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与实践研究
刘欢
衡南县岐山镇岐山联合学校赐山校区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与实践。阐述了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情感教育渗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实践策略,包括在文本解读、课堂互动、写作教学、课外活动等方面渗透情感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还肩负着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的使命。情感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习兴趣
情感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时,他们会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素材,如关爱、友谊、爱国等。通过对这些情感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和价值观,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三)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相互促进。在情感的驱动下,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教师过于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不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需求。
(二)方法单一
一些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时,方法比较单一,往往只是通过简单的说教来传递情感信息,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缺乏系统性
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没有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导致情感教育的效果不佳。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实践策略
(一)在文本解读中渗透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情感的表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例如,在教授《背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父亲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让学生感受到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再如,在教学《梅花魂》这篇课文时,文中通过描写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体现了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外祖父三次落泪的细节进行解读,如第一次是教“我”读思乡的诗词时无声地落泪,让学生体会外祖父因思念祖国却不能回去而内心痛苦;第二次是因“我”弄脏墨梅图而大发脾气后,泪眼朦胧,表现出他对墨梅图,实则对祖国文化的珍视;第三次是送“我”和妈妈回国时泪眼蒙眬,更能让学生感受到他对祖国深深的不舍和牵挂。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远离家乡或亲人时的感受,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外祖父的情感。
(二)在课堂互动中渗透情感教育
课堂互动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尊重。例如,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可以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的观点给予肯定和补充,让学生在互动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诸葛亮和周瑜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发现有个平时比较内向的学生也积极参与了讨论,并且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认为诸葛亮不仅足智多谋,还很有胸怀,不与周瑜计较。教师及时给予这个学生表扬,肯定他的思考很深入,观察很细致。这让这个学生感受到了自己被关注和认可,之后在课堂上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在写作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写作是学生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汲取情感素材。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不要刻意编造。例如,在写记叙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然后将自己当时的情感体验写下来。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注重对学生情感表达的评价,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让学生在写作中提高情感表达能力。以写“我的老师”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与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如老师耐心辅导自己学习、在自己生病时给予关心等场景。有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有一次我在课堂上发烧了,老师发现后,立刻用她温暖的手摸了摸我的额头,然后着急地把我送到了学校医务室,还一直陪着我等家长来。那一刻,我觉得老师就像我的妈妈一样。”教师在批改时,针对这段情感真挚的描写,给予了高度评价,写道:“你把老师对你的关心和你当时内心的感受写得非常真实动人,让老师也感受到了这份温暖。继续保持用这样的笔触去记录生活中的美好!”这让学生认识到真实表达情感在写作中的重要性,也更有信心去用心书写自己的情感。
(四)在课外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
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读书分享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情感、表达情感。例如,在朗诵比赛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或散文进行朗诵,通过朗诵来传达诗歌或散文中蕴含的情感。同时,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例如学校组织“我爱祖国”的演讲比赛,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有个学生选择了以自己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经历为素材进行演讲。在准备过程中,他深入回忆参观时看到的历史文物、听到的英雄事迹,内心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在演讲时,他声情并茂,将这份情感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传递给了在场的每一个人。通过这次演讲比赛,不仅让这个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爱国主义情感,也锻炼了他的表达能力,同时在与其他同学的竞争和交流中,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结论: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在文本解读、课堂互动、写作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方面渗透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对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探索和创新情感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将情感教育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1] 朱晓燕.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策略[J]. 基础教育研究, 2023, (15): 67 - 69.
[2]王芳. 论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与实施路径[J]. 语文建设, 2022, (12): 45 - 48.
[3]李华. 基于情感教育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J]. 课程教学研究, 2024, (08): 56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