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开发分析研究

作者

刘霞

平口完小 邮编:4135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传统的作业形式往往偏重于机械计算和记忆,缺乏趣味性和实际应用。而现代数学作业设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实际运用能力和创造力,强调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因此,实践性作业作为一种新型作业形式,应运而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开发分析

引言: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实践性作业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索的机会,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实践性作业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生动的学习体验,使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一、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特点

(一)实际性

实践性作业强调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要求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和情境进行数学实践。这种作业形式能够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二)操作性

高年级的数学实践性作业通常要求学生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如实地调查、测量、观察、组织数据等。这些操作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探究性

实践性作业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合作性

高年级的数学实践性作业往往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或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这种作业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使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五)综合性

实践性作业通常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打破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壁垒,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这种综合性的作业形式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六)自主性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往往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形式,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开发策略

(一)立足学生实际,注重个性发展

实践性作业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的开发策略,关键在于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有知识经验和个性差异,确保作业设计既有挑战性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为例,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难度上得到锻炼和提升。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更具挑战性的实践性作业,如要求他们利用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复杂的立体图形,如多面体或组合图形。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空间图形的理解,还能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而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设计一些更为基础的实践性作业,如要求他们识别并描述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或者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这样的作业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融合其他学科,促进综合素养

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应当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学习能力。这种融合不仅能够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以小学数学高年级的“图形的变换”为例,教师可以与美术学科相结合,设计一项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图形变换知识,如平移、旋转、对称等,设计并绘制一幅美丽的图案。这样的作业不仅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在作业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如何将数学知识与美术技巧相结合,如何运用图形的变换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三)结合生活实际,增强应用能力

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应当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和运用数学知识,从而有效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以小学数学高年级的“小数乘除法”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项具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性作业,如要求学生走进超市,调查并记录各种商品的价格。在作业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商品标签,准确记录价格信息,并运用小数乘除法的知识,计算购买一定数量商品所需的总价。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小数乘除法的实际应用场景,还锻炼了他们的社会调查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通过这样的实践性作业,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增强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作业设计,是提升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关键所在。

(四)利用信息技术,创新作业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学数学高年级实践性作业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智能教学系统等先进工具,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体验。以“统计与概率”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在线调查问卷,并通过网络平台发布给学生。学生只需在线填写问卷,提交后即可自动生成相关数据。教师则可以利用智能教学系统,对学生的数据进行实时收集和分析,无需再手动统计。这不仅大大节省了时间,还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分析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可视化报告,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数据的分布和趋势,更好地理解统计与概率的概念。这种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性作业的形式,不仅丰富了学习方式,还提高了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高年级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培养跨学科学习能力、增强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以及利用信息技术的创新手段,我们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元、高效的学习体验。实践性作业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深化数学知识,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佳,麦秋月.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和优化策略[J].科技风,2024,(18):148-150.DOI:10.

[2]瞿书春.“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D].重庆三峡学院,2024.DOI:10.2788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