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立体图形展开图》教学设计

作者

常文艳

红河县思源实验学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立体图形展开图

学科:数学   学段:6.1.1第2课时

年级:七年级上册

相关领域:几何图形

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年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初一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学习新知识速度还是比较快,模仿能力强。具备一定的探索知识自主创新的能力,但在某种程度上特别是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问题上,学生还是依靠事物的具体直观形象.空间想象能力欠缺。为了加强他们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更好的发挥他们想象能力。根据他们的特点,本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究方式完成学习,选择联系生活中的几何图形,适合学生的习题,立体图形让学生自己做手工,体会展开图围城立体图形的过程。由浅入深的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一定练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主要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展开图。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立体图形展开图是在学生认识了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九年级学习三视图作了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核心素养目标

1.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发展空间思维。

2.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合理的想象能力;在观察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得到的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由直观到抽象、由抽象到直观的转化能力(数形结合的思想)。

3.培养对数学美的欣赏,理解数学模型在现实世界中的作用,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识别几何体从不同方向观察所得到的不同平面图形。

(2)了解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的展开图

难点:(1)识别从不同方向看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的组合体和多个小正方体得到的平面图形;正方体展开图的所有类型

(2)能根据展开图初步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也能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五、教学方式:讲授式,情景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体验学习法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平台,学生手工做的正方体展开图、学生手工做的三棱柱、立方玩具、纸盒。

七、教学方法及设计思路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本节课主要是学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联系,学习过程中,要使学生抽象出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之间的互相转化,并会灵活应用,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的参与和行为的参与,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整体思路: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自主探究,讨论归纳→得出新知→尝试练习→感知新知

典例分析→应用新知→归纳方法,知识升华→课堂练习

八、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巩固

上节课所学几何图形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结合实际例子展示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加深巩固生活中几何图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应用数学无处不有。

(二)新知探究(观察立体图形得到平面图形)

1.情景引入

问题1:多媒体演示庐山景观,请学生背诵苏东坡《题西林壁》并说说诗中意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问题2:提问学生小学学过从哪些方向观察物体?学生回答:上面、前面、左面。

教师引入,今天就学习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多媒体演示庐山景观,并播音,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新知。再用视频回忆小学学习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立体图形得到平面图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应用数学无处不有,引入本节课新知识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平面图形。

2.学生探究

(1)学生动手画出下图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图形,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学生观看实体探究可以使知识更加形象鲜明,形成知识能力。对知识更为加深巩固,形成知识的双向应用。展示实物更容易观察。有直观到想象的过程。图片展示更直观的教学让学生更丰富的想象能力得出平面图形。

(2)上节课让学生做的纸制手工三棱柱,现在来观察得到哪些平面图形?

学生亲自动手利用手中的立方体摆出这个立体图形并画出三个方向观看得到的平面图形。

学生用自己手工做好的三棱柱实物直接观察得出三棱柱三个方向的平面图。

教师利用多媒体及魔方实物演示从不同方向看正方体三面得到的平面图形,然后一一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出其他立方体。

设计意图:运用希沃白板的旋转,克隆等功能借助媒体演示,形象地得到立方体正面、左面、上面看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数形结合思想。学生由想象过度到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看到变化过程,由抽象到具体,形成知识。

3.思考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

分别探究长方体、圆柱体、圆锥、球从正面、左面、上面看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

教师总结: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圆柱、圆锥、球各能得到的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对新知识总结归纳,形成知识体系。

(三)加深思考进一步探究,合作交流(立体图形展开图)

请各位同学先完成完成导学案上知识点的填空

1.视频预习先知有些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

2.展开圆柱、圆锥展开图

3.引入正方体展开图

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展开圆柱、圆锥立体图形展开图。后引出问题小组讨论:展开正方体会得到怎样的展开图呢?

学生拿着正方体展开图来讲台展示如何又围成正方体。

数字化应用分析:充分运用希沃白板的旋转、克隆、展开等功能借助媒体演示。建立很好的空间想象能力。知识学习更简单,转换学生的双向思维。

设计意图:知识应用结合前知,有一定的困难要提前布置好手工作业拆开正方体得到哪些平面图形。小组课前做好正方体展开图的所有类型。讨论、解决问题的突破点。最后得出本节课重难点正方形展开图所有类型。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体会展开图围成立体图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知识自主创新的能力。

4.小组讨论归纳正方体展开图所有类型

教师总结出学生讨论的所有类型的展开图,并贴在黑板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精神。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将新旧知识进行了类比、转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转变了角色。

(一)游戏做答

学生利用刚学知识很快选出正方体展开图。

设计游戏环节,让两组学生上来做答,小组协作一起参与到游当中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做游戏的快乐中对知识加深巩固。

(二)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常见几何体的展开图

设计意图:学生小结,让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归纳问题的能力。然后老师在多媒体打出图表。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学生活动为主线,为学生提供了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空间。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和创造。

(三)作业布置

学生下来完成课后练习题

设计意图:作业布置,让学生对今天所学新知识进一步加深巩固。

九、结语

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