池或集中式应急电源(EPS)供电,定期对应急照明系统进行检测与放电试验,保证其在火灾、停电等紧急情况下能正常点亮,引导人员安全疏散。
四、智能控制系统关键控制
(一)系统集成与兼容性
建筑智能化涉及多个子系统,如楼宇自控系统(BAS)、安防监控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实现各系统间的无缝集成至关重要。采用开放式通信协议,如 BACnet、Modbus 等,确保不同厂家设备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建立统一的中控平台,将分散的子系统集中管控,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建筑整体智能化联动,如火灾报警时自动联动电梯迫降、通风系统排烟等。
(二)智能控制算法优化
运用先进的控制算法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以空调系统为例,采用变风量(VAV)控制算法,根据室内温度、人员密度实时调节送风量,避免过度制冷制热,实现精准舒适的环境控制,同时降低能耗。对于智能照明,采用自适应调光算法,动态跟踪环境光与人员活动,自动优化照明效果。
(三)远程监控与运维
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系统远程监控与运维。管理人员可通过手机 APP 或电脑端软件随时随地查看建筑设备运行状态、能耗数据等,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并远程处理。系统还能自动生成运维报告,基于大数据分析预测设备故障,提前安排维护,降低运维成本,提高建筑运行可靠性。
五、防雷与接地系统关键控制
(一)防雷装置安装
根据建筑高度、地理位置等因素,合理安装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接闪装置,确保建筑主体能有效引雷。对于高层建筑物,其顶部突出部位如电梯机房、水箱等需重点防护,形成完善的接闪体系,将雷电电流引入大地,避免直击雷对建筑及内部设备造成损害。
(二)防雷分区与等电位联结
划分防雷分区,对不同区域采取针对性防雷措施。在雷电电磁脉冲防护区,如弱电设备机房,实施等电位联结,将室内金属构件、设备外壳、线缆屏蔽层等通过等电位联结带连接并接地,消除电位差,防止雷电感应引发的过电压损坏弱电设备,保障电子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三)接地系统可靠性
确保接地极选材与埋设符合规范,接地电阻值满足设计要求,一般建筑接地电阻不大于 4Ω,特殊场所如电子计算机房要求更严。定期对接地系统进行检测,排查接地连接点松动、腐蚀等隐患,保证接地系统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为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及人员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六、施工质量管控关键控制
(一)施工图纸会审
施工前,组织电气、土建、暖通等多专业人员进行图纸会审。仔细核对电气管线与建筑结构、给排水管道等有无冲突,智能系统布线与装修布局是否协调,提前发现并解决设计图纸中的问题,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返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二)材料设备质量把关
严格把控进场材料设备质量,查验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等质量文件,对关键设备如变压器、配电柜、智能控制器等进行抽检,确保性能符合设计要求。严禁使用不合格产品,防止因材料设备质量问题引发工程质量事故或系统运行故障。
(三)施工过程监督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按照施工工艺标准,对电气线路敷设、接线、设备安装调试等关键工序进行旁站监理。要求施工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线缆剥皮长度适中、接线牢固、设备固定可靠等,保证每一道工序质量达标,为整个工程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七、结论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的关键控制贯穿于设计、施工、运维的全过程。通过对供配电、照明、智能控制、防雷接地以及施工质量管控等各个关键环节的精准把控,能够实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统的高效、稳定、安全运行,提升建筑整体品质,满足人们对现代建筑日益增长的功能需求,同时助力建筑行业在智能化道路上持续迈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未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还需持续关注并更新关键控制策略,以适应建筑行业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祥文.智能化建筑工程中的电气施工优化策略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24,41(01):118-119.DOI:10.19339/j.issn.1674-2583.2024.01.048.
[2]黄鹤.智能化背景下建筑电气工程设计——评《建筑电气及智能化工程设计》[J].应用化工,2024,53(01):257.DOI:10.16581/j.cnki.issn1671-3206.2024.01.026.
[3]迟增伟.建筑电气智能化弱电施工改造技术探讨[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3,(04):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