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分析
吴玥
广州城建开发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是保障成本控制效果的重要基础,如能实现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必定提升成本控制效率,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的重要前提。实际工程项目中多种因素均会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动态管理能够通过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控制与强化、采用专业性、技术性的手段进行干预、管理,以合理控制工程的建设成本及施工进度。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成本优化控制
引言:造价管理属于企业的核心管理内容,造价管理的效果关乎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由于当前建筑企业之间的对抗不断升级,企业发展频繁受阻,如果要突破发展限制,就必须实现经营性建设的目标。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中存在许多的问题,管理效率不高,工程建设费用浮动极大,超预算问题时有发生,对项目建设非常不利。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建筑企业需要开展动态造价管理,实现企业创收。
一、建筑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管理与控制的优点
在整个工程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有着较多的项目费用支出,而在此过程中,施工单位的动态造价管理和精准的控制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从而对于全过程费用进行监管等,还可以进行工程方面决策的优化等。在实际的操作和控制中,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对于限额设计等都有着明确的要求,需要参考建筑行业的标准进行设计和分析等,从而还需要保证设计人员技能的掌握和分析程度,在各个阶段的精准控制中做好成本分析,保证各项数据的有效性。尽管在项目进行初期已经做好了精准的核算,也有着与之对应的造价控制方案,但是在实际的施工环节中还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只有实现了更为高质量的动态化的管理和控制等,才能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稳定的地位。
二、影响工程造价的相关因素
2.1 材料的市场价格因素
从工程造价的组成不难发现,材料费用往往占据着工程造价大部分的份额,因而工程造价管理要把材料费用作为管控的重点,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结合当下市场价格,对材料费用作出准确的判断,并根据施工方案及时调整材料进场顺序、时间,从而降低市场价格浮动对工程造价的不利影响。
2.2 人为可控因素
人为可控因素是指那些可采取人工控制手段加以避免的一类可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例如,通过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来避免验收时出现质量不合格而返工返修的多余支出。又如,在工程设计阶段与施工单位建立有效的联系,对各种方案进行有效沟通,以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设计变更对工程造价产生负面影响。目前来看,由于工程施工方案变更或者设计变更问题所带来的施工成本增大现象偏多,因此,应注重对人为可控因素的管理,提升工程造价的管理效果。
2.3 其他不可控因素
不可控因素是指那些不可抗力的因素,主要表现为,地质灾害、自然灾害以及环境因素等。由于大量的建筑施工作业均需在露天的环境中施工,对于环境因素已经有了良好的应对经验。而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则是无法抗衡的,当发生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时,施工单位仅能通过调整施工方案来降低经济损失。从实践中来看,不可控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较大,但并不是经常发生,对于此类因素,仅需要采取补救措施即可。
三、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策略
3.1 明确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重点
材料费用占据着工程造价大部分的份额,因而工程造价要把材料费用作为管控的重点,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结合当下市场价格,对材料费用作出准确的判断,并根据施工方案及时调整材料进场顺序、时间,从而降低市场价格浮动对工程造价的负面影响。换句话说,建筑企业管理人员要及时跟踪市场材料价格,通过分析市场价格浮动规律,合理确定材料价格,进而保证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为企业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完善管理制度加强造价管理与成本管控工作的落实水平
建议施工企业能够结合目前的市场经济发展现状,针对造价管理制度内容以及成本管理制度内容进行有效的补充,并就工程造价管理以及成本管控流程进行有效梳理,争取为具体管理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与道路。此外,也需要建立工程造价管理以及成本管控的责任制度,将具体的管理任务落实到个人或者小组,一旦发生成本管控问题或者造价管理问题直接追责到个人或小组,全面提升造价管理人员以及成本管控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在落实管理工作时能够互相监督,从根本上提升工程造价管理和成本控制工作水平。
3.3 引入合同动态管理制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已经被引入到了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中来,这促使企业在管理和日常运行中可以采用信息化手段来解决相关问题。我国很多企业已建立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相关程序可在信息系统平台来完成,例如收货、合同供应商审核准入、付款、合同签订等。构建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平台能够实现合同管理的标准化,提升企业合同管理的工作效率,促使合同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同时财务系统、办公系统、物料采购系统还能与该系统进行对接,提高其管理效率,从而降低企业相关工作的成本。同时,随着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平台的不断完善,有效避免了因工作人员失误而造成的合同纠纷情况,降低了误差和保证了合同的准确性。通过重视合同的动态管理可以实现合同管理以及风险控制,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合同管理所处环境较为复杂,因此离不开完善的制度来支撑,在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中要严格管理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个环节的工作,将先进技术作为实现合同动态管理的主要支撑,维护好建筑工程各方的利益。
3.4 技术措施
可以通过采用价值工程的方法来调整,比如,采用限额设计的方法主动控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优化施工方案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技术纠偏措施。技术措施不仅包含优化的技术措施,而且包含现代设备的技术优化,例如,建立完整的工程管理资料库,或者采用积极推广电子计算的方式开展科学合理的造价管理等。一些定额软件以及工程量计算软件在市场上的开发及应用,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对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管理,而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建立大数据资料库,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使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
3.5 加大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力度,满足工程造价的成本要求
根据多年实践经验结果可知:工程设计的质量是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投资企业的负责人想要合理节约、缩减投入成本,应当选择一家信誉高、设计水平过硬的设计单位,要求设计单位提供几份建筑方案设计初稿,投资企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造价人员经过协商决定具体选择哪一份设计方案,以此保证项目的适用性、可行性、经济性。设计人员在对初稿进行修改、添加内容时,应当明确投资企业的实际需求、施工企业的可操作性,选择实用性、安全性、经济性比较高、实践效果比较好的方案。在不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减成本支出,降低工程造价、加强造价控制效果。
结束语:综上所述,造价的科学有效性对于建筑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造价的合理管控对企业收益的提升和资金支出有着直接的影响。从我国现阶段的建筑工程来看,不同建筑单位的造价控制水平存在差距。要想提高造价管控效率,应该从工程立项、规划、实施到验收等多个环节实施造价动态监管。
参考文献:
[1] 钟琴. 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探讨[J]. 砖瓦世界,2024(4):109-111.
[2] 许琼. 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J]. 工程机械与维修,2023(1):99-101.
[3] 潘靓丽,王静. 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J]. 建筑与装饰,2022(8):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