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作者

郑媛苹

博白县龙潭镇白树村小学 537624

【摘要】生活化教学是指将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真实、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学习语文,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文章首先分析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如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思维能力的积极作用;其次,探讨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如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工具增加教学互动、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等;最后,指出当前生活化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正面临转型与挑战。如何将语文教学更好地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已然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探讨的问题。基于新课标探究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路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了实践这一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掌握一系列策略和技能。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以便将课程内容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从而提升他们运用知识的灵活性。本文就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实施方法展开探讨,并希望通过对相关案例和研究成果的分析,为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提供更加系统、有效的探索与实践路径。

一、找准切入点,搭建桥梁

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寻找生活中与语文学习内容相贴近的事物,帮助学生建立对知识的亲近感,加深理解,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教师需精准定位切入点,在生活事物和语文知识之间搭建桥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然而,部分教师在实践中容易将切入点等同于相同点,实际上切入点是相同点中的一部分,二者具有相似性,但并不完全相同。在语文教学中,课文和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的某些事物存在很多相同点,但不是每个相同点在教学过程中都适合作为切入点展开教学,只有那些最切合主题、简要概括文章主旨或知识内容的相同点,才能作为语文教学的切入点。生活化教学模式通过抓住生活中某个事物与课文教学内容的关联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课文内容和该事物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更快进入课堂状态。因此,教师在利用该模式进行语文教学时,需从众多关联点中寻找最准确的切入点,并在生活与语文知识之间搭建起桥梁,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课文大意。

二、多线并行,深度解析

课文传达出来的感情层次丰富且递进。在一篇课文中,往往存在多条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主线。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语文学习中的线索分为以下几类。

1.家庭生活线索。以学生的家庭为背景,引导学生讨论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如家庭成员、家务劳动、家庭旅行等。家庭是学生生活中的主要场景,利用家庭线索能够有效拉近学生与语文知识的距离,帮助学生消除对语文知识的陌生感。

2.校园生活线索。以校园为情境,让学生深入了解学校的各个区域和活动,如教室、操场、校园活动等。通过观察和描述校园生活,学生可以快速适应校园环境,同时提高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

3.运动休闲生活线索。以学生的运动和休闲活动为素材,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户外活动和休闲方式等。通过丰富的语言描述和积极讨论,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语文学习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以兴趣驱动学习的目标。

此外,还有社交生活、美食文化以及自然环境等线索,同样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和不同的视角。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生活线索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生活中与语文知识相关联的线索,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教师可以适时组织小组合作、展示和分享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笔者认为,多线并行的生活模式探究对课堂教学具有显著的作用。它主要表现在:学生通过挖掘多条线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来理解课文内容。每条线索都可能揭示出不同的信息和意义,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多元的认知。同时,多条线索的挖掘可以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通过深入挖掘每条线索的细节和关系,学生能够逐渐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和意义,提高对课文的深度理解能力。最重要的是,多线并行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多条线索的并行挖掘要求学生同时处理多个信息,进行综合思考和整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其在阅读和理解过程中具备更加开阔的思维视野和较强的综合能力。

三、情景模拟,深化共情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还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培养他们健全的情感体系。生活化教学模式由此应运而生,尤其是注重情感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情景模拟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被巧妙地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情景模拟是一种通过创设特定情境,让学生在虚拟或真实场景中进行角色扮演和模拟实践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供了贴近学习目标的真实背景,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了知识的习得和运用。模拟的情景具有高度真实性,创设的情境往往能够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紧密关联,因此,能够有效引发学生的认知共鸣和情感共鸣。同时,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互动参与,能够更加深入地融入情景,增强学习效果。不仅如此,学生在情景模拟中扮演不同角色,积极参与并运用语文知识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既锻炼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又提升了实践能力。

四、升华主旨,深化认知

生活化线索的导入和情景模拟的运用,目的在于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相应教学手段的运用,还要关注教学效果的达成,通过总结和升华,充分发挥这些教学手段的潜在价值。学生对于生活中诸多事物的认知往往停留在浅层次的理解上。以“水”为例,学生通常仅认识到水具有无色无味、供给生命等必需的属性,却鲜少能够领悟水所蕴含的文学意义和情感内涵。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可以从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环境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在语文学习中增强生活感悟能力。只有根植于生活沃土,小学语文教学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才能真正得到培育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厍俊兰.浅析小学语文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4):108-110.

[2]李国荣.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6):29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