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运用情景教学法的策略
张宇茹
北京小学丰台万年花城分校 100070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课程,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三观形成的关键期,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因此教师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教学方法。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情景教学法作为新兴的教学方法,因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逐渐走入教育工作者的视野。本文旨在探讨情景教学法的概念,探索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意义,进而探索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情景教学法;教学策略
引言
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对学生的整个人生阶段都有着重要影响。在新课程改革以来,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有着新的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道德思想和行为意识的引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正确的三观。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状况,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出生动、具体、直观的教学情景,让枯燥的教学知识“活起来”、“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学效果。
一、情景教学法的概念
情景教学法可以追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英国,最早被称为口语法,在二十世纪50年代改为情景法,并在七十年代后期被引入中国,逐渐发展为我国教育教学方面的重要手段,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出生动、具体、联系实际生活的情景,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的目的,一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角色扮演、游戏教学等。
二、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意义
1.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出生动、有趣的场景,将道德法治融入到具体的情景当中,使学生能够在情景当中去体验、感悟知识,能够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结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思想
情景教学法能够有效改善,学生难以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情况,能够增强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3.提升教学质量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出具体、生动的教学情景,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情景当中,感受道德与法治,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能够主动去学、积极去学,学会自主学习,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情景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在情景当中去学习,有别与传统形式上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当中自主学习、自我思考,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1.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是确保情景教学法能够顺利实施的实施者和推动者,教师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素养,对于情景教学法在教学过程当中的实施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优化教师队伍,是情景教学法正常运用的关键。学校应该加强对于道德与法治科目的教师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例如,组织定期的专家座谈会、教师培训会、文件精神的研读讨论会等。同时,教师也应该加强自我学习和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情景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方式和方法。例如,观看线上名师讲课精品课堂,多学校组织的听课活动等。
2.基于教材内容,创设情景教学课堂
道德与法治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因此,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备课阶段,更要深刻剖析教材内容,深挖教材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连接,创设出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去感受道德与法治,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
例如,教师在讲解“我们的节假日”这一章节时,可以让学生搜集我们国家的节假日,搜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节假日相关的诗词、文章、相关影视片段,让学生讲述自己的假期生活,通过搜集日常生活当中的素材,让学生能够将教材内容联系实际生活,增强学生对于我国传统节日的热爱与自信心,让学生在实际情景当中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3.立足学生实际,优化情景教学过程
学生是情节教学法的主体,学生的需求是优化情景教学过程的重要根据。因此,在运用情景教学法时,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去优化情景教学的过程,具体来说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个体差异、兴趣爱好等特点,选择合适的情景素材和创设方法,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反馈情况,对于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进行及时的调整,以此来确保教学内容的正常实施和实施效果。
4.丰富情景类型,提升情景教学质量
情景类型的多样化时决定情景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运用情景教学法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提高丰富的情景类型。例如生活情景、故事情景、问题情景等。像生活情景是指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教师结合教材和实际,创造出与生活相关联的情景,例如在学习“让生活多一些绿色”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手机自己一天产生了垃圾跟废物,进而引出将废物变废为宝的课题,让学生在实际情景当中学会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学会环保,避免浪费的话题。而故事情景,则是指教师通过讲述有趣、生动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设置多样化的情景,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总结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应用,可以依据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创设情景教学课堂、优化情景教学过程、提升情景教学质量等策略,能够有效创设良好的活动情景,陶冶学生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性任务,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铭球.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情景教学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2,(04):113-115.
[2]张书迁.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22,(09):112-114.
[3]杨调调.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20,(14):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