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研修助力改革 精准施策前行

作者

陈冰丹

茂名市向阳小学

摘要:2022年新课标在课程实施中建议:教学研究对于新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具有不可缺的作用。应注重区域教研和校本教研协同,整合各类资源,创新教研机制,高水平开展研究、指导和服务工作。而对于校本教研建议是(1)加强组织建设。建强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构建校级常态教研共同体,形成时间固定、主题聚焦、人人参与、研讨交流的教研机制,及时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2)聚焦教学难点。基于本校学情,聚焦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确定教研专题,以教学改进和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增强教研的针对性,引导教师持续进行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改进,实现教师从理念到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3)创新教研方式。在集体备课、课堂观摩、交流研讨等教研活动基础上,积极开展“问题-研究-改进-实践”的校本教研,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名师工作室、教学沙龙、工作坊和微论坛等,开展专题研讨,丰富教研形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水平。

关键词:精准 施策 研修 改革

校本研修能促进教师提升,从而推进学校发展。新课标背景下,以课题为引领,校本教研为载体,全面激发教师的教研意识,推进数学科组课题研究,以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为根本,以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为导向,以教师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以解决学校教师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有新的提高。

一、团队聚力,协同发展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主要工作,是学校的生命,在团队管理中践行“教师发展为本”理念,依托“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注重精细管理,精准布局,探索梯级团队建设模式。为教师成长创建宽松、愉悦、和谐的氛围,提高教师的职业意识、专业技能和自我发展的精神,在实践中发展教师的自主性、自觉性。

二、研修指引,改革创新

通过数学教学课堂现状的分析,我们理清思路,明确方向,以校本教研为抓手,主抓教学主阵地,致力于数学课堂的创新改革。近两年来,课题组通过组织成员开展同课同构、同课异构课例研讨,各年级统一模块课例研讨、教学沙龙主题交流、积极参加联动教研活动,摸索出适合科组改革创新的教学模式,力求学生能全程参与探究自主学习,教师是学习引导者和辅助者。学习内容“七要素”的教学模式让我们体会了课堂中老师需要做什么,学生需要怎样学,明确了好课需要共同关注,学生有认知需求,教师要有教学追求。结合新课标的“三会”核心素养: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旨在通过教师的引导,留给学生充裕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会表达。

2.科研伴航,创新发展

我们把脉了自身问题,大胆改革,精准导向,在校本教研中坚持做到细致、真实、创新三个准则。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的深化,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手段。作者主持的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精准教学实验研究》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为重点,本课题研究以各年段的学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教师在课前对教材的重难点要全面深刻地把握,课堂上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空间,通过猜想、操作等方法探索理解新知,探究过程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深入理解知识本质。

(1)精准备课

数学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是学生学业减负的关键和核心。在教学中做好精准施教,精准把握教材和学生学情,在课前要做好学情分析,结合学情精准把握教材,准确把握知识重难点,确定教学目标,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因材施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结合不同的学生个性特点,灵活的使用各种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

(2)精准教学

①精准课堂。“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应聚焦于学科核心素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教师在课堂的时间分配要精准把握,要让学生善思、能说、会做,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建构、迁移和应用过程,体现深度学习。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精准,每一句精简的引导语都指明学生探索的方向;每一句激励的语言都能满足学生成功的体验。精准随堂练习,根据学情分层次练习,有坡度和难度还要有趣味性。

②精准学习。新课标明确了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要求,具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注重做中学,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会学科思想方法。因此,在课堂要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去获取知识,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经历数学、发现数学、理解数学、体验数学,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定位角色,适当地介入、适度地展开、适时地退出。

③精准作业。“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要注重精选,改用、创新。通过作业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实,实现减量提质的效果。作业设计类型有前置作业、随堂练习、课后练习。前置作业精准把握学情,在教学前通过粤教翔云、平板等智慧平台推送前置作业,教师根据平台大数据反馈学生的预习情况及作业预测情况,精准掌握学生的学情,从而进行更精准的课堂设计。课后练习要具有个性化、多样化,设计寓练于乐,更多贴近于实际生活,具有实践性、操作性的体验类作业,如思维导图、购物方案、出行计划等。

(4)精准评价

课堂上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获得发展,每个学生能主动地、积极地表现自己、评价自己、评价同伴,使各自不同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评价方式可采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生生自评等多元化评价方式,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为数学课堂注入积极向上的活力。

在新课标背景下,关注校本教研,精准施策助力课堂改革,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主成长是必然追求。

【本文系2022年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新强师工程”课题)重点项目“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精准教学实验研究(立项号:2022ZQJK075)的研究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2】李宾妮.结合学教实际实施精准练习: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研究和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9):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