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村幼儿园五育融合的实践挑战与对策研究分析

作者

余秋婷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龙武幼儿园

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乡村幼儿园在五育融合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策略如强化教育理念的领导作用,建立家校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及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等。这些措施旨在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促进乡村幼儿园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乡村幼儿的全方位成长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南。

关键词:乡村幼儿园;五育融合;教育理念;家园共育;资源配置。

一、背景介绍

在乡村幼儿园,由于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观念相对滞后,五育融合的实践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结合实际深入分析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及五育融合的实践问题,为推动乡村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幼儿园五育融合的理论基础与现状

(一)五育融合的定义与理论研究

五育融合,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旨在通过多维度的教育手段,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近年来,通过综合分析多篇关于“五育”融合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的文献,可以发现当前研究多集中在构建“五育”融通的课程体系、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本土自然资源以及加强家庭与社区的合作,这些文献不仅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二)国内幼儿园五育融合的实践案例与经验借鉴

在国内,已有不少幼儿园积极探索五育融合的实践路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江西农业大学保育院,其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将稻香文化融入五育教育之中,通过珍惜粮食的社会活动、科学探索水稻生长过程、稻田运动与游戏、稻谷艺术创作等形式,使幼儿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科学探究精神、健康体魄及审美情趣,实现了五育融合的生动实践;而武穴市余川镇中心幼儿园利用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创新开展“五育融合”教育,通过本土化的游戏区角、益智活动、户外体育锻炼、美工创作及劳动实践等活动,使幼儿在快乐中成长,在体验中学习,实现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些实践案例为其他幼儿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展示了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三、目前我园五育融合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理念层面

1. 五育均衡发展认识不足,融合教育理念与实际操作脱节

尽管我园许多教师都已经认识到五育融合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难以做到真正的均衡发展。例如现在幼儿园虽然设计了包含多领域教育内容的课程,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侧重于智育,忽视了其他育的培养,使得五育融合的教育目标难以实现。

2. 留守儿童比例高,家庭教育缺失

在广大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尤为突出,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在家庭中缺乏足够的关爱和教育引导,导致他们在幼儿园接受到的五育融合理念难以在家庭环境中得到延续和强化。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为祖辈,他们往往教育观念落后,难以配合幼儿园实施五育融合教育。

3. 家长素质普遍较低,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除留守儿童问题外,家长素质普遍较低也是影响幼儿园五育融合实践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孩子送到幼儿园就是有人照看,对于幼儿园开展的五育融合教育活动缺乏理解和支持。这种观念导致幼儿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习惯在家中难以维持,甚至受到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削弱了五育融合教育的效果。

(二)教育资源与设施的限制

教育资源的匮乏是制约幼儿园五育融合实践的重要因素,我园存在教学玩具丰富度不足,已自制居多,缺乏专业性的问题。教师在实施五育融合教育时难以提供丰富而专业的教学材料和玩具,这也严重限制了幼儿在探索、创造和游戏中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三)师资数量与幼儿比例失衡

我园近两年也面临教师数量不足,导致班级规模过大,使得教师在实施五育融合教育时难以充分关注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和需求,这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发挥,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使得教师难以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整,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五育融合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

四、解决策略与建议

(一)加强理念引领,明确五育融合目标

为了推动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深入实施,首先需加强管理者与教师的理论素养,幼儿园应定期组织专题培训和学习活动,邀请教育专家进行讲座,提升教师对五育融合内涵、价值及实施路径的理解。制定详细的五育融合实施指南,明确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标准,为一线教师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引,并建立五育融合教育评估体系,定期对各班级的融合教育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反馈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五育融合目标的有效达成。

(二)构建家园共育机制,强化家庭教育支持

家庭构成了幼儿成长的基础环境,幼儿园应积极建立家长学校机制,定期为家长组织教育讲座与研讨会,通过深入探讨并分享全面发展的“五育”教育理念及其实际应用策略,从而提高家长们的教育认知水平与育儿技巧。并持续通过家长会、通过采用微信群、家校联系手册等多种交流方式,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携手为每位幼儿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共同推动幼儿在身心、认知、社交等多个维度的全面成长。

(三)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

资源是保障教育质量的基础,幼儿园应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优化硬件设施与玩具配置,打造更为多元且充实的学习及游戏空间。我们不提倡单纯依赖外部资金支持,幼儿园应积极主动地整合社区资源、家庭参与以及周围自然环境中的教育元素,因地制宜,实施低成本、高产出的教育实践。比如,我们可以参考稻香文化中的教育理念,组织幼儿亲临农田,亲自参与播种、收获等实际农事活动,以此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幼儿园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通过合理调配师资力量等方式,减轻教师工作压力,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可以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创新,分享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形成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共同推动五育融合教育的深入实施。

五、总结与展望

乡村幼儿园在五育融合实践中主要问题在于教育理念的普及与深入实施存在差异。这些问题的成因复杂多样,涉及教育投入、教育资源分配、家庭环境及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乡村五育融合教育的深入推进,需要联合政府、幼儿园、家庭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力量,采取系统性和持续性的措施。

未来,需持续强化教育观念的传播与普及,增强管理者、教育工作者及家长对全面素质教育重要性的理解。另外政府应显著提升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合理调配资源,确保乡村幼儿园具备必要的设施与教学资源;这是一个漫长且繁复的任务,但只要所有参与者团结一致,持续努力,就必定能持续促进乡村全方位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娜兰.“五育”融合视域下的幼儿劳动教育[J].天津教育,2024(2):49-51

[2]胡萍.“五育”融合视域下幼儿园高品质课程建设的价值、目标与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2023(29):71-74

[3]毛妍.“五育并举”视野下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开展之路[J].世界儿童,2024(3):0007-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