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历史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深度挖掘与应用

作者

朱慧龙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830000

摘要:历史教材插图作为历史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本文通过对初中历史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深度挖掘与应用研究,分析了插图类型与价值,阐述了如何挖掘插图内涵,并给出了在教学中对插图的有效应用策略,以期充分发挥教材插图的作用,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材插图;深度挖掘;教学应用

引言​

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中的插图就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初中历史教材中的插图种类繁多,如历史地图、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场景复原图等等。这些插图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富含着历史信息,对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历史知识,构建历史时空观念,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挖掘教材插图的教育价值,并把它有效地应用于教学中,已成为初中历史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初中历史教材插图的类型及价值

(一)历史地图​

历史地图能直观地显示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发展演变过程。例如,在学习“秦统一中国”时,教材中秦朝四至图,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这样,学生就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秦朝疆域之广,了解秦朝巩固统一的一系列措施,修建长城、开凿灵渠等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建构。​

(二)人物画像​

人物画像是历史人物形象的直观表现。以“唐太宗”画像为例,从画像中人物的服饰、神态等细节,学生对唐朝的文化风貌及唐太宗的气质形象有一个初步了解。同时,结合教材文字中“贞观之治”等内容对唐太宗政绩的描述,使学生能够立体地认识历史人物,感受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文物图片​

文物图片是历史实物的真实反映,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如:在讲“原始农耕生活”时,教材中的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等文物图片,可以让学生直接见到原始人类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了解当时的生产生活水平,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四)场景复原图​

场景复原图将历史场景形象生动地再现出来,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如“赤壁之战”,给学生呈现一幅战场上的战船、士兵的战斗姿态、周围的环境等场景复原图,让学生弄清赤壁之战的过程及特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细节进行想象和推理,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二、初中历史教材插图深度挖掘的方法

(一)解读插图的显性信息​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掌握其中显性信息的直观。又如,在观察“新航路开辟示意图”时,学生可直接看到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航行路线、出发地和目的地等信息。教师要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准确描述这些信息,为进一步挖掘隐性信息打下基础。​

(二)挖掘插图的隐性信息​

教师要在学生掌握显性信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挖掘插图背后隐藏的历史信息。再以“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工厂”图片为例,根据图片中的工厂建筑规模、烟囱林立以及工人忙碌的身影等显性信息,让学生进一步推断出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变革,确立了工厂制度,极大提高了生产力,同时也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这样的引导,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联系教材文字与插图​

教材文字和插图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将两者联系起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例如学习“戊戌变法”时,教材文字介绍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而教材中《公车上书》图片则形象地展示了当时的场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文字内容,思考公车上书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对戊戌变法这一历史事件有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

(四)跨学科解读插图​

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紧密,挖掘教材插图时,可引导学生从跨学科的角度进行解读。例如,在看“清明上河图”时,从历史学科的角度,让学生了解北宋时期城市的商业繁荣、市民生活等;从美术学科的角度,让学生欣赏画的艺术风格、绘画技巧;从地理学科的角度,让学生分析图中城市的布局、河流的走向等。通过跨学科解读,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初中历史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在新课导入环节,使用插图激发兴趣

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利用教材插图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教师通过出示《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及反映鸦片危害的图片,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鸦片输入对中国社会所带来的严重影响,引发学生对鸦片战争原因及影响的思考,顺利导入新课。​

(二)知识讲解过程中用插图辅助理解。

在讲解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展示相关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历史事件。如在讲解“罗马帝国的扩张”时,教师结合《罗马帝国扩张示意图》,逐步演示罗马帝国从一个小城邦不断向外扩张,最终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的过程,使学生清晰地掌握罗马帝国扩张的时空线索,理解其扩张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插图培养能力​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围绕教材插图进行讨论和探究。例如,在学习“文艺复兴”时,教师给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作品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作品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插图,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群众的意见,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四)复习巩固阶段运用插图构建知识体系​

在复习课上,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插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以中国古代史为例,教师通过展示不同朝代的疆域图、政治制度示意图等插图,引导学生回顾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历史发展的脉络,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结论​

初中历史教材插图是具有丰富历史信息和教育价值的宝贵的教学资源。深入挖掘教材插图的内涵,用有效的应用策略,将插图融入历史教学的各环节,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教材插图的作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插图的使用方法,让教材插图在历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燕.教材插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教育界,2025,(05):23-25.

[2]祝玲英.探究教材插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与价值——以《宋代经济的发展》为例[J].华夏教师,2024,(33):105-107.

[3]刘欣.图片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追问设计——以统编教材中插图《明治维新时期的课堂》为例[J].初中生世界,2024,(28):73-74.

[4]王淑蕾.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4.