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实训课程的技能教学模式分析
康爱梅
江苏省启东中等专业学校(启东开放大学)
摘要:目的:为了贯彻“金课”建设思想,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进混合式电子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调整课程内容,使教学目标更加全面和科学。结果:提高教学质量,将新知识和新技术引入到了教学中,形成特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思想,改进考核方式。结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自学水平,增强创新思维和实践意识。
关键词:电子实训;技能教学;线上线下结合
引言
电子实训模块化训练是中职教学的主要课程。在此基础上,同学们将掌握电工及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巧。各大院校在“百千万人才提升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积极地采用了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对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创新,并逐渐建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重点强调了在电子组装流程中的实际运用,强调了对流程知识的积累与经验的重视,在探究项目的实际操作中,促进了实际操作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课程设置了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的培养目的,目的是使同学们能够熟练地运用电的基本知识,增强其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并对其自学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科学思维方式、竞争意识、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进行了全面的训练,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1]。
一、电子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与专业衔接性不紧密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掌握重点和难点,不能很好地区分出学习的轻重缓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各专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容设置的不合理,导致了实践中的教学内容和未来的工作不能密切联系,缺少实践性;仅仅是理论上的学习,也无法适应当前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电工电子实训课程其目的在于使同学们在所学的过程中,通过基础知识的讲解,明确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操作知识和步骤,在后续的实践中能够将理论知识准确应用。该课程的开设存在“以理论为主,后实践为主”的特点,缺乏与其他各大学科的联系[2]。再加上这几门课程都是分别授课的,知识之间的联系较少,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无法做到贯通,学习的效果较差,人才培养效果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二)混合式教学方式落实力度不够
近年来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手段在逐步完善,各种新的教育方式层出不穷,尤其是线上线下混合式的综合教育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模式是为了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化的需要,从而提高中职院校的教育水平,提高学生的素质。然而,当前的在线课程建设平台还不够健全,投入资金不足,而且教学录像的拍摄方式也较为简单,简单的教学变化没有达到吸引学生学习的目的,与传统的教学形式差别不大,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应付试卷的,很难了解电工电子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内部关系,知识的连贯性不足,对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二、电子实训建设思路
(一)梳理课程重点,重构教学内容
电工电子实训课程的建设要梳理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结合当前市场对电工电子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对教学模式进行重构。基于OBE思想的教学内容模块的构建,以职业教育与企业文化的结合为导向,对职业教育的教学进行了教学改革,并对其知识、能力和培养目的进行了重新构建。
在教学中,要注重对电工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相关的理论和理论的掌握,对理论方程的导出和计算流程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常见的电子原理以及它们的应用情况。技术人才的培训不仅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也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电工电子实践课程体系。将现有的电子类专业培训课程与产品工程培训课程相结合,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并对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并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同时,将德育要素有机地融入教育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创造力,增强爱国热情。
(二)整合现有资源,创新实践平台
中职院校要整合当前教育教学信息平台,综合线上与线下的教学资源,为同学们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给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利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实践创新,以此来提高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发散型精神。与工程专业的实际操作相联系,通过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多种形式,既能使学生深入到工程中,又能把老师的研究结果融入实际教学中,打破单纯的实习内容,增加课程的难度,使学生对电子工程的实际使用情况有更好的认识。如制造企业的实践,使学生对常见的升降机装置有一定的认识,借由对升降机特性测试试验室的考察,让同学了解到专案的复杂程度,进而发展其思考与创造精神。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全面素养为中心,通过开展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工作,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创新探讨,突出了职业院校办学特色,提高了人才培养的品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养进行了全面的提高[3]。
(三)线上线下结合,改进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法上,要突破“手授”的传统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了线上与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在线下教室中进行实践技能的学习,而在网络平台上则提供了多机位高清微距拍摄的实习操作演示录像。在这个系统中,将会逐渐地创建焊接缺陷数据库,这些数据库中包含了一些学生录制的一些视频,让更多的同学能够看到错误的示范,从而对如何正确地进行焊接有更深的理解。
搭建网上展示平台,精选出最好的作品,让所有人都能从中受益,从而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在传统的网络课程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网络课程来实现对电工电子课程的学习。通过项目驱动法、翻转课堂法、问题取向法等多种方法,促进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参与程度。根据电子工程学的知识单位,构建各学科教材库,并在现有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资源的基础上,对与电工电子有关的数字化资源进行优化,使该课程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相融合。
(四)改进常规性考核,强化过程性考核
从电气工程专业的特征出发,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突破了以往以期末考试为主的做法,加强过程评价在总分中的比例。坚持“四个回归”,坚持把提高素质、提高效益当作衡量各项工作最基本的尺度。从学业品质出发,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回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业成效检查体系。同学们透过沟通讨论、单元作业测验及期末网上测验等方式,多数网络表现优异,达成所学内容之目的。在此基础上,将针对不同类型的课题,分别进行不同类型的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并将其纳入总分之中。实践证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结论
通过开展线上和线下混合实践,提高了中职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效率,改善了课堂的交互氛围,使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此外,在教育理念方面,加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电工电子课程为切入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环境。在保留原有的电工电子特点和优点的同时,还应注意将现代教育理念、手段与特征相结合,使实践课的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赵亚丽,高超.职业本科电工电子技术实训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24):102-104.
[2]隋纪祥,代风静,江学焕,黄海波.“赛教融合”电子信息实训类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电脑与电信,2023,(12):1-4.
[3]许晴晴.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训教学优化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3,(22):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