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首课思政负责制的小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程晓芳

宁阳县第三小学 271400

引言​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课程思政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理念与实践方向。《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课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首课思政负责制作为一种创新的思政教育模式,强调在每天的第一节课和每周本科目第一节课的前 5 分钟,由授课教师结合多种因素对学生集中进行思政教育,构建起全方位、常态化的思政教育格局。

一、首课思政负责制下小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一)深挖教材思政元素,明确教学目标

教材思政元素梳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对鲁科版小学英语教材进行深入研读,系统梳理各单元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例如,在 Unit 3“My family” 单元中,教材围绕家庭成员介绍展开,教师可挖掘其中 “孝亲敬老” 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家人、尊重长辈。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家庭成员的职业、爱好等,然后组织讨论家庭成员之间如何相互关心和帮助,从而将思政教育自然融入语言教学。基于对教材思政元素的梳理,教师应将思政目标纳入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目标体系。以 Unit 4 “My school” 为例,除了语言知识和技能目标外,思政目标可设定为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以及集体荣誉感。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学校的设施、课程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进而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增强集体荣誉感。通过明确这样的思政教学目标,使小学英语教学不仅关注语言学习,更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

(二)创新教学方法,融入思政教育

教师可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将思政内容巧妙融入小学英语教学。在教授 Unit 2 “Animals” 时,教师创设 “动物保护协会志愿者” 的情境,让学生扮演志愿者,用英语介绍不同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面临的生存威胁,从而渗透生态环保理念。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不仅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还深刻认识到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实现了语言学习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融入思政教育。在 Unit 5“Festivals” 单元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中国传统节日或西方节日,用英语制作手抄报并进行展示。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分工协作,共同收集资料、设计手抄报布局、用英语撰写内容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深入了解了不同节日的文化内涵,增强了文化自信,还在合作中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相互支持与配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二、整合教学资源,拓展思政教育渠道

(一)利用多媒体资源

教师可收集与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相关的优质视频资源,用于思政教育的导入或拓展。在 Unit 1 “Hello” 时,教师可播放一段关于不同国家小朋友用英语打招呼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问候方式,同时引导学生尊重文化差异,培养包容开放的心态。在学习Unit 3 “Weather” 时,可播放有关全球气候变化对不同地区天气影响的视频,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渗透环保思政教育。借助英语歌曲、故事等音频资源,营造思政教育氛围。在教授 Unit 4 “Hobbies”时,教师可播放一首积极向上、关于追求梦想的英语歌曲,如 “DreamIt Possible”,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感受坚持梦想的力量,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的决心。

(二)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学校可组织英语教师团队,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和学校实际情况,编写具有校本特色的英语思政教材。例如,对于位于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地区的学校,可编写以介绍本地名胜古迹、传统文化习俗为主题的英语校本教材。以泰安地区为例,可编写关于泰山文化的英语校本教材,在教材中融入泰山的历史传说、自然风光、登山精神等内容。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相关英语知识,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文化,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文化自豪感。基于校本课程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学校可举办英语文化节,设置与思政教育相关的活动项目,如英语演讲比赛,主题可以是 “我心中的英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等;还可以组织英语戏剧表演,让学生编排与思政主题相关的短剧,如体现团结友爱的《三个和尚》英语短剧等。通过这些特色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和体验的机会,进一步深化思政教育效果。

三、完善教学评价,强化思政育人导向

(一)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在小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参与度、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在活动中体现出的思想道德品质。例如,在 Unit 2“Jobs” 单元的小组讨论 “未来职业规划” 活动中,教师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是否尊重他人观点,是否能结合自身实际,用英语表达出积极向上的职业理想和为实现理想努力学习的决心,对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与反馈。在终结性评价中,增加与思政内容相关的考查题目。在英语试卷中,设置阅读理解或写作题目,考查学生对思政主题相关英语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例如,给出一篇关于环保的英语短文,让学生阅读后回答问题,考查学生对环保知识的理解以及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

(二)注重评价反馈与激励

教师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不仅指出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不足,更要对学生在思政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引导。例如,在学生完成关于 “保护动物” 的英语手抄报后,教师在反馈中不仅对学生的手抄报设计、英语书写和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还对学生在手抄报中体现出的对动物保护的认识和态度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正确观点,纠正错误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建立激励机制,对在英语课程思政学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学校或班级可设立 “思政小明星”“文明小使者” 等荣誉称号,对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积极践行思政理念、表现出良好道德品质的学生进行公开表彰。同时,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展示优秀学生的作品或事迹,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课程思政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

结束语:首课思政负责制为小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和实践方向。在未来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应进一步深化对首课思政负责制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探索创新,充分发挥小学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 邱玲敏 . 课程思政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J]. 天津教育 ,2025,(14):122-124.

[2] 张莉 . 新课标下小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策略研究 [J]. 新课程教学 ( 电子版 ),2025,(06):132-134.

[3] 陈梅珍 . 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英语项目式教学实践研究 [J].教师 ,2025,(09):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